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很動聽很耐人尋味:“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你栽一棵,留下一片陰涼,我栽一棵,留下一片陰涼……”
有一個日子,很美麗很有意義:3月12日,全民義務植樹節。在這個日子裡,春風送暖,草綠花開,蜂飛蝶舞,春光爛漫﹔走進原野,枝椏滴翠,滿目蔥蘢,一派繁榮祥和的景象,祖國神州到處都在講述著春天的故事……
今年3月12日,是我國第38個植樹節,也是小平同志倡導的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5周年。
35年前,小平同志建議全國人大通過一項議案,規定凡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每人每年都要包栽包活3-5棵樹。為此,1981年12月13日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三十多年來,這場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已深入中華大地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座工廠,每一個村庄,每一個軍營,每一所學校,每一處角落,它強烈呼喚和激勵著每一位中華兒女,勇於肩負起歷史使命,讓綠色盡染祖國,讓生命底色鋪向天涯海角。
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奮戰,綠色正悄悄地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為我們祖國不斷發展和繁榮帶來了更為廣闊而堅實的空間與后勁,成為我們子孫后代殷實而長遠的福祉。
小平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十九年了,但他關於綠化祖國的那些豪言狀語和語重心長的忠告至今仍不時回響在我的耳畔:“植樹造林要一代一代永遠干下去”“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后代”“這件事,要堅持二十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實。為了保証實效,應有切實可行的檢查和獎懲制度”“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干下去”“要讓娃娃們養成種樹、愛樹的好習慣”……
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小平同志植樹的日子,跟隨他的足跡有多少位綠色使者用他們深情的筆觸記錄下一幕幕感人心肺的故事。
一九八二年的植樹日,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三月十二日這一天,春意盎然,風和日麗,在迷人的北京西山腳下,涌來了一批又一批肩扛鐵鍬、手提水桶的義務植樹人員。上午十點左右,小平同志興致勃勃地帶領家人前來植樹。
小平同志是義務植樹的倡導者,更是義務植樹的積極實踐者。全國人大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實施的第一年,也就是一九八二年植樹日前的二月,值解放軍總后勤部召開全軍綠化座談會之際,鄧小平向全軍發出指示:“軍隊在植樹造林中,要積極地多做工作,除搞好營區植樹造林外,營區外十公裡范圍內,要與地方共同協商搞好植樹造林。”
這一年小平同志已是七十八歲高齡的老人了,但他植樹的熱情仍很高。植樹節前夕,小平同志不忘作為一個公民應履行的植樹義務,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植樹節快到了,我們家今年每人至少要栽三棵樹,要包種包活。”和大家打過招呼后,鄧小平走到植樹點,揮動鐵鍬,種下樹苗。當有人勸他休息一下時,他說:“不累,不累。”並表示:“一人栽三棵到五棵,我們要完成任務。”
植樹活動結束時,他囑咐首都綠化委員會的負責同志說:“植樹要選好的品種,要選那些長得快、能成材的。栽下后要有人管理,保証成活。”
為號召全國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踴躍投身於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一九八二年十一月,鄧小平為全軍植樹造林總結經驗表彰先進大會鄭重題詞:“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后代。”十二月二十六日,鄧小平又在林業部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情況報告上批示:“這件事,要堅持二十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實。為了保証實效,應有切實可靠的檢查和獎懲制度。”
一九八四年二月,鄧小平來到廈門等經濟特區視察工作。二月十日上午,接見了最后一批客人,原定於臨行前在廈門的山上植樹。但一大早就淅淅瀝瀝下起了雨。
省市領導見狀建議取消原定的植樹活動。鄧小平笑著搖搖頭,說:“下這麼點小雨怕什麼,上山吧。”大約十點鐘,鄧小平和陪同他的人員冒著霏霏細雨,來到廈門萬石岩植物公園,在后山坡上栽下了十多株南國佳木——雲南香樟,植完樹近中午時分,雨仍在下著。鄧小平高興地說:“這幾棵樹,這一下保活了。”
