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李保國精神內核解析(一)【2】

記者 辛 強

2016年06月27日15:52    來源:河北日報數字報    手機看新聞

(二)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每一名黨員,都應拿李保國這面鏡子照一照。

當你糾結於人生選擇的時候,請看一看李保國的“路線圖”。

1981年,李保國大學畢業留校不到10天,正值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太行山綜合開發研究。剛剛跳出農門的他第一時間報名,放棄安逸的城市生活,扎進山溝一干就是35年。1996年,河北中南部發生特大洪災,他出現在科技救災的第一線。2015年,國家實施精准扶貧戰略,已是知名山區治理專家的他奔走建言,並為全省脫貧攻堅下鄉干部作首場報告。“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從組織,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黨把我培養成一個教授,就是讓咱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干點事。”鐵一般的擔當,背后是鐵一般的信念。

當你慨嘆於沒有“背景”的時候,請看一看李保國的“朋友圈”。

手機裡將近900個電話號碼,農民有三四百個。“井陘核桃”“曲陽核桃”“平山蘋果”……素不相識的求助者就這樣被存入通訊錄,以便隨時指導。“我是農民的兒子,最見不得百姓窮。”“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常人眼中的教授,背景應該是書齋、講台、學生,李保國的背景卻是大山、村庄和鄉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朋友圈”即是“利益圈”——面對有信仰的人,勢利者的邏輯如此脆弱。

當你迷茫於為何奔忙的時候,請看一看李保國的“時間表”。

35年如一日,每年在山區工作200天以上,足跡遍布我省太行山區所有縣域。他的“檔期”永遠排得滿滿的:去世前的101天裡,他外出62天,行程7860公裡。去世的前一天,在石家庄主持3個項目的驗收會。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通過微信指導果農治果樹葉病,為蘋果園聯系滴灌設備,幫村民聯系建設採摘園……有人說:“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李保國58歲的人生雖然短暫,但卻是充實的人生、精彩的人生。

當你糾結於“裡子”和“面子”的時候,請看一看李保國的“項目書”。

“花把式”農民不會買賬,“盆景式”的成果治不了窮,李保國要的是可復制、可推廣的山區科技開發模式。富崗蘋果128道標准化工序,葫蘆峪的標准化技術模塊……技術必須“接地氣、能治窮、有市場”,“要多搞‘雪中送炭’的技術,不做‘錦上添花’的文章”。把論文寫在大山上,把課堂設在田野裡,這是一位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嚴謹朴實,更是對百姓的一份責任擔當。

當你彷徨於付出與回報的時候,請看一看李保國的“經濟賬”。

幫助無數農民、企業獲利,他卻不從企業、農戶拿錢,不佔一點股份。很多時候,下鄉往返的路費、請專家前來培訓的費用,都是自掏腰包。“不為錢來、不為利往,農民才能信你、才能聽你的。”在利益的潮起潮落中保持清醒,才不會迷失前進的方向。李保國並不“清貧”,農民的笑臉是他最大的財富。“我辦成的這麼多實事本身,就是對我的最高獎勵。”

毛澤東同志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李保國就是這樣一粒種子,深深扎根於群眾。

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這樣的共產黨員,人民怎能忘記?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區不同地方的鄉親帶走,撒在他生前奮斗、牽挂的地方,與巍巍太行相融,與山區人民相依。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