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夏雨清風來:看古代詩人如何度過下雨天 【2】

2016年07月21日10:59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6、杜牧《江南春絕句》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小編解說:這首《江南春絕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杜牧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蒙的煙雨之中。杜牧在煙雨中寫出了如此美的詩,流露出含蓄深蘊的朦朧情思。

7、趙師秀《約客》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小編解說:《約客》是南宋詩人趙師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黃梅”“雨”“池塘”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詩人閑暇之時以“閑敲”棋子,靜靜地看著閃閃的燈花為樂。整首詩情景交融、清新雋永、耐人尋味。

細細品完了這些詩詞,那麼問題來了……

古人們,下雨天穿什麼呢?

小編聽說,下雨天和蓑衣更配喲!

蓑衣,最初是用草編織而成的擋雨器具。上古時期,人們為了抵擋風雨的侵擾,起初隻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

《詩經·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就記錄了當時人們穿蓑衣的情況。

油衣,是用絲絹一類紡織品涂上油后做成的,也稱“油帔”。

《晉書·桓玄傳》:“(劉)裕至蔣山,使贏弱貫油帔登山,分張旗幟,數道並前。”

除蓑革、油絹外,古代雨衣還有用粗麻、棕絲等材料制成的。

棕衣,棕衣上的棕絲是棕櫚樹皮上的一種纖維,經加工整理,也可編織成雨衣。 

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

上一頁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