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廣安風景“醉”游人

2016年08月12日15:38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廣安旅游變化真是太大了!”8月5日,在採訪中,市攝影家鄭繼明感慨道,他一直鐘情於拍攝廣安旅游風景照,在他的相冊裡,上萬張照片記錄了近年來廣安市旅游業的發展歷程。各大景區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引來八方游客,“廣安的美景正成為越來越多攝影愛好者相約拍攝的對象。”

正如鄭繼明所言,廣安隨處可見背著相機的攝影愛好者,穿梭於城鄉,用一張張絢麗的照片把廣安美景傳遍各地。

近年來,廣安市堅持把旅游業作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支柱性產業進行重點培育,立足區位優勢,依托獨特的旅游資源,廣泛開展宣傳營銷,傾力開發豐富的旅游產品,旅游業發展如火如荼。

立足交通區位優勢廣安成為旅游“窪地”

盛夏時節,酷暑難耐。華蓥山涼爽宜人的氣候條件、令人稱奇的喀斯特地貌、蒼翠茂密的自然環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景區的酒店、客棧、農家樂爆滿。8月5日,記者在華蓥山旅游區看到,景區門口停滿了車,大多是來自重慶、成都、南充的私家車。

重慶游客張林帶上親朋好友一行6人,在華蓥山大酒店已住了半月之久,他們計劃在華蓥山上待1個月,納涼避暑。“重慶開啟了‘燒烤模式’,這個聞名天下的‘天然氧吧’自然是我們首選的避暑勝地。”張林說。

據了解,每年有近百萬重慶市民到廣安觀光旅游,佔游客總數的40%。廣安成為重慶市民休閑旅游的“后花園”,得益於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

廣安市地處川渝結合部,是川東方向至重慶和南下東進的重要通道,也是全國“五縱七橫”交通干線上的重要節點。滬蓉、包茂、蘭海、遂廣、渝廣巴高速公路穿境交匯,廣安到重慶僅需1小時,到成都僅需2.5小時﹔襄渝、蘭渝鐵路縱貫全境﹔廣安與重慶、南充、成都共享機場,廣安旅游機場建設已納入規劃。

旅游發展首看交通。如今廣安已經形成了立體交通網絡,正成為旅游“窪地”。依托獨特旅游資源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8月1日,正值建軍節,鄧小平故裡景區外的公路邊停滿了車,領票處等待領票入園的游客排起了長龍。

“鄧主席,我來看望您了!”來自資陽的老兵楊義祿神情凝重、滿含熱淚,在鄧小平銅像廣場前長久地佇立,然后庄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鄧小平同志是他一生中最崇敬的人,到小平故裡緬懷偉人是他多年來的願望,如今終於如願,79歲的老人像孩子一樣開心地笑了。

楊義祿的女兒告訴記者,一直知道父親的這個心願,這次她特地請了公休假,陪父親踏上“圓夢之旅”。

無論節假日還是平時,鄧小平故裡景區以其獨特的魅力,輻射帶動了華蓥山、天意谷、神龍山等自然生態旅游,同時也讓廣大游客領略了廣安厚重的人文旅游資源,諸如南宋安丙族屬墓群,寶箴塞、褒先寺、肖溪古鎮、大良城等遺址,以及雲童舞、岳池燈戲、手掌木偶戲等民間技藝……

依托這些唯一性、多樣性的旅游資源,近年來,廣安市在旅游項目開發、旅游產業品牌建設、景區環境優化等方面下功夫,加快了旅游景區提檔升級的步伐。全市A級景區達到16個、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個。如今,廣安市形成了多點多極支撐的旅游發展格局。

基於此,廣安市旅游景區“磁力”增強,成為川渝旅游市場的一顆璀璨明珠,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拉動了餐飲、住宿等經濟快速增長,近三年來,全市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6%以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變革營銷推廣思路盡顯廣安旅游活力

8月有廣安特色美食展銷品嘗活動、9月有華蓥山山地馬拉鬆比賽和岳池農家文化旅游節活動、11月有廣安柚子節活動等……連日來,這些來自華蓥山旅游文化節新聞發布會的“給力”消息,在廣大“驢友圈”中迅速傳開。

“不僅如此,2016四川華蓥山旅游文化節期間,廣安主要景區都有不同程度的門票優惠,真是太贊了!”8月5日,市民馬春燕激動地說,她已經約好南充、重慶的“好吃嘴”朋友,屆時將帶他們吃遍廣安美食、游遍廣安山水。

除精心策劃組織各類大型旅游專題宣傳活動外,廣安市不斷深化區域合作,聯手中山、湘潭等城市,持續推廣中國20世紀三大偉人故裡旅游線路。積極參與川東北經濟區合作,聯手南充、達州、廣元、巴中,著力打造大川東北旅游經濟區。組織旅游形象推介組,先后奔赴國內外廣泛開展宣傳營銷活動。開通旅游網站、微信、微博、論壇等形式,多樣化宣傳廣安旅游形象、旅游產品。

近年來,廣安市變革營銷思路,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縣統籌的原則,整合全市營銷資源,積極搭建宣傳平台,多方拓展市場空間,不斷提高了廣安市旅游知名度、美譽度,盡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活力。

如今,休閑游、美食游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廣安市旅游產品從單一的觀光產品向綜合型方向發展,形成了小平故裡緬懷之旅、消夏避暑登高之旅、親近自然休閑之旅、鄉村採摘田園之旅、尋古探秘自駕之旅多條精品旅游線路,廣安鹽皮蛋、武勝竹絲畫帘、華蓥山鬆針等土特產品轉化為特色旅游產品,走俏市場。(記者 劉婧)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