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記者在鄧小平故裡管理局辦公室等候採訪對象——鄧園公司物業部管理人員張洪軍。不多時,隻見一位面帶微笑的眼鏡哥小步跑了進來,經辦公人員介紹,他,正是張洪軍。
溫和斯文卻充滿激情,這是張洪軍給記者的第一印象。經過進一步交談,記者不禁對他敬佩起來——說實話,在他身上,確有不少令我們感動的東西。
家庭拮據,萬元月薪卻“挖”不走
今年45歲的張洪軍自述,父親生前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后轉到青海勞改局(今已更名為監獄局)工作,2000年去世前享受離休干部待遇。按此說來,張洪軍應是老革命后代。
然而,張洪軍的家庭卻相對拮據,這主要與母親有關。已於去年11月去世的母親患老年痴呆症13年,張洪軍的妻子不得不留在家裡全天候照顧母親。由於沒有精力再來照顧女兒,女兒從初中起就開始住校。而今,女兒已上高三,即將高考,將來上大學的費用,或將是張洪軍的又一負擔。
“母親去世前,家裡就靠我的工資和母親的遺孀補助支撐著。現在母親去世了,就主要靠我一個人了。”不過,張洪軍透露,等女兒高考后,妻子就要去找工作,“平時,兩個姐姐也幫助我們,她們已經承諾,我女兒上大學后還將繼續資助,這讓我非常感激。”
張洪軍的收入相對較低。2000年,張洪軍從原廣安絲廠下崗,2004年成為鄧小平故裡管理局的臨聘人員。目前,張洪軍每月的工資是2460元,即便加上福利,平均每月也不到3000元。
但張洪軍一向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人,工作也很出色。他長期擔任鄧小平陳列館技術部環衛組組長(2015年1月,環衛組撤銷,新成立鄧園公司,履行原環衛組職責),除負責陳列館內部所有后勤工作(包含環衛)外,還要負責鄧小平故裡旅游景區內所有公廁的環境衛生。在他的管理下,景區總是以最為整潔的形象展示給世人,贏得了領導的稱贊和外界的好評。
正是看好張洪軍的管理能力,前年和去年,分別有一家物業公司想以高薪將他“挖”走,卻都被張洪軍婉言拒絕了。
張洪軍透露,去年那家物業公司,想聘他作部門經理,開出的條件是:每月底薪5000元,若管理出色,加上提成和年終獎勵,每月收入可達萬元。但他根本就不想談,不是嫌對方給的工資不夠高,而是自己根本就不想走,“如果說純粹為了高工資,我憑我兩個姐姐的社交關系,加上我自己在哪裡都肯努力地干,幾年前就可去找份月薪上萬元的工作。”
在小平故裡工作,全家以他為榮
家庭經濟拮據,工資收入低,有人高薪聘請卻不願走,記者實在有些不解。張洪軍見狀,便說道:“如果換著你,在這裡工作久了,也不願走。”他這麼一說,記者反倒更不解了。問他為什麼,他答:“不舍得。”記者仍不解,並強調,無論怎麼說,這種解釋都難以符合常人思維。他低下頭,沉默一會,再次說道:“反正不舍得。”然后又是沉默。
“如果我是你的兩個姐姐,我寧願給你找份收入高的工作,也不願直接用錢來支持你。”記者決定打破沉默。不料,張洪軍卻答道:“她們也都支持我在這裡工作,並認為我能有機會在這裡工作,是全家人的驕傲。”接著,他又說了一句:“人活著,不能只是為了錢。”
記者隱約感覺到了答案,試著猜測道:“是不是你和你的兩個姐姐從小都受到父母的影響,對鄧小平有一種特別想感恩的情結在裡面?”張洪軍這才勉強承認道:“就算是吧。”
