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注重黨和國家“形象”

2016年05月05日08:27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鄧小平十分注重塑造和維護黨和國家的形象。在改革開放的重要歷史關頭,他多次就我們黨和國家如何維護毛澤東的形象,樹立改革開放的形象,堅持獨立自主的形象發表重要論述,話雖不長,但意味深長,值得品味、借鑒。

直面歷史,維護毛澤東的形象

如何維護毛澤東的形象?這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遇到的一個重大問題。“文革”結束之后,國內外非常關注如何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敏銳地指出,這是一個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同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分不開的。他從黨和人民事業的戰略高度,要求全黨同志必須實事求是地正確地評價毛澤東,“不能把好的說成壞的,也不能把壞的說成好的”﹔既反對“兩個凡是”,又反對否定毛澤東的錯誤傾向,努力維護毛澤東的形象。針對有人對毛澤東的有些問題議論太重的傾向,鄧小平提出要“恰如其分”,要求把那些過重的議論改過來,認為這樣做才比較合乎實際,對我們整個黨、整個國家的形象也比較有利。相反,如果“感情用事地把他的錯誤說過頭,隻能損害我們黨和國家的形象,隻能損害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威信,隻能渙散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當時,有些人包括一些老干部對鄧小平提出的毛澤東的錯誤同其功績相比微不足道的觀點不理解,就此問題,鄧小平耐心細致地做了大量解釋工作,經過多次反復,最終使黨內外普遍接受了這一評價。在鄧小平的領導下,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作出了正確評價。鄧小平反復指出: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就是恢復毛澤東那些正確的東西,就是准確地、完整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從許多方面來說,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可以說,在改革開放之初正確維護毛澤東的形象,成為我們黨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並使黨和國家的形象不斷得以維護和發展的重要歷史前提。

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拋出的秘密報告大肆詆毀和敗壞斯大林的形象,最終導致了嚴重后果。1956年6月3日,《紐約時報》發表社論,認為赫魯曉夫這是以秘密報告為武器摧毀共產主義運動的威望和影響。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引發了世界范圍內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共產黨的信任危機。波蘭、匈牙利出現了政治風波,意大利約有20萬名黨員退黨。在蘇聯,一大批不熟悉黨的革命傳統和立場不堅定的青年人,就是在此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后來,這些人被稱為“二十大的產兒”,他們中不少人正是日后推動蘇聯解體的重要力量,戈爾巴喬夫就是典型代表。如何維護黨的領導人的形象,關系到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維護還是詆毀,其結果迥然不同,鄧小平堅定不移地維護毛澤東形象的寶貴經驗和赫魯曉夫別有用心地詆毀斯大林形象的反面教訓永遠值得牢記。

立足現實,樹立改革開放的形象

引領中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是鄧小平偉大的歷史貢獻。在此過程中,他再三強調我們黨和國家要不斷樹立改革開放的形象。

鄧小平堅決反對“兩個凡是”,力主重新樹立我們黨實事求是的形象。1978年5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發表后,有的同志認為這是“砍旗”“丟刀子”,指責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鄧小平立場堅定,不留情面地批評這種錯誤觀點,指出這是涉及怎樣看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大問題,主張“撥亂反正,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鄧小平的講話震動了那些思想依然處於僵化、半僵化狀態的人們,也使要求解放思想、堅持實踐標准的同志深受鼓舞。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鄧小平振聾發聵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隻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實踐証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是牢固樹立黨的改革開放形象的重要前提。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鄧小平一直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國外有人對我們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發表各種議論,國內也有些人隨聲附和,還有一些同志擔心這樣會影響中國改革開放的形象。1986年底,鄧小平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對這種糊涂觀念提出嚴厲批評,認為“從中央到地方,在思想理論戰線上是軟弱的,喪失了陣地,對於資產階級自由化是個放任的態度,好人得不到支持,壞人猖狂得很。好人沒有勇氣講話,好像自己輸了理似的”。針對這種不正常狀態,他強調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可動搖,不要怕外國人說我們損害了自己的名譽。“前幾年,我們不是對那幾個搞自由化並且觸犯了刑律的人依法處理了嗎?難道因此中國的名譽就壞了嗎?中國的形象並沒有因此而變壞,我們的名譽還是一天比一天好起來。”鄧小平不但一再重申要敢於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而且特別強調進行這一斗爭的長期性。1987年,他在會見坦桑尼亞客人時指出:“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整個過程中,至少在本世紀剩下的十幾年,再加上下世紀的頭五十年,都存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可以說,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也是樹立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形象的題中應有之義。總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對於鄧小平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以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象、黨和國家改革開放形象的思想,要予以高度重視。

