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許多從四面八方來到鄧小平紀念園景區參加工作的人,都還是一個青澀稚嫩的小青年﹔一轉眼,十二年過去了,他們均已達到或超過而立之年,曾經的青澀與稚嫩變得愈加成熟。
世事在變,唯有初心不忘。他們始終精神煥發,激情滿懷,為自己能夠在眾人仰慕的小平故裡工作和服務,感到由衷地自豪。
而今,他們早已在偉人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成長為鄧小平紀念園景區中各個崗位上的專業人才、服務明星。其中,當年大老遠從成都來到這裡的大男孩任非,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平故裡人。
初入故裡“第一功”
說起2004年的初夏,任非會很清晰地記得那時的每一天。當時,任非剛從四川大學旅游學院畢業。一天,在校做見習工作的他接到校方推薦的一個應聘通知:廣安方面專程到學院來招收學生,去廣安鄧小平紀念園景區做講解員。這是一份為開展鄧小平同志百年誕辰紀念活動而設立的工作,面試內容,就是聲情並茂地朗誦一篇文章。
就這樣,眼神中飽含著堅定和向往的大男孩任非來到了廣安。
回憶起初來小平故裡的日子,任非連說了好幾個“第一次”,他說:“我們租住在牌坊新村,這座新農村,讓人刻骨銘心,因為在這裡我第一次感受了40度高溫卻沒空調的滋味,第一次下廚煮飯,第一次被狗追著咬,第一次在寂靜的夜裡有想家的感覺……”
2004年5月,任非開始從事景區講解員工作。萬事開頭難,但對充滿激情、崇敬和愛的人來說,“難”也不難。數萬字的景區講解詞,他能倒背如流,如若不下苦工,即使“天才”也不能如此。
7月,任非的工作崗位調整到尚未開放的鄧小平故居陳列館,他又著手熟悉陳列館展陳內容,並成為首批鄧小平故居陳列館講解員。隨后,任非積極投入到8月的紀念鄧小平同志百年誕辰的活動中,參與了面向溫家寶、賈慶林等國家領導人的講解接待工作。這一年,加班加點對任非來說是家常便飯,工作時間常常長達12小時。
剛走出校門、走進社會,任非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場艱苦卓絕的“硬仗”,但他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真水有香情愈濃
有熱愛,就有激情﹔有激情,就不會疲倦。
作為紀念園景區工作人員裡“80后”的代表,任非渾身上下都洋溢著青春的力量,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任非在工作實踐中,充分發揮組織能力強、口才好、擅長主持的特點,卓有成效地開展著一項項工作。
2005年,任非調到紀念園景區新成立的市場部,從事景區的市場宣傳等工作。這一年,他在單位領導的支持下,成功策劃並實施了2005年“三八”國際婦女節游園、紀念“一二·九”運動歌詠比賽、赴成渝兩地高校開展宣傳等活動。
2006年7月之后,任非的工作崗位多次變動,每一次變動都是一次新的考驗。對此,他不但樂意接受,更做到了“干一行、愛一行”,每一項工作都做到出類拔萃。任非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在鄧小平故居陳列館,任非從文管員、文管組副組長,再到綜合部主任,工作擔子越來越重,工作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在此期間,任非參與了紀念園景區的多項重大工作,如國家一級博物館(2008年)申報、國家5A級景區創建、國家標准化旅游景區創建等工作﹔參加了《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特展大綱編制﹔文物數據庫建設(2007年)﹔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2014年)﹔赴鄧小平北京故居征集接收文物(2014年4月)﹔抽調至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北京工作組(2014年6月)﹔他本人撰寫的多篇調研文章、工作動態在國家級刊物、網站刊登﹔他還長期編輯局報《東方地平線》、開展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工作……
他不無感慨地說:“站在如今看過往,從紀念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到110周年,這一段時光算得上我青春歲月中‘最繁忙的十年’。”完成了華麗蛻變的任非,如今變得穩重、成熟、豁達。
作為家中的獨子,任非因不能時常回家看望日漸老邁的父母而愧疚不已。一年到頭,任非少有機會回到僅三個多小時車程的成都的家。即使有機會,他也隻能像一隻想家的燕子在成都平原匆匆掠過。
以前,任非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成都人,而現在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廣安人。任非說,成都是他的家鄉,廣安也是“家鄉”,都有著永遠的魂牽夢繞和永遠說不完、道不盡的祝福和期盼。(記者 李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