慢慢地,張洪軍又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小平同志作為我們廣安老鄉,真的讓我們感動,在‘文革’動亂年代,他幾次被打倒,承受了那麼多的折磨和冤屈,但他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來。然而,他始終沒有為個人著想,心裡裝著的總是國家和人民。他制定的‘改革開放’政策,使全國人民很快脫離了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並快速富裕了起來。”
“在陳列館裡,我們每天都與鄧小平遺物結緣,小平當年穿的毛衣、大衣,上面還有不少補疤。作為國家領導人,居然如此艱苦朴素,面對這樣的偉人、這樣的老鄉,我們能有機會在他的老家工作,看好他老家的園子,這難道不是一種驕傲麼?”一時間,張洪軍仿佛變成了演說家,記者也不禁被他的言詞所打動。
“不願離開,除了對小平同志的感恩,還有別的原因麼?”記者進一步試探。
張洪軍略微沉思了一下,說:“我原是下崗工人,2004年進入小平故裡工作后,仿佛又有了一個家似的,感覺在這裡很溫暖,同事之間,關系十分和睦,領導也很關心我們。若真叫我離開這裡,的確有些不習慣。應該說,這也算是一個原因。”
欠家人太多,不知何時才能補償
張洪軍負責的工作是非常繁瑣的,僅以平常工作為例,他們沒有周末和節假日,除負責陳列館內的環衛管理外,他每天要巡查景區的所有公廁至少兩次,每次逐個巡查下來,大約2個小時。如果遇到重要的接待活動或重大節假日,每天至少要巡查4次。
最讓他感到疲憊的是2014年4-6月,那時,陳列館的改陳工程正在施工,根據上級安排,陳列館要在"5·19"中國旅游日前后數天對外開放。這可把環衛組的同志們給急壞了,環衛組加上管理人員共6人,由於改陳施工,館內一片混亂,雜物、垃圾眾多,灰塵極重,他們要把陳列館重新收拾得干干淨淨,整整齊齊,以迎接游客參觀。鄧小平故裡景區是廣安面對世界的窗口,游客來到這裡,必看陳列館,如果在環衛方面稍有差錯,這損失是巨大的。可想而知,作為環衛組長的張洪軍當時心裡承受的壓力有多重。
在鄧小平陳列館改陳的這段時間,張洪軍與環衛組的全體員工,每天早上7點半就忙著上班了,中午根本沒時間回家吃飯,更沒時間午休,隻能在景區內吃盒飯,晚上都忙到10點半之后才下班。拖著疲乏的身子回家,有時連洗漱也不想做,一躺在床上就睡著了。張洪軍的妻子心疼地抱怨道:“你干脆就在單位裡睡算了,別回來了。”
張洪軍自覺幸運,這一生能找到一位十分體貼的妻子,但也因此讓他心生歉疚。母親生前全靠妻子照料,因患老年痴呆,母親連拉屎撒尿就不知道,在最早沒有用尿不濕時,每天不知要給母親換洗多少次衣褲,天天晚上還要給母親搓洗身子,而白天還要經常拉著母親在戶外走走,晒晒陽光。給母親用上尿不濕后,每天也要換洗兩次。盡管有時回家,勞累的妻子也有些意見,但從不大吵大鬧,隻當著面抱怨幾聲,過后就沒事了。
對於自己的女兒,張洪軍同樣歉疚,“如果我能多抽些時間在家裡,老婆也就不會這麼忙,女兒也不會上初中后就住校﹔如果女兒一直在我們身邊,我們平時多督促一下她,她的成績肯定要比現在好……”
“最對不起的,還是我媽——”當“媽”字從嘴裡剛一溜出,張洪軍的聲音便哽咽起來,眼淚簌簌直掉,他趕緊摘下眼鏡。辦公室裡頓時靜了下來,一位女同志則抽出面巾紙遞給了他。
就這樣,大約靜了2分鐘后,張洪軍繼續講述起來:“自從我在小平故裡上班后,我陪我媽的時間就很少了,幾乎沒有一次靜下心來和她交流過。從2014年開始,我媽除認識我老婆外,其他親人她都認不到了,連我就認不到了。”說著說著,張洪軍聲音再次哽咽起來……
“媽已經去世了,想補償也沒機會了。對於我老婆和女兒,我真想好好補償她們,但就我現在的情況來講,真還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採訪即將結束時,張洪軍嘆息著說。(記者 胡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