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鄧小平誕辰111周年

楊漢秀的革命精神值得頌揚

——廣安市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1周年大型現代川劇《楊漢秀》公演側記

2015年08月14日18:02    來源:www.garb.cn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重慶解放前夕,楊漢秀冒死勸說楊森起義。

 

鼓樂齊鳴蕩氣回腸,烈士壯舉令人動容。8月13日晚,廣安市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1周年大型現代川劇《楊漢秀》正式公演,位於廣安市民廣場的廣安大劇院座無虛席,共有來自市級機關的干部職工、消防和武警官兵代表以及熱愛川劇的市民近千人觀看演出。

據悉,此次是廣安本土精品紅色現代川劇《楊漢秀》四度與我市觀眾見面,也是此次復排后首次在市內公演。經過精心的准備、緊張的排練和表演人員的傾情演繹,為現場觀眾獻上了一台精彩絕倫而又感人至深的紅色經典劇目,獲得觀眾好評。

重新包裝 經典重現

“轉戰中條向寶塔,攻讀馬列振中華。無名英雄巾幗秀,熱血澆灌自由花。”當晚8時,伴隨著響亮的鑼鼓聲,在當代著名書法家、詩人魏傳統題寫的唱詞中,《楊漢秀》復排公演拉開帷幕。

在簡潔大氣的舞台上,兩束追光燈聚焦在“楊漢秀”與“王璞”的身上,時間恍如回到了1946年的重慶,碰面、對話、贈花、說出接頭暗語……表演直奔主題,楊漢秀“紅岩受命”,為之后劇情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現代川劇《楊漢秀》,以革命烈士楊漢秀的壯烈事跡為藍本,講述抗日戰爭勝利后,楊漢秀接受黨組織派遣,潛回重慶策反楊森,最后壯烈犧牲的故事。謳歌了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為了建立新中國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氣概。1991年,《楊漢秀》由我市本土作家蔡世武編劇、廣安縣川劇團編排,該劇曾在重慶、成都、南充等地演出並獲獎。

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1周年,此次公演由市委市政府主辦,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市文廣新局承辦。7月3日,成立《楊漢秀》劇組,以廣安區、鄰水縣、岳池縣三個川劇團的力量為班底,特邀國家一級導演、原重慶市川劇院院長胡明克任導演,在原有基礎上進行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的復排工作,力爭為廣安觀眾奉獻一台集萃傳統優秀文化,熔鑄現代戲曲理念,並賦予深刻現實意義的紅色文化精品劇目。

情節緊湊 吸引眼球

此次復排川劇《楊漢秀》分為“叔侄重逢”、“智賺楊森”、“龍台算賬”、“渝舍聞驚”、“叔侄沖突”、“冒死策反”、“慷慨就義”7個場景。全劇圍繞楊森與楊漢秀的叔侄情誼,楊漢秀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信仰,楊森作為軍閥獨裁、專橫等方面徐徐展開。

演出中,楊漢秀來到楊森的宅院“渝舍”進行長期潛伏,並伺機勸說楊森及其兒子楊漢烈反蔣起義,期間,接到線報得知華蓥山游擊隊遭受困境,楊漢秀回到廣安龍台寺老家收回3000擔田土的嫁妝后進行變賣支援游擊隊,被國民黨保密局發現關入重慶渣滓洞監獄。楊森得知自己的親侄女被抓,想辦法讓楊漢秀保外就醫。在楊森決定逃亡台灣之時,楊漢秀再次回到“渝舍”進行策反,卻激怒了楊森,最后英勇就義。

整個演出用精巧的構思串起楊漢秀的“情”與“義”,把個人情感的細膩描繪與時代風雲的展現相結合,把個人命運與民族命運的思考緊密聯系,楊漢秀顧全民族大義、有勇有謀的光輝形象躍然舞台。

第四次出演楊漢秀的周劍虹將為全國解放不懈努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形象演得絲絲入扣,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可親可敬可信的真實形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出現在全劇開始與結尾合唱中,觀眾耳熟能詳的配樂“太陽出來啰喂”貫穿其中,用川劇獨特的唱腔將其演繹,將楊漢秀的英勇就義與共產黨帶給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的明天聯系起來,讓主題得以升華,堪稱畫龍點睛之筆。

紅色主題 觀眾肯定

舞台上,演員們的深情演繹伴隨著濃郁的川腔川韻,讓革命烈士楊漢秀的形象更加飽滿動人﹔舞台下,掌聲如潮,紅色文化與川劇藝術的完美融合,令觀眾無不為之動容。在觀看中,不少觀眾還拿出手機拍照和錄像。

觀眾席中,一位白發蒼蒼的觀眾看得目不轉睛,當看完整場演出后,她的眼眶不禁濕潤了。老人名叫夏吉洪,是一名退休教師,她告訴記者,她從小就聽父輩講述了楊漢秀的革命故事,也曾觀看過《楊漢秀》,時隔多年再次觀看,勾起了她對過去的許多回憶,並深受感染,“我覺得楊漢秀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革命烈士,她舍生取義、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值得所有人傳頌和發揚。”

晚上10時,經過兩個小時的演出,《楊漢秀》復排公演第一場順利謝幕,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表演得很精彩,也很感人。”來自市水務局的李春華告訴記者,《楊漢秀》劇情跌宕起伏,情節扣人心弦,台詞通俗易懂,演員表演精湛,而且具有教育意義,傳遞出了滿滿的正能量。

“今天觀看了《楊漢秀》,我對那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該劇很值得年輕人觀看。”來自鄧小平圖書館的楊小華說,今年是小平同志誕辰111周年,能再次觀看到廣安本土紅色現代川劇《楊漢秀》,她感到很幸運,“楊漢秀是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無論是她大無畏的精神,還是堅定無比的共產主義信仰,都令人欽佩不已,同時,也激勵了我的工作斗志,以及對今天美好幸福生活的珍惜。”

(記者 徐瑜 楊雪蓮/文 詹高軍/圖)

(責編:樂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