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由來

2016年06月15日08:11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十五大報告對20世紀中國歷史作了一個概括:“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這無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概括。

鄧小平是領導第三次歷史性巨變的中國共產黨人的代表。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糾正毛澤東晚年錯誤同繼承毛澤東思想科學原理統一起來,總結建國以來的經驗和教訓,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和新的世界局勢,形成了新的理論——鄧小平理論,開辟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

對於鄧小平的歷史地位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意義的認識,是隨著新時期歷史發展而在全黨逐漸提高的。

黨的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中心口號﹔十二大報告把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的偉大歷史轉變同遵義會議為標志的偉大歷史轉變相比擬,並且提出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新的偉大實踐中,積累新的經驗,創造新的理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推向前進”。什麼樣的新的理論?自然就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主題的新的理論。

黨的十三大,論述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實踐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二次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強調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的形成和發展中鄧小平“作出了重大貢獻”,並且確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發揮和發展了一系列科學理論觀點,“構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可謂呼之欲出了。

黨的十四大,進一步明確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的“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開始了“又一次偉大革命”,並且明確使用了“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樣的概念,確立了這個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系統地論述了這個理論的科學意義和主要內容,規劃了用這個理論來武裝全黨的任務。在這個時候,應該說,我們全黨在旗幟問題上的共識已經大大提高了。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以后,江澤民在學習第三卷的報告會上已經說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鄭重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經過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又鄭重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寫到自己的旗幟上。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經過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們黨又鄭重地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寫到了自己的旗幟上。”

在全黨有了這樣的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在鄧小平逝世時的悼念活動中,江澤民代表中央在悼詞中作出了一系列把鄧小平和毛澤東相提並論的著名論斷:“在這兩次偉大革命的進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兩次偉大革命,兩次歷史性飛躍,造就了兩個偉大人物,這就是毛澤東同志和作為毛澤東同志的戰友、事業繼承者的鄧小平同志。”

還有兩個“如果”:“鄧小平同志這樣說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我們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我們今天同樣應當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十五大報告在論述鄧小平理論的時候,提出了一個論斷: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是一個新的有深刻歷史內涵和理論內涵的科學論斷。

“在中國”,是一個關鍵詞。這是地域的定位。

我們講毛澤東思想,講鄧小平理論,都是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就是說,這裡不是一般地討論世界范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階段問題。我們講馬克思主義,是立足於中國這塊大地,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為了解決中國的解放和振興的歷史課題。中國共產黨人的重大理論成果,會有它對世界的意義,不可低估它的這種意義﹔但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准備為世界上別國的人們劃分理論階段,制定理論框架,確立理論准繩。別的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會從他們自己國家的實際出發,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去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新階段”,這是在地域的定位之內的歷史的定位。

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是應歷史的需要而起,是清末民初各種向西方學習、想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幻想破滅的結果。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毛澤東思想在全黨得到確認,也是應歷史的需要而起,是教條主義把中國革命幾乎拖入絕境的結果。中國共產黨人從歷史的比較中,認識和接受了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新的理論——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引導我們取得了革命的全國勝利和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發展。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鄧小平理論在全黨得到確認,同樣是應歷史的需要而起,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國遭受巨大災難的結果。中國共產黨人再一次從歷史的比較中,認識和接受了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而形成的新的理論——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引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取得新的勝利。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相對於毛澤東思想而言,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實踐和理論就是這樣在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在迎接面前的挑戰和開拓未來的前景中,在解決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任務的進程中,相互推動而向前發展。面對時代的新主題,解決革命的新任務,進入歷史的新時期,理論也就發展到新階段。

十五大報告還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什麼叫形成理論,形成科學體系?正確地解決所研究的領域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基本問題”而不是枝節問題,是解決“一系列”基本問題而不是個別問題),這就叫做形成了理論的科學體系。這是問題的實質,而不在於理論成果表達為怎樣的具體形式。理論表達形式也是多樣化的,因人因各種歷史和現實條件的不同而不同的。馬克思的理論表達形式,就不同於列寧﹔列寧的理論表達形式,在十月革命以前和十月革命以后,就不相同。毛澤東的理論表達形式,在建國以前和建國以后,也不相同。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候,已經74歲高齡。鄧小平理論的表達形式,就是《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和第三卷這樣的以講話和談話為主的形式,還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各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和各次中央全會的重要決議這樣的形式,這些中央文獻,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由中央領導集體的智慧來形成的。

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展開為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証、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論等一系列新的理論突破,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實際工作的各個領域,歸根到底,又都是圍繞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而展開,而貫通,而突破,而涵蓋的。

為什麼叫“新”的理論的科學體系?“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這個“第一次”就是“新”。過去也回答過,但是不系統,有些還不正確,現在系統地正確回答了,所以叫第一次﹔正如在毛澤東以前,對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也回答過,但是不系統,有些還不正確,毛澤東思想才系統地正確回答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所以叫第一次。說鄧小平理論第一次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還有一個狀語:“初步”。這就是說,鄧小平理論還要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完善、向前發展。這是后繼者的職責。

同“第一次”相聯系,還有一個“唯一性”。七大講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唯一正確的理論,是以24年的歷史經驗來証明這個唯一性的。十五大講在當代中國,隻有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這也是講唯一性,是以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近20年的歷史經驗來証明這個唯一性的,並且是以對建國以來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近30年的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為背景來証明這個唯一性的。當我們講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的唯一正確的理論的時候,所排斥的,一方面是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那一套,另一方面是王明的拒絕和反對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那一套﹔當我們講鄧小平理論是能夠解決中國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唯一正確的理論的時候,所排斥的,一方面是根本否定社會主義的那一套,另一方面是根本肯定“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錯誤的那一套。就是說,我們講毛澤東思想的唯一正確性,不是用來排斥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講鄧小平理論的唯一正確性,不是用來排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我們是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看做一脈相承而又向前發展的科學體系這個“統一性”的基礎上來講“唯一性”的。

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豐富和發展這個理論,這就是黨中央的鮮明旗幟。(龔育之)

(摘自《人民日報》)

(責編:樂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