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明方 李亞楠 胡仁巴
2016年08月04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場考驗
真心“調眾口”,感化“釘子戶”
俗話說“眾口難調”。一個涉及22萬人的大工程,沒有“釘子戶”是不可能的。在花帽巴扎開店的麥麥日夏提·阿布都拉老人,就是出名的“難纏”。
“政府怎麼會給我拆了房子免費蓋呢?我才不相信!別想騙我!”麥麥日夏提老人氣憤地對著那些正准備改造的人說,“你們就傻瓜一樣等著房子和店面消失吧!”
作為亞瓦格街道辦老城改造辦公室主任,迪力木拉提每天都去巴扎裡給商戶們做思想工作。很多人已經加入同意改造的行列,拆除了自家房子,但麥麥日夏提就是躲著他們。作為花帽巴扎中的年長者,他的態度也影響了一部分拿不定主意的人,拖慢了老城改造的進度。
其實,麥麥日夏提擔心的是花帽巴扎會在這次改造中消失不見。對於世代生活在此的花帽手藝人來說,他舍不得這條街道。“這條街道可是老城區曾經最繁華的地方。對於這裡的人來說,這個巴扎不僅是一種生機,更多的是一種榮耀。如果拆除不建,或者將花帽巴扎遷進樓房裡,那不僅這個花帽巴扎會消失,就連他們的生活和這門手藝都不會存在了。”老人成了堅定的反對者。
迪力木拉提和老城改造辦公室的干部每天來找麥麥日夏提,給他講政策:改造后,不僅花帽巴扎還在,而且會更加繁榮。邊說邊幫著老人整理圖馬克、搬東西,或者帶他去那些建好的和正在建設的新店鋪裡看看。就這樣整整兩個月,慢慢地,老人被感動了,他舉起榔頭,將自己店鋪的一面牆砸了下來,同意改造。不僅如此,他還寫了一封給老城居民的信,幫助老城改造辦的干部給其他居民做動員。
如今,嶄新的花帽巴扎呈現在他眼前:硬化的道路,漂亮的店鋪,還有可以展覽花帽的廣場,原來繁華的花帽巴扎繁華依舊。
當帕夏古麗·賽迪爾丁再次走進花帽巴扎,街邊商鋪主人們會熱情招呼:紅衣服主任來了!很多老人趕來握住她的手問好。阿布都艾尼·阿布都瓦克老人還把她拉進自己家,端上了茶水。
“當時為了改造,我跟你們可沒少吵,怪不怪我?”
“是我們不懂事嘛,你是為了我們好。好人會永遠被記住的,我們現在做禮拜的時候都要祈禱你們健康平安。”
看著這親熱的場面,很難想象改造過程中的劍拔弩張。當時,帕夏古麗是亞瓦格街道辦事處主任,喜歡穿紅衣,說話做事都不拖泥帶水,有股潑辣勁兒。在拆舊房子的時候,天天盯在現場,就怕出什麼意外。“有些人就不理解,在背后說,就是那個穿紅衣服的女人把我們的房子拆了。”
帕夏古麗清晰記得,改造開始試點時,她給居民們做思想動員,氣憤的阿比丹大媽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這個女人為什麼要千方百計拆掉自己的房子?言語間,她一把推得帕夏古麗坐在了地上。
當街道辦主任之前,帕夏古麗當過多年的喀什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這個快人快語、精干利落的女干部何曾受過這樣的委屈?
中午回到辦公室,帕夏古麗趴在桌子上哭,午飯都沒吃。“接下這個工作,怕是捅了個馬蜂窩,一不小心,可能會把自己給蜇了。”但她轉念又想,“他們是群眾,我是黨的干部,這些眼淚和委屈,隻能自己吞了。”
在帕夏古麗等干部的努力下,試點片區按期改造完畢。在回遷儀式上,干部和居民們載歌載舞,帕夏古麗拿著話筒一邊轉著圈跳舞一邊招呼圍觀的群眾參與進來。突然,她愣住了:對面那位不就是當時把自己推倒在地的阿比丹大媽嗎?四目相對,帕夏古麗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還沒等她反應過來,阿比丹大媽突然扇起了自己耳光,一邊扇一邊流淚:“好姑娘,你是為了我們好,我當時還打你,現在這張老臉都沒地方放呀……”
帕夏古麗趕緊拉住了阿比丹:“大媽你可不能這樣,你們過上好日子,我也高興!”邊說邊拉著阿比丹匯入了歡快跳舞的人群。
老城改造的目的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此需要拓寬巷子、打通救援通道,在擁擠的老城再擠些公共空間出來。這就要求得有一部分人遷出去,才能為下一步改造騰出空間。但是,誰去誰留呢?
基層干部在入戶調查中發現,在老城核心區,20%以上的居民一家人住著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這麼狹小的空間裡,三世、四世同堂很常見。能不能動員這批居民搬遷出去?
