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文獻中,關於鄧小平在法國加入“少共”以至轉黨的時間和介紹人,存在著幾種說法,但較普遍的說法都不准確,這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關於鄧小平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間,參見百度百科:鄧小平“1920年夏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與這類似的說法比較多。例如:“1921年工學互助社改名……一部分人同年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后改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2年鄧小平也加人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這位四川青年1922年參加了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共法國支部的成員。”又如:“鄧小平1922年就是青年團的成員。1923年,第二次青年團代表大會就把他選為青年團的領導。1923年6月的青年團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領導成員……同周恩來和另外三名干部一起擔任領導職務。……1924年,他被吸收進了‘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再如:“1922年周恩來介紹鄧小平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1924年召開的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黨代會上,鄧小平被增選為中共旅歐總支部委員。”
這其中,鄧榕(毛毛)在1993年所著《我的父親鄧小平》中,引用鄧小平本人的話,第一次明確寫出了入團介紹人的名字:“我在法國的五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從自己的勞動生活中,在先進同學的影響和幫助下,在法國工人運動的影響下,我的思想也開始變化,開始接觸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參加一些中國人的和法國人的宣傳共產主義活動的集會,有了參加革命組織的要求和願望,終於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成員。我的入團介紹人是蕭朴生、汪澤楷兩人。”
1997年1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鄧小平》解說詞也提到鄧的入團時間:“1922年2月,鄧希賢(鄧小平)在這裡(哈金森橡膠廠)當了一名制鞋工人。在這裡他結識了汪澤楷、王若飛、鄭超麟等一批當時的先進青年,並和他們同住在一間工棚裡,他的思想開始發生變化,並接觸到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籍。”“1922年6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就這樣誕生了。……不久,鄧希賢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為了一名青年團員。”“1924年7月……在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五次代表大會上,二十歲的鄧希賢當選為執行委員,並進入執行委員會的書記局,成為一名正式的中國共產黨員。”
所以,一般公認鄧小平在1922年入團,而這種說法來源於鄧小平晚年的回憶。可是,它與1926年鄧小平在莫斯科寫的最早自傳有分歧。這個問題曾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奎鬆先生,1994年在一篇署名青石的文章中討論過。楊奎鬆先生曾至俄羅斯中央黨務檔案館查閱材料(第530號莫斯科中山大學文件案全宗第五卷),根據他題為“莫斯科新發現的‘鄧小平自傳’”的文章,鄧小平1926年1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時,據學校黨組織要求寫的一份自傳回憶道:“我的家庭對我很信任,所以我自小即染上了一種好玩的習慣,不喜歡讀書更是我的特長。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對於封建社會的所謂倫理所謂道德的舊社會很少侵染。”“入中學兩月復去學,到重慶入留法勤工儉學預備校,一年畢業即到法國。從十歲到出國時(十六歲)的生活,都非常浪漫。那時除了好玩之外,可說是沒有思想,不過將到法國的時間,我的腦中不外是以為到了法國什麼都解決了,一則可以求學,再則可以找錢。誰知到法后,形勢大不然,到法之初雖然入了五個月的學校,然自1921年初,華法教育會與勤工儉學生脫離經濟關系后,我便無法繼續求學,隻好出校到法國在Creusot(克魯梭)大鐵工廠作散工,兩月后便又到巴黎領中法監護委員會所發的維持費。直到這一個時期,我的生活仍然浪漫非常,每日除了玩之外,別無他事。至於思想更說不上。1922年初,因生活的壓迫,使我不得不到Montargis(蒙達爾紀)的城作工錢極低的鞋工。那時我的生活雖仍浪漫,為其他所謂正經人所不可以,不過我自覺那時是有進步的,因為我起初在看關於社一(社會主義)的書報了。最使我受影響的是《新青年》第八、九兩卷及社一討論集。我作工的環境使我益信陳獨秀們所說的話是對的,因此,我每每聽到人與人相爭辯時,我總是站在社一這一邊的。那時社一的團體在西歐已經成立了,不過因為我的生活太浪漫,不敢向我宣傳。及到1923年5月我將離開Montargis,舒輝暲才向我宣傳加入團體,同時又與汪澤楷同志談了兩次話,到巴黎后又與穆清同志接洽,結果6月便加入了。”
鄧小平這一段,很詳細、生動地描敘了他的思想變化過程,是這位巨人一生說實話的早年見証。在這份自傳的另一處,鄧小平說:“我自192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我加入團體是汪澤楷、穆清、舒輝暲三同志介紹的。”楊奎鬆先生的文章,對於鄧小平在法的經歷還作了其他的論証,結論是:鄧小平實際上是在1925年4月“任黨的裡昂小組書記職或說是在1925年正式轉黨”的。
1926年的“鄧小平自傳”,寫於事后僅僅幾年,應該可靠。比較這個與《我的父親鄧小平》裡的回憶,差異在以下兩點。一是入團時間,前者說1923年6月,后者說1922年夏季﹔二是介紹人,前者的說法是三個人,汪澤楷、穆清、舒輝暲,而后者的說法是兩個人,蕭朴生和汪澤楷。汪澤楷則是這兩種說法都提到的唯一的入團介紹人。
鄧小平1923年入團的說法與鄭超麟的回憶相符合。鄭超麟是1922年6月成立的“少年共產黨”十八名代表之一。他當年與鄧希賢、汪澤楷、傅鐘等住在同一個木棚。他在回憶錄《我在法國的勤工生活》中寫到:“1922年秋,‘少年共產黨’已經成立了,李慰龍和我負有在木棚中發展黨員的使命。”“好多人通過我的手,加入了‘少年共產黨’。……凡我認為談話成熟的人,我就交給李慰農,由他帶去同汪澤楷談話,由汪澤楷決定是否吸收入黨。”“1923年3月間,我已奉派去蘇聯東方大學讀書了。……平時幾個談得來的朋友,約我晚上到工廠旁邊的小酒店為我餞行。……回到木棚睡覺時,我告訴隔床的李慰農,今晚的餞行,四川小孩子(鄧希賢)也參加了﹔我走后,你要注意作他的工作。”鄭超麟的回憶,同鄧小平1926年寫的1923年“6月便加入了”團體是吻合的。當然,鄭超麟不知道李慰農后來有沒有作鄧希賢的工作。
2004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上集),明確鄧小平加入“團體”在1923年,卻沒有講誰是他的介紹人,隻寫了:“離廠前,舒輝暲動員他加入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之后汪澤楷又同他談兩次話。”這裡沒有提穆清,也沒有提蕭朴生。同年出版的紀實文學《青年鄧小平》描寫汪澤楷同鄧小平的兩次談話在1922年,但鄧小平加入少年共產黨在1923年春。鄧小平1926年自傳的說法,也在2014年8月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鄧小平傳》中得到正式認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中共黨員稱為CP,青年團員稱為CY。“少共”成員經過一段時間可以轉為黨員並不需要另找介紹人,所以汪澤楷和鄧小平都是自動轉黨的。因此,傅鐘(1925年任中共旅歐總支部書記,八十年代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曾對汪澤楷之子說:“你父親還是鄧小平的入黨介紹人呢。”這一點應可澄清很多誤解,比如1996年1月27日,《南方周末》第七版所載張篙山一文說:“從鄧的檔案上看,有的寫1922年入黨,有的寫1924年入黨……一說是蕭朴生、汪澤楷是他的入團介紹人,又說是他的入黨介紹人……”
綜合以上提到的史料,鄧小平在法國加入“少共”的時間,不是在1922年,而是在1923年﹔汪澤楷,是公認的鄧小平加入“少共”的介紹人。(汪小京)
(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