“小康”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民亦勞動止,汔可小康。”表達的是人們對寬裕、殷實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社會,則是古代思想家描繪的一種誘人的社會理想。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首次提出:“中國現代化所要達到的是小康狀態。”為社會主義中國描繪出一幅小康社會的發展藍圖。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正式引用“小康”概念,並把它作為二十世紀末的戰略目標。此后,鄧小平又多次對小康社會的藍圖進行勾畫、描述,不斷增加其內涵,使其逐步形成一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較為全面的概念。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在會見西班牙工人社會黨副總書記、政府副首相格拉時,闡述了完整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紀末,再翻一番,人均達到一千美元。更重要的還是第三步,在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兩番,大體上達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這一步,中國就達到中等發達的水平。”半年后,鄧小平提出的這個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構想,為黨的十三大所確認。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進一步規劃未來,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任務,要求“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個戰略目標的確定,深化了鄧小平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思想,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又進一步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這些要求主要包括:增強發展協調性,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強文化建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等五個方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是對小康社會認識的新飛躍。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在報告主題中鮮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部署,提出了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從“建設”到“建成”,這是共產黨人做出的鄭重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