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風波發生后,中國能否繼續推動改革開放為世人所關注,各種議論也紛紛出現。當年5月底,鄧小平在同中央有關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新的中央領導機構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班子。這是最重要的一條。如果我們擺一個陣容,使人民感到是一個僵化的班子,保守的班子,或者人民認為是個平平庸庸體現不出中國前途的班子,將來鬧事的情形就會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無寧日。”同年9月,鄧小平再一次叮囑道:“中國一定要有一個具有改革開放形象的領導集體,這點請你們特別注意。改革開放放棄不得。”實踐証明,從那時以來,黨中央的領導集體是“具有改革開放形象的領導集體”,中國改革開放的形象在偉大的實踐中不斷得以強化。

對外交往,堅持獨立自主的形象

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優良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形象在鄧小平身上也有鮮明體現。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蘇論戰期間,鄧小平面對擺出一副“老子黨”架勢的蘇共,毫不畏懼,針鋒相對,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毛澤東曾不止一次談到鄧小平在中蘇論戰中的作用:“我們常委裡面,主要是小平同志出面跟赫魯曉夫吵”“赫魯曉夫很怕你這根棍子……你這根棍子是出名了”“赫魯曉夫都搬不動你、斗不過你”。赫魯曉夫也承認鄧小平“是一個重量級拳師”,說小個子鄧小平難倒了蘇共的大個子蘇斯洛夫。20多年后,鄧小平在回顧這段歷史時,仍認為當時中方堅持獨立自主,反對“老子黨”是反得對的。

1982年,人稱“鐵娘子”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同鄧小平會談時提出,歷史上關於香港問題的條約按國際法依然有效,1997年后英國要繼續管理香港。鄧小平馬上反駁道:“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中國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否則,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針對撒切爾所講的,中國一旦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鄧小平的回答表現出了充分的自信:小波動不可避免,如果中英兩國抱著合作的態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避免大的波動。即使發生了嚴重的波動,我們也能勇敢面對這個災難,作出決策。這種擲地有聲的回答,表明鄧小平的堅強意志,充分顯示出中國領導人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民族尊嚴和獨立自主的大國形象的決心。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於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西方國家頻頻對我國實施所謂制裁和遏制改革。這種嚴峻局面是考驗鄧小平的智慧和勇氣、驗証我們黨和國家獨立自主形象的試金石。鄧小平曾叮囑幾位中央領導同志,“要維護我們獨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所謂“獨立自主”,核心是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前途保持信心,沿著自己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走到底﹔“不信邪、不怕鬼”,就是中國不怕威脅,不怕孤立,也不怕制裁,絕不向欺侮我們的國家和勢力示弱、低頭。同時,對於國際形勢,鄧小平要求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實干,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國際局勢果然如鄧小平所預判的那樣,西方國家不久就相繼解除了對中國的無理制裁,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繼續昭示著光明的前景和希望。

回望歷史,鄧小平對黨和國家形象的注重與維護,折射出他深邃的歷史智慧和政治眼光。走向未來,我們后來人更應該時時處處塑造好、維護好黨和國家的光輝形象,以更加豪邁、自信的步伐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李朝陽)

(摘自《黨的文獻》)

(責編:樂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