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小康,父親生前最大的牽挂

2016年06月17日08:14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小康之家”,是30多年前父親鄧小平在與來訪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談論20世紀中國的發展目標時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從那以后,小康就成為他談論最多的一個詞。在他的設計中,小康是一個很朴實的理想,就是國家富足、人民生活安康,這是他一生奮斗所追求的理想。

父親曾經說過,他從18歲加入革命隊伍起,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改變中國的面貌,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父親第三次復出時,已年屆73歲。他說,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他說,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應該老老實實地履行黨員的責任,在不多的余年裡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上世紀70年代末,他在東北視察看到人民生活還非常困難時,十分動情地對當地領導說: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外國人議論,中國人究竟還能忍耐多久,很值得我們注意。

通過考察和思考,特別是總結“文革”十年動亂所帶來的深刻教訓,父親得出結論: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這些新的思想觀點,是他思考小康目標的根本出發點。

那段時間父親思考最多的是,在貧窮落后的基礎上,中國如何實現現代化。和以往不同的是,他的思考是以人民的生活狀態為落腳點的。在他的設計中,帶領人民逐步解決“溫飽”“小康”“現代化”的問題,是中國式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上一個接著一個的目標。

父親第三次復出后的頭幾年,是在頻繁的出訪和視察中度過的。那些年,他訪問了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和美國7個國家。在國內,他視察了東北三省、廣東、安徽、上海、山東、天津、四川等十幾個省市。父親有個特點,喜歡問數字,愛算賬。他到各地調查研究,常常通過和各地負責同志算賬了解情況,通過算賬摸清建設進展、發現存在問題、糾正工作失誤,通過算賬為重要決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具體依據。

父親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看清了中國的國情﹔通過與發達國家的橫向比較,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現代化進程的差距。他說,中國式的現代化,隻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我們定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翻兩番。達到這個目標就使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擺脫了貧困,就為人類做了一件大事情。”他還說,這是我們的雄心壯志。

小康目標的提出不是父親一時的想法,而是他第三次復出后一直考慮的一個核心問題。

經過三年的實踐和論証,小康目標逐漸成為全黨的共識。1982年,黨的十二大正式將小康目標確定為到20世紀末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即到2000年實現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在198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從此,小康這個概念開始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

對實現小康目標,父親既有雄心壯志,又極為慎重。十二大以后,黨內外群情高漲,他卻非常冷靜。這段時間,他思考最多、關注最多的問題是,“翻兩番”究竟靠不靠得住?翻兩番的目標實現后,社會又將是什麼樣子?

帶著這樣的思考,1983年2月,父親專程來到經濟發展較快的蘇州、杭州和上海。從2月6日到27日,在20多天的時間裡,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不停地算賬。他反復向各地的負責同志詢問,到2000年,能不能翻兩番,有沒有信心?他反復思考,人均800美元,達到這樣的水平,社會上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面貌,發展前景應該是什麼樣子。

此次蘇杭滬之行,他非常關注百姓的吃穿住行。參觀虎丘時,他和一對年輕夫婦聊起了家常。他問他們,現在日子過得怎麼樣?聽到小兩口說,在您老人家的領導下我們的生活過得很好,越來越好,他開心地笑了。在上海,他提出到農貿市場看看,在膠州路農貿市場,他走到賣魚的攤位前,問鯽魚多少錢一斤,鯉魚多少錢一斤。走到賣冬筍的攤位前,問冬筍多少錢一斤。對此次蘇滬杭的考察,一向話語不多的父親用六個字評價:“到處喜氣洋洋!”

從蘇州回到北京后,父親繼續讓人幫助查資料。他開始考慮中國發展更長遠的目標。一般情況下,他看完的材料就會讓秘書當天拿走。但是這次搜集的各種材料,在他辦公室的桌子上放了很久。不久,他專門找來當時的中央領導同志,談了他對於小康目標的新認識,全面地闡述了他思考已久的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這是在蘇州等地調查后父親對小康問題認識上的一次升華。

全國人民奔小康的巨大熱情和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不斷地給予父親新的啟發。

又經過4年的思考,1987年,在小康目標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從新中國成立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百年圖強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他說,我們雖然活不到那個時候,但有責任提出那個時候的目標。黨的十三大正式確定了這個目標。

能否實現小康目標,完成“三步走”發展戰略,是父親晚年最為牽挂的事情。1992年,他在南方談話中反反復復地和各地領導同志說:“如果從建國起,用100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那就很了不起!從現在起到下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干。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

1994年,年屆九十的父親最后一次外出視察。2月19日途經南京時,他特意把江蘇省委負責同志找來,聽取江蘇提前7年實現小康目標的匯報。那天,他非常高興,並語重心長地說,鴉片戰爭以來100多年,中國人一直抬不起頭來。現在是機會啊,這個機會是不多的,這個機會很難得呀!你們要很好地抓住,要聚精會神搞建設,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父親晚年曾幾次表達過一個願望。他說,這些年來,我盡量少做事情,沒有其他理由,只是想多活幾年。他說:“我隻追求兩個目標,一個是在本世紀末中國實現小康社會﹔另一個就是,我要爭取活到1997年,到香港去看看。”他還對我們說,將來國家富裕了,我當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好了。

可以告慰父親的是,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發展舉世矚目,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正在新一代領導人的帶領下快速發展!

父親為中國設計的“三步走”發展藍圖一定能夠實現,中國定會日益富強,人民生活定能更加美好幸福!(鄧榕)

(摘自《新華日報》)

(責編:樂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