“一戶一置換”的方法應時而生。對那些原居住面積小、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外遷戶,採取以舊換新的安置辦法:凡是願意外遷的居民,原來住房面積小於50平方米的,政府免費為其提供一套50平方米的新居,若原來的住房比新居大,則按照超出的面積為房主補償。
這項政策一下化解了停滯已久的外遷安置工作,搬遷的居民熱情高漲。吐尼沙汗大媽從自己原來隻有18平方米的漏雨土屋搬到了50平方米的新房,第二天早上起來,她就急著要回老城。孩子拉住她的衣服,她大笑:“我只是想回去給老鄰居們講講這裡的好日子,房子裡這麼暖和,上廁所也不用往外跑了,還能洗熱水澡,讓他們也快點搬過來吧!”
一個范本
一樣的民族風情,不一樣的生活
張春賢就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后不久,就專程來到喀什,實地調研指導老城改造。他環顧老城的房屋、院落,對規劃、設計專家和隨行的地、市領導說:“一定要多入戶聽取群眾的意見,群眾贊成的我們就搞,群眾不同意的不強行推進﹔要把改造與保護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真正把喀什市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辦成德政工程和文化傳承工程,把民生大事辦實辦好。”
現在,改造后的老城依然保留著古老喀什的民族風情。老城庭院式的古朴民居,熱鬧的巴扎,淳朴的手藝人,每一條街巷,都在講述著老城頑強的生命史詩。土色的磨砂磚牆和明快的綠色藍色牆體間或出現在游人面前,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元素。老人們靠著土色水泥牆,彈著古老的熱瓦普﹔女人們穿著鮮艷的艾德萊斯綢裙,笑瞇瞇地繡織著花帽﹔男人們在作坊裡制作著家什,原始的鐵皮火爐、手工陶器、木器、刀具、樂器等令人目不暇接﹔孩子們在巷道裡追打嬉鬧……
“喀什旅游,世間獨有。”這句老城景區的廣告語,深深地撥動著游客的心弦。2015年7月,喀什噶爾古城景區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國家5A級景區,給當地居民發旅游財再添一把火。
古麗茶坊,米爾阿迪力·阿不都艾尼站在櫃台后面安靜地沏著茶水,在老城逛累了的游客們三三兩兩散坐著,輕聲聊著天。2014年大學畢業后,米爾阿迪力便和朋友合伙租下了老城裡的一間房子,開起了茶館,“一天能來六七撥客人,生意還可以。”
老城另一頭的花盆巴扎裡,31歲的阿熱普·阿吉和29歲的阿迪力·阿吉兄弟倆忙得抽不開身,“如果我爺爺看到現在的變化一定會高興得跳起來!現在7口人住著上下兩層十幾間房,衛生間、展品間、辦公室、燒陶間、臥室、餐廳……很多人都羨慕我現在的生活。如今5A級景區挂牌給我們這些花盆巴扎的商戶們帶來了更多的生意,一天最多能收入4000元。”
本來擁擠不堪的老城,在改造過程中通過外遷擠出了一些公共區域——活動廣場,包括百姓大舞台、小型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綠化帶等。老城人閑暇時不再蹲在馬路邊了,而是有地兒玩、有地兒轉了。居住環境大大美化,老城區緊隨時代步伐,融入現代化生活的潮流之中。
而在外圍片區的改造中,打造了多條“一路一景”特色街區,如地毯一條街、花帽一條街、鐵器一條街、手工藝品一條街、餐飲一條街等。這些特色街區充分保留了老城區的原有形態、建筑風格、民俗文化、人文風情。
在老城居住了50年的買買提艾力·蘇力坦,站在小巷裡自願給游人當導游。他手指自家的院子說:“新建的房子外觀和以前的房子一樣,但是抗震了,還通了天然氣,街道也變寬了,消防車可以開進來了。”
老城改造成功,最高興的還有參與這項工程的數千干部。作為老城改造的直接參與者,時任喀什市委常委的艾薩江十分清楚在這個過程中干部們承受的壓力和風險。作為在老城改造中沖鋒陷陣的少數民族干部,他曾被居民當面指責。“老城改造,對老城居民來說是從沒有過的事情,他們不理解甚至懷疑也是正常的,這就需要我們黨員干部耐心細致做好溝通說服工作。我的手機號碼是公開的,哪個居民有疑問,隨時都可以給我打電話。后來我工作調整到疏勒縣當縣長,還經常接到他們的電話。”
“群眾滿意就干,群眾不同意絕不強行推動!”曾在喀什老城改造一線工作多年的喀什市迎賓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光明告訴記者,由於堅持把所有問題都化解在基層,在大規模的喀什老城拆遷改造過程中沒有出現一起越級上訪事件。
“喀什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在改善民生和保護維吾爾族傳統文化之間找到了最好的平衡點,既沒有改變老城區舊有的格局,也沒有破壞維吾爾族傳統文化,堪稱一項德政工程。”一位城建專家由衷地為之點贊。
“喀什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新疆的關懷,深得喀什市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有力體現。”喀什地委書記曾存表示,喀什老城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后,可以幫助萬人就業,還將吸引大批游客,推動酒店、餐飲等服務業的發展,帶動周邊縣市景區景點,盤活整個南疆旅游資源。
如今,一個具有歷史文化風貌的喀什老城赫然豎立在世人面前,得到世界的認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赴喀什老城區考察后表示:“喀什老城區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征和居民的傳統生活習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很多經驗值得推廣。”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04日 16 版)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