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四年的三月十二日,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兩次在北京昌平的蟒山義務植樹。前一年,小平同志栽下的是白皮鬆,后一年栽下的是油鬆。時任蟒山國家森林公園黨委書記兼總經理的許小英說:“義務植樹把光禿禿的蟒山種成了國家森林公園。現在,綠色文化碑林加上‘鄧小平植樹處’,成了蟒山森林公園三大旅游線路之一。”
小平同志當年栽下的樹木已被公園列為名木,這麼多年來公園旅游的人都會來看看安放著小平同志手跡“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后代”的碑亭,瀏覽綠色文化碑林,在小平同志栽下的樹前駐足佇立。公園的導游會特別介紹當年小平同志栽樹的情景,來這裡的很多孩子都說:“我們給樹培點土吧。”
受此啟發,為紀念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公園還推出了一項服務,為游客提供鐵鍬,可以培土養護這些樹木。
蟒山當年是中直機關的義務植樹基地,如今是北京市義務植樹教育基地。早年的蟒山荒山禿嶺,幾乎沒有樹,隻有一些小灌木,而今蟒山森林覆蓋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六。小平同志“建個公園”的設想也實現了。當年,他植樹后,面向十三陵水庫說:“在這裡建個公園,修座橋,跟水庫大壩連上,給人民創造個休閑場所。”
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小平同志來到天壇義務植樹現場。已是八十一歲高齡的老人家精氣神很好,他一手拉著外孫女羊羊,一手拉著孫子小弟,對在此等候的其他中央領導同志風趣地說:“今天,我給你們增加一支部隊。”小平同志帶著孫子和外孫女參加義務植樹,就是希望綠化祖國這項偉大事業后繼有人,一代一代地干下去。小平同志指著一棵剛栽完的樹,親切地對在場的園林工人說:“我栽的這棵樹要靠你們澆水、養護管理,它才能活,靠我們干不了多少活,栽不了幾棵樹,我們就是提倡這麼一種精神,希望全國人民人人動手,綠化祖國。”
一九八七年四月五日上午,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再次來到天壇公園,在萬壽雙環亭東側,揮鍬栽下了第一棵檜柏。勞動中,他手指著身旁的外孫女羊羊,詼諧地笑著對在場的同志說:“今天我帶的這個人,已經跟我種了六年樹了。植樹綠化要世世代代傳下去。”
一九八八年四月三日,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景山公園參加了北京市全民義務植樹日活動,出席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的代表和委員同首都軍民一起植樹。鄧小平同志栽植的是檜柏。
一九八九年四月二日,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亞運村參加了北京市全民義務植樹日活動。出席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部分代表也參加了植樹。鄧小平同志栽植的是白皮鬆。
小平同志盡管工作十分繁忙,但是,每逢植樹季節,即便是外出視察工作,不論走到哪兒,他都牢記植樹一事,履行植樹的神聖義務。在植樹時節,種下幾株樹已成為他雷打不動的固定日程安排。
時隔八年,一九九二年初,鄧小平再次視察南方。一月二十二日上午,鄧小平和楊尚昆帶領兩家三代人來到深圳仙湖植物園種下一棵常青樹——高山榕。鄧小平和楊尚昆談笑風生地揮鍬培土,然后,鄧小平叫上小孫子,一起端起一個紅色的小水桶給樹苗澆足了水。
在植樹問題上,小平同志不但宏觀重視,還微觀指導。有一次,鄧小平對北京市一位領導說:“有人反映北京到山海關一線,可以種桐樹,你們試驗一下。”這位領導當即奔赴北京郊區幾個縣進行實地考察。他看到縣委院裡的桐樹的確長得不錯,隨后他又請園林局的工作人員在自己宅院試種了十幾棵桐樹,長勢也很好。於是他進一步請教園林部門的專家,得到了肯定的說法。他把情況匯報給小平同志。小平同志聽完后,贊同地點點頭說:“因地制宜種些桐樹,有好處。”
小平同志一直堅持不懈地倡導和實踐著義務植樹。從一九七九年起到一九八九年,小平同志連續十一年在北京植樹。北京的大興、昌平十三陵、西山、天壇公園、景山公園、亞運村,都留下了他植樹的足跡,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留下了他播種的綠蔭。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二日這天,鄧小平為全民義務植樹十周年題詞:“綠化祖國,造福萬代。”鄧小平一再叮囑人們注重搞好綠化工作,把祖國秀麗的山川建設得更加美好。
時至今日,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已走進了第35個春秋。實踐証明,這是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土綠化之路,對綠化祖國、保障國土安全、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巨大而積極的貢獻。
回首過去,緬懷偉人,恩情難忘,我們惟有牢記小平同志對綠化事業的諄諄教導,積極投身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推動造林綠化事業蓬勃發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期盼,實現再造秀美山川的宏偉藍圖,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