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在抗戰中的特殊智慧

劉強倫

2016年01月26日10:59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抗日戰爭前期,國民黨軍隊硬拼,打過不少大戰,在后期,除了1943年的常德會戰,基本上沒有值得一提的大仗。抗戰八年,國民黨沒有一點長進,八路軍、新四軍卻越打越強,其中的奧妙,讓人回味無窮,策略讓人深思。

“要使敵人看不起”

1943年1月26日,在中共太行分局高級干部會議上,鄧小平作了《五年來對敵斗爭的概略總結與今后對敵斗爭的方針》(簡稱《五年來》)的報告。

在回顧五年來對敵斗爭歷程的基礎上,他提出十大經驗,第一條就是,“敵我斗爭,不僅是軍事力量的競賽,而且是全副本領的競賽﹔不僅斗力,更主要是斗智”。

如何斗智?接下來的第二條經驗,“我們的原則應是削弱敵人,保存自己,隱蔽積蓄力量,准備反攻”。

“隱蔽積蓄力量”,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要使敵人看不起我們,要善於採取一切方式去麻痺敵人”。

“恰當的對敵斗爭方法”

1944年,進入豫西作戰的第一支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是郭林祥,出發前夕,鄧小平聽取部隊准備工作的匯報,和郭林祥一起研究渡河方案。

鄧小平提出的主要策略有,“恰當的對敵斗爭方法”,“基本是團結一切中國人對敵”,“敵進我進”,“善於利用縫隙鑽敵人的空子”,“基本的游擊戰,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領導要統一,步調要一致”,打入敵佔區一切組織,長期潛伏,積蓄力量,“善於掌握革命兩面政策的運用”,“一切不夸張、不蠻干、不暴露,腳踏實地地去做”等等。

在這裡,一個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敵后武工隊”的活動。早在1940年8月20日,即百團大戰打響的當天,八路軍總部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部隊在此次戰役計劃完成后,派“得力干部和精干小部隊”,留在敵佔區,開展工作。

1942年2月,中共北方局、八路軍政治部再次下令,明確由每個軍分區(旅)組織一個到兩個

敵后武裝工作隊,每隊30人至50人,由工作能力相當於地委書記或縣委書記的干部負責,深入敵后,開展各種工作,建立“隱蔽游擊根據地”。

對於這種敵后活動,鄧小平進行詳細論述,特別強調要“處處力求隱蔽,不夸張、不暴露、不大吹大擂”,“不過於刺激敵人,隨時都有堅強的秘密工作的准備”,“在環境於己不利時,或能夠增強自己地位時,甚至把革命的一面縮小到最低限度,也是允許的”。

“突然躍進”

1944年春,日華北方面軍所轄的11個師團、7個獨立混成旅團、1個騎兵旅團中,共有9個師團先后抽調南下,其中,在八路軍晉冀魯豫地區,日軍有6個師團南下,雖有新編的旅團補充進來,但是,戰斗力明顯減弱。

這樣一來,八路軍實行“突然躍進”的時機到來。1944年,八路軍全面展開攻勢作戰,共殲滅日偽軍18.1萬人,解放縣城20座,村庄1.2萬個,收復國土十余萬平方公裡。

(摘自《老年生活報》)

(責編:樂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