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時期及2015年工作回顧
“十二五”時期是新疆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五年。黨中央對新疆工作給予特殊重視和支持,召開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出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來疆視察指導工作,多次對新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豐富、發展、升華了黨的治疆方略,為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堅決貫徹中央關於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針,全面落實兩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和自治區黨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全面完成,主要指標任務超額完成。
——這五年,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我們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總基調,保持了經濟高速增長。預計地區生產總值由5437億元增加到94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0.7%,增速由全國第29位躍升至前列﹔人均生產總值由25034元增加到41063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500億元增加到1331億元,年均增長21.6%。
——這五年,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我們著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新型工業化逐步向中高端邁進,以信息、金融、電商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快速成長。非石油工業比重超過60%,徹底扭轉了石油工業“一業獨大”格局。第三產業比重十幾年來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5%。
——這五年,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我們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6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3倍,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項目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產,基礎設施、城鄉面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這五年,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我們創造性開展民生建設年活動,自治區財政民生支出佔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以上﹔城鎮新增就業244萬人,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的預期目標之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6%,連續五年增速居全國前列﹔每年向社會庄嚴承諾的重點民生工程項目全部如期完成,受到各族群眾的真情贊譽!
——這五年,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公共服務全面提升。我們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建立了統籌城鄉、覆蓋全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社會保險比全國提前一年實現全覆蓋,各項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236萬人次,216萬城鄉生活困難群眾享受到低保政策,補助水平連年提高,臨時救助制度全面建立,不斷編實織牢民生保障網,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五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復雜影響、經濟與穩定兩個“三期疊加”的嚴峻形勢,我們敢於擔當、銳意進取,破解改革發展穩定的一系列難題,各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一)維護穩定能力得到新提高。
我們始終堅持依法治疆,堅持反暴力、講法治、講秩序,不斷提升社會治理和維護穩定能力。按照“圍繞總目標、查找薄弱點、案件汲教訓、工作抓落實”的要求,完善社會要素管控機制,實現了維穩工作常態化。依法開展了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保持全疆社會大局穩定。“六五”普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增強了各族群眾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從2014年起在全疆范圍內開展“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每年7萬多名機關干部入住1萬多個村庄和社區,圍繞“六項任務”、突出“三項重點”開展工作,各族群眾得到了實惠,各級干部得到了鍛煉,聲勢浩大的“訪惠聚”活動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五年的實踐証明,堅持黨的領導,全心全意依靠各族人民群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礎一定能夠不斷鞏固!
(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邁出新步伐。
我們始終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出台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深入開展“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開展馬克思主義“五觀”和新疆“三史”教育,加強“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教育,夯實了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穩步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推動各族干部群眾走動互動、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引向深入,涌現出一大批民族團結先進模范典型,四個地州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自治州(地區)。
認真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促進宗教和諧。堅持按照宗教規律做好宗教工作,(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充分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對信教群眾做到政治上團結、信仰上尊重、風俗上理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把“去極端化”作為宗教工作最突出最緊迫的任務之一,堅持用好“五把鑰匙”,堅持“三管齊下”,深化“三非”整治,強化“四項管理”,深入開展“去極端化”宣傳教育,有效遏制了宗教極端思想蔓延勢頭。
(三)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
我們始終堅持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總鑰匙,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推進“五化”進程,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工業增加值預計達到2804億元,年均增長10.3%。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現代化煤礦建設取得成效,電力裝機和發電量分別增長3.5倍和3.1倍。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成長﹔雲計算產業以及“數字城市”、“兩化”融合試驗區、軟件園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糧食產量增加到1560萬噸,實現“八連增”,有效保障了糧食安全﹔棉花產業優勢繼續鞏固﹔特色林果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70萬畝。農業產業化經營、農產品市場開拓取得新成效。現代服務業加速推進,商貿物流業迅猛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2602億元。5A級旅游景區增加到9家,居全國前列﹔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5億人次,是“十一五”時期的2.2倍,新疆成為國際旅游重要目的地。經濟快速增長為我區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
我們堅持把改革作為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陸續推出一批具有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取得決定性成果。以“審批事項最少、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為目標,取消調整自治區本級審批事項791項。探索創新資源有償使用新路子,挂牌出讓三塘湖煤田等區塊探礦權。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三証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新登記市場主體24.1萬戶。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格局初步建立。自治區所屬國有企業及下屬公司60%以上實現了混合所有制經營。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順利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為經濟繁榮、民生改善、就業擴大、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圍繞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部署,超前謀劃,及早安排,制定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實施意見和行動計劃,一批標志性工程開工建設。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和首屆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初具規模,阿拉山口、喀什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配套區正式驗收。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新變化,累計實現進出口額1237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1.6倍﹔對外投資額年均增長21.2%。新疆西行國際貨運班列開行135列,實現了多點多線、常態化運營。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深化了與周邊國家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新疆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舉世矚目、最具潛力的地區!
