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敏:保持黨的純潔性——十八大以來我黨反腐敗斗爭取得重大成效【2】
2016年06月29日21:25 來源:中青在線 手機看新聞
二、肅紀正風。作風問題,關系人心向背,必須橫下一條心抓好。作風建設如何抓?中央從嚴制定並執行《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糾正“四風”。圍繞節點,抓早抓小,寸土不讓,鍥而不舍。過去,不正之風侵蝕了節日文化,粽子、月餅、大閘蟹、賀年卡、年貨節禮等越送越奢華。要徹底糾正“四風”,就必須從具體問題抓起,從小處著手,緊盯元旦春節、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在這些享樂奢靡之風易發多發的關鍵時刻,運用多種形式發信號、劃紅線,強化提醒警示,形成抵御“四風”反彈的堅固防線。現在,高檔節禮變成“燙手山藥”,公款吃喝顯得“格外扎眼”,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節日風氣的變化。
“四風”問題積弊甚深,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破冰,必須出重錘、嚴懲戒,剎風肅紀。2015年1至11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32128起,處理黨員干部43231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9011人,含省部級干部8人。與上年同期相比,2015年對“四風”問題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人數上升幅度達37%。黨中央對此類問題的紀律審查、處分力度大大提升。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對“四風”問題“一案雙查”,對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的黨組織,加大問責力度,督促各級黨組織將責任扛在肩上,促進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落實。
三、扎緊籠子。當前暴風驟雨般的強力反腐大快人心,對貪腐官員形成了強大震懾。但反腐必然要經歷一個從治標到治本的過程。唯有以制度建設“把權力關進籠子裡”,使得官員不僅“不敢腐”,而且“不能腐”“不易腐”,“不想腐”,才是真正的治本意義上的反腐之道。
首先,要扎緊反浪費籠子。2013年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對“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鋪張”“樓堂館所的豪華”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予以堅決整治,強調要“建立健全包括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嚴厲的懲戒機制在內的立體式、全方位的制度體系”,“切實遏制公務支出、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9個月后,《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印發施行,成為從源頭上狠剎奢侈浪費之風的綜合性、基礎性黨內法規。以條例為引領,一個“1+20”的制度框架不斷建立完善,從預算管理、公務接待、公務用車、因公臨時出國、領導干部待遇等各個方面織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制度之籠。
其次,扎緊黨內法規籠子。在2015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重要任務。10個月后,重新修訂的廉潔自律准則和黨紀處分條例印發施行。兩者一柔一剛,前者正面倡導、重在立德,指明道德高線,后者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劃出行為底線,將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於作風、紀律等方面新要求轉化為黨內法規,實現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
四、加強巡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扎實推進巡視全覆蓋。中央巡視組已經開展了8輪巡視,共巡視了149個地方、部門和單位黨組織,完成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管金融單位黨組織的全面掃描。
明確巡視監督定位。針對以往巡視內容過於寬泛的問題,巡視組擦亮巡視利劍,聚焦問題,著力發現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選人用人和腐敗問題,巡視監督越做越實、越做越細,遏制作用不斷增強。
創新巡視方式方法。在開展常規巡視的同時,開展機動靈活的專項巡視,沖著具體事、具體人、具體問題而去,推動查處一批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強化不敢、知止的氛圍。巡視發現問題觸目驚心。
抓好巡視成果運用。紀檢機關和組織部門對移交的問題分類處置、優先辦理。中紀委立案審查的領導干部案件中,超過一半的線索來自巡視。針對發現的問題,實行整改情況黨內通報和向社會公布的“雙公開”,前7輪巡視的118個地區和單位整改情況已經全部公開,接受黨內和群眾監督。各省區市黨委、部分中央部委和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規范巡視工作,形成了上下聯動態勢。巡視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支撐,凸顯了黨內監督制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