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一代偉人與中國社會主義的命運

2016年08月03日14:45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開辟的。“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中國向何處去,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在經歷曲折和挫折后如何向前發展?這個問題嚴峻地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中國應該堅持走什麼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解決這個問題的歷史責任,落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身上。

經歷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人們的思想被“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的指導思想嚴重地束縛住了,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現象相當嚴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的指導思想,決定將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路線。鄧小平是制定這條政治路線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向全黨和全國人民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搞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什麼。這是涉及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的重大理論問題。鄧小平的回答明確而肯定:“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本來黨的八大就已明確提出了這個思想,但是沒有堅持,后來一步一步走上“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子。鄧小平恢復和發展了黨的八大路線,並從理論上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確立了,那麼由什麼樣的人去執行,這個非常現實而緊迫的組織路線問題,擺到了全黨的面前。鄧小平說:黨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已經確立了。“現在我們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是組織路線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政治路線確立了,要由人來具體地貫徹執行。由什麼樣的人來執行,是由贊成黨的政治路線的人,還是由不贊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間態度的人來執行,結果不一樣。”他認為,“中國的穩定,四個現代化的實現,要有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証,要有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性強的人來接班才能保証。”后來,關於實現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等一系列解決組織路線問題的政策措施,就相繼提了出來並迅速加以實施。

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撥亂反正,從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都是糾正黨內長期存在的“左”的錯誤。而隨著糾“左”工作的深入,右的思潮又趁機冒了出來,這股思潮的矛頭所向和政治實質,就是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特別是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鄧小平毫不含糊,如同糾“左”一樣,充分表現出他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堅定性。他旗幟鮮明地提出,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對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右的思潮必須進行批判。他指出,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証,如果動搖了其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主要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成為我國的立國之本,為開辟新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礎。

進行撥亂反正,否定“文化大革命”,開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提出並親自主持《歷史決議》的起草,在糾正毛澤東晚年所犯錯誤的同時,堅定不移地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同樣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定力。這兩件大事,都關系著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

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鄧小平就開始規劃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戰略,逐步形成了分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20世紀80年代的1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達到溫飽水平。第二步,20世紀90年代的10年,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再花30年到50年時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涉及一個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考慮到中國人口多、底子薄和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實際情況,認為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不可能的。他解釋說:“我們開了大口,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后來改了個口,叫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把標准放低一點”。后來又改稱“小康水平”“小康社會”。在“小康”目標實現后,再用幾十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達到第三步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而這個現代化是全面的現代化,不僅僅是四個現代化。這樣就使我們黨的奮斗目標既有雄心壯志又有充分的實現條件和保証,這也充分表現出了鄧小平實事求是的精神。

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確定了,發展戰略作出了,那麼採取什麼政策去實現它呢?鄧小平根據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和當代國際形勢發展的大勢,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政策,這就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提出來了,而系統闡述、設計、決策並指導全力推進的是鄧小平。他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和長遠的歷史視角,立足於中國國情,排除來自“左”的和右的干擾,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大膽而穩步地、有領導有秩序地前進。他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不開放不改革沒有出路,國家現代化建設沒有希望。”

毫無疑義,改革開放有一個沿著什麼方向、遵循什麼指導思想進行的問題。方向問題、指導思想問題,極為重要。方向不明確或不正確,指導思想不明確或不正確,就會走到邪路上去。在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黨是非常清醒非常明確的。鄧小平反復說:“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在講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意義時,鄧小平曾經豪邁地說:“現在我們干的是中國幾千年來從未干過的事。這場改革不僅影響中國,而且會影響世界。”事實已經証明了這一點,而且還會繼續証明這一點。反觀當年蘇聯的改革,他們走的路子,採取的指導思想和方法,完全是違背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方向的,最后落得一個制度變質、國家解體的境況,同我們國家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是很值得國人深刻思考和總結的。

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四項基本原則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矛盾和斗爭。鄧小平指出:我們搞四個現代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有些人腦子裡的四化同我們腦子裡的四化不同。我們腦子裡的四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化。他們隻講四化,不講社會主義。這就忘記了事物的本質,也就離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這樣,關系就大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讓步。這個斗爭將貫穿在實現四化的整個過程中。”

中國要發展,必須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安全的輿論環境。鄧小平講發展是硬道理,黨中央也一再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但是如果沒有穩定的政治環境,發展就無從談起,發展起來的成果也會喪失掉。

中國要發展,必須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還必須處理好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這兩個基本點的關系,把它們統一起來。按照鄧小平的說法,它們是“互相依存的”。就是說,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廢。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們黨和國家經受了國際國內政治風波的嚴峻考驗。現實向人們提出了許多問題,主要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應當怎樣繼續向前發展。在這個重要歷史關頭,鄧小平發表了南方談話。在南方談話精神的指導下,我們黨召開了十四大。這次大會對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概括,同時確定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以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走上了又好又快的發展軌道。

在鄧小平逝世那一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將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定名為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並列為黨的指導思想,並提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的任務。江澤民同志在大會的報告中,對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作了系統闡述。他說: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

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鄧小平理論,這在我們黨和國家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鄧小平作為總設計師和核心領導人,為此做出了主要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鄧小平理論同其他科學理論一樣,也在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現在,我們黨和全國人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下,滿懷信心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程是十分光明的。(逄先知)

(摘自《求是》)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