(五)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進展。
我們踐行“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基層重要”理念,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了各族群眾關注的諸多突出問題。累計建成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城鎮保障性住房300多萬套,全疆1000多萬人口告別了危舊土坯房和棚戶區,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於田、皮山等地安居富民房經受了強震考驗,無一倒塌,有效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南疆天然氣主干管網建成投產,44個縣市400多萬各族群眾用上了天然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360萬農牧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社會救助體系日趨完善。不斷增強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升應急保障水平,高效應對各類自然災害,1435萬人次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各族群眾由衷地感激黨的關懷和國家的支持。
積極推進扶貧機制創新,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強化精准扶貧措施,重點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產業和改善基礎條件,幫助貧困人口增強發展和脫貧能力。累計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22億元,實施扶貧發展資金項目1.6萬個,減少貧困人口17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2%下降到15%。累計投入移民資金38.5億元,扶持水庫移民14.8萬人,惠及35萬農牧民群眾。
多措並舉促進和擴大就業,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24小時動態清零,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全面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多年積累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微企業和“短平快”項目﹔制定實施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規劃綱要,出台運費補貼、低電價、社保補貼等“一攬子”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棉紡產能達到1000萬錠以上,新增就業近15萬人。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我區紡織服裝產業逆勢而上,在擴大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始終堅持教育優先,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的比例連續多年高於4%的國家規定目標。學前兩年雙語教育普及率達到76.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提高到88.6%和33.6%,內高班、內初班在校生分別增加到3.4萬人和2.7萬人。實施了多項提高教師待遇、增加教師收入的政策。喀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揭牌成立。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較為完善的資助體系。南疆四地州在全國率先實現了14年免費教育。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推進創新型新疆建設,強化實施科教興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零的突破。培養了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創新團隊和少數民族科技骨干﹔公民科學素質顯著提高。專利申請量突破萬件大關,授權量翻了一番。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24家,國家和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29個。特色優勢產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大幅提升,太陽能、風能、特高壓輸變電等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擴大到所有縣市,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了全覆蓋,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初步得到緩解。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四館一站”免費開放和文化惠民演出深受各族群眾好評。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和五屆天山讀書節。東風工程、農家書屋、廣播電視“戶戶通”、農村電影放映、“萬村千鄉文化產品惠民行動”等工程進展順利,各族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新疆天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體育場館、健身廣場等公共體育設施覆蓋城鄉。新疆體育代表團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獲得6枚金牌、8枚銀牌,取得歷史上最好成績。精心籌辦第十三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建成了國際先進水准的冰上運動中心以及一批冬季體育運動設施。新疆的冰雪“冷資源”正逐步轉化為經濟“熱資源”。
(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就。
我們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吐庫二線等一批鐵路項目建成投產,鐵路營運裡程由4393公裡增加到6152公裡﹔蘭新鐵路第二雙線開通運行,新疆進入了高鐵時代。建成庫爾勒—阿克蘇—喀什等18條國家和地方高速公路,總裡程達到4316公裡,是2010年的5倍多。新、改、續建“暢通富民”農村公路3.8萬公裡,改善了175個鄉鎮2920個建制村的通行條件。完成喀什機場改擴建、富蘊機場遷建等工程,民用機場增加到18個。克孜加爾等一批重點水利樞紐工程相繼完工。西氣東輸二線、三線投入運營。建成與西北聯網750千伏雙線通道工程、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全面開工准東—華東±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及配套電源項目﹔疆內750千伏電網覆蓋主要經濟區域。地質勘探取得豐碩成果。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大程度上破解了長期制約新疆發展的瓶頸,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供了有效支撐。
(七)生態文明建設開創新局面。
