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動亂期間,我國的科研教育事業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和破壞,“文化大革命”結束后,自告奮勇抓科技、教育的鄧小平面臨不容樂觀的局面:高級專業人才斷層、緊缺,各科研機構、高校等部門人才匱乏、青黃不接。為此,鄧小平提出要向西方學習。1977年5月12日,他在同方毅、李昌談話時說:“四人幫”搞閉關自守。科學研究方面的先進東西是人類勞動的成果,為什麼不接受?接受這些東西有什麼可恥的?
7月23日,鄧小平在同長沙工學院負責人談話時,第一次提出為了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也可以派留學生去學”。8月8日,他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再次提出“派人出國留學也是一項具體措施”。這時派留學生還帶有探索性質,其中採取的一項措施就是派10個人到美籍華人丁肇中教授的實驗室學習。丁肇中,物理學家,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另外,還派人到美籍華人、高能加速器專家鄧昌黎教授那裡學習。鄧小平解釋這樣做的政策是“拿來主義”,1977年10月15日,他在會見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林達光教授和夫人陳恕時說:“要加強學術交流,我們已決定派十個人到丁肇中的研究所去學習。”“我們這麼落后,應該拿世界最先進的成果做起點,努力奮斗,才能談得上趕超。”他在會見鄧昌黎教授和夫人黃乃申時也說“現在我們是以世界先進水平作為趕超的起點,採取‘拿來主義’態度。凡是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我們都要拿過來”。
派遣留學生政策的大幅度調整是在1978年。1978年3月中旬,鄧小平審閱了教育部、國家科委、外交部《關於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向國外派遣科技生問題的請示》報告。6月23日,鄧小平聽取劉達關於清華大學情況的匯報,同在座的方毅、蔣南翔、劉西堯等談話說:“我贊成增大派遣留學生的數量,派出去主要學習自然科學。要成千上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請教育部研究一下,在這方面多花些錢是值得的。這是五年內快見成效、提高我國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現在我們邁的步子太小,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他還提出具體的意見:“留學生管理制度也要改變一下,不要看得死死的。留學生可以住在學校,也可以住在外國朋友家裡。暑假還可以讓他們回來一下,了解國內情況。教育部要有一個專管留學生的班子,可以到留學生較多的國家去看看,經常了解留學生的狀況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要怕出一點問題,中國留學生絕大多數是好的,個別人出一點問題也沒什麼了不起。”
鄧小平的重要指示,表現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和戰略家的遠見卓識與宏大氣魄,翻開了中國出國留學工作新的篇章,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教育部落實鄧小平的這一重要指示,迅速制定計劃,採取措施,於7月11日向中央提出了《關於加大選派留學生的數量的報告》,同時作出了派遣3000人的計劃。
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1月28日至2月5日,鄧小平訪問美國。訪美期間,鄧小平在中國駐美使館接見了留學生代表,並同美國正式簽訂了中美互派留學生的協議。美方確定在1978年至1979年度接受來自中國的500至700名留學人員。鄧小平在雙方商談期間,曾於1978年7月10日對弗蘭克·普雷斯率領的美國科技代表團說:“美國的科學技術,在很多領域比其他國家先進一些,我們願意吸收你們的技術。”“你們提出近期內接受五百人,我們提出的人數可能更多一些。用你們現成的條件,為我們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為什麼不干呢。”
1979年初,最初的52個訪問學者被分到了美國的幾十個不同的學校裡。2年后,他們學成歸國。赴英、日、德、法等西方發達國家的中國留學生也陸續踏上求學征程。(蔣永清 吳振興)
(摘自《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