我們堅持規劃先行,全面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大了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生態效益指標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中的權重,落實限制開發和生態修復的綜合措施。加快推進天然林、塔裡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周邊沙漠化治理,實施博斯騰湖、烏倫古湖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切實抓好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恢復工作。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草原禁牧1.5億畝,落實草畜平衡5.4億畝。新增天然林1億畝、造林118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4.04%提高到4.7%。基本完成了塔裡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項目,成功實施了16次向下游生態輸水。
積極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發電投產規模分別達到1300萬千瓦和550萬千瓦,居全國第3位和第2位。加大環境監督和執法力度,落實了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堅決整治違法排污企業,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採取強有力措施壓減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煉鐵、煉鋼產能。加快推進建筑節能改造,所有縣市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執行了節能強制性標准。完成了9個煤田火區治理任務,減排二氧化碳700多萬噸。持續推進烏魯木齊區域、奎—獨—烏區域、克拉瑪依、石河子和庫爾勒等城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以及和田、喀什等城市沙塵污染綜合治理。烏魯木齊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歷史性突破。
(八)對口援疆工作結出新碩果。
黨中央把長期援疆作為一項重大戰略,集全國之智、舉全國之力支持新疆發展。我們加強對口援疆工作統籌指導和服務管理,堅持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累計實施援疆項目5150個、到位資金580億元,實施了一大批安居富民、定居興牧、教育、衛生、就業等民生項目。把產業援疆和加快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作為重要任務,落實執行經濟合作項目6003個、到位資金8809億元,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項目密集開工,有效促進了各族群眾穩定就業。廣大援疆干部在新疆這片土地上奉獻了汗水和智慧,他們的貢獻與付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九)勤政廉政建設展現新面貌。
我們堅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管理方式,全面落實了行政執法責任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豐富公開內容,完善公開形式,提高了政府公信力。五年來,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29件,頒布政府規章33件﹔辦理全國人大建議60件、政協提案102件,自治區人大議案建議4607件、政協提案5172件。不斷健全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重大支出評估論証機制和重大工程項目審計制度,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重視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及工商聯、商會等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進應急平台建設,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全面提升。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確保了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自治區黨委十條規定,剎住了“四風”蔓延勢頭,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懲治腐敗。
我們高度重視和支持兵團工作,積極促進兵地融合發展,支持兵團履行屯墾、戍邊、維穩的特殊歷史使命,充分發揮安邊固疆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示范區作用。支持兵團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強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兵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生產總值達到1960億元,年均增長16.1%。始終關心支持國防和駐疆部隊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譜寫了新時期軍政軍民團結的新篇章!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15年,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區內反恐維穩任務重、遇到的困難超出預期的嚴峻形勢下,我們認真貫徹自治區黨委八屆八次、九次、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和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精神,努力踐行“善學習、講法治、比團結、抓落實、重效果”的要求,深入開展“適應發展穩定新常態,筑牢長治久安好基礎”系列活動,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基本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確保了“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著力做好維護穩定工作。繼續開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確保了敏感節點和重大活動期間社會安全穩定﹔有效處置了拜城“9·18”等暴力恐怖犯罪案件,取得一次次重大勝利﹔全面推進干部、教師、愛國宗教人士“三支隊伍”建設,在影響和引領各族群眾、促進長治久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及時果斷出台20個方面50條措施,保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6%以上﹔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3.5%和8%﹔接待國內外游客6097萬人次,增長23.1%﹔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增加到1.78萬億元和1.37萬億元。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728億元,增長10%﹔實施自治區重點項目430個﹔吐魯番—小草湖、喀什—疏勒高速公路全面開工,國道216線烏魯木齊過境段改造工程加快推進,烏魯木齊繞城高速(東線)主線試通行﹔臨哈鐵路哈密—額濟納段開通運營,新增一條出疆鐵路大通道﹔烏魯木齊高鐵新客站具備運營條件﹔若羌、莎車等機場開工,石河子花園機場正式通航。著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編制“五大中心”“十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規劃,發布了一批優先推進項目清單﹔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整車進口口岸通過國家驗收並已開展進口業務,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獲得國家批准設立並奠基建設﹔輸變電、新能源等一批境外項目建設取得成效﹔首次代表國家與格魯吉亞在境外成功舉辦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主題的國際論壇,進一步增強了我國特別是新疆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著力加快體制機制改革。集中出台了一大批關鍵性改革措施﹔央企屬地法人注冊、油氣資源自主勘探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與中石油、中石化合資的克拉瑪依石化公司、新春公司挂牌運營﹔創新投融資機制,大力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出涉及投資4045億元的445個項目﹔全面實施普通護照簽發管理改革,受到各族群眾擁護。著力保障改善民生。深入開展第六個民生建設年活動,25類100項重點民生工程項目如期完成﹔城鄉低保補助標准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356元和199元﹔落實紡織服裝產業、民族手工業、“短平快”項目等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預計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250萬人次﹔於田、皮山抗震救災工作科學高效有序,災后重建進展順利,受災群眾住房問題入冬前全部得到妥善解決﹔葉爾羌河防洪治理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將根治千年水患,徹底結束沿線各族人民群眾年復一年義務投勞搶險抗洪的歷史,深得民心,意義深遠。著力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突出問題導向、貫徹從嚴要求、堅持以上率下、精心組織實施,各級機關黨員領導干部聚焦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認真查找“不嚴不實”問題,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成效不斷顯現。隆重舉行了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實現了“隆重、熱烈、安全、和諧、圓滿”的目標,體現了團結、奮斗、愛國、感恩、特色的主線,展示了形象、振奮了精神、鼓舞了士氣,凝聚了“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的強大力量!
過去五年的成就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國家各部委大力支持和援疆省市無私援助的結果,是全疆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結果,也凝聚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疆廣大工人、農民、干部和知識分子,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疆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指戰員、公安干警,向中央駐疆單位、援疆省市及所有援疆干部,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十二五”時期的政府工作,我們堅定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新疆工作的各項部署,堅持把自治區黨委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轉化為具體工作舉措,積累了寶貴經驗。一是堅持政治堅強。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和自治區黨委的部署,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堅持以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為著眼點著力點,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二是堅持變化變革。牢固樹立“隻有努力才能改變、隻要努力就能改變”的信念,強化“我能行”意識,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倡導敢於擔當、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用創新思維和辦法化解矛盾。三是堅持文化引領。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欣賞,大力發展一體多元、融合開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新疆精神,增強“五個認同”,倡導做現代新疆人。四是堅持法治秩序。把依法治疆作為基本方略,堅持反暴力、講法治、講秩序,依法打擊“三股勢力”,堅決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堅持“打擊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導的一手也要硬”,用好“五把鑰匙”,堅持“三管齊下”,全力破解“去極端化”難題,最大限度地團結爭取絕大多數各族群眾,最大限度地孤立打擊極少數敵人。五是堅持民生優先。堅持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惠及當地、增進團結上,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得到實惠、走向富裕、走向現代文明。六是堅持生態立區。把生態建設當作新疆安身立命的大事來抓,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理念,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道路,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七是堅持基層重要。重視基層、加強基層、服務基層,夯實基層基礎﹔健全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用、勁往基層使的機制,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這些理念和經驗彌足珍貴,我們加倍珍惜,在“十三五”時期工作中將繼續發揚光大!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產業結構需要繼續調整優化,深化改革任務還很繁重,創新能力不強,就業壓力較大,維護穩定任務十分艱巨。政府自身工作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問題,職能轉變沒有完全到位﹔少數干部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存在作風飄浮、不嚴不實的問題﹔一些領域腐敗現象多發,敗壞了政府形象。我們將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決不辜負各族人民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