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1998年,跟隨習近平進藏【3】

福建日報原常務副總編輯  張  紅

2015年08月24日07: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親如一家探訪巴吉村

6月19日上午,林芝地區歡迎廣東福建兩省第二批援藏干部大會剛結束,習近平即驅車深入八一鎮巴吉村調研。

像過節一樣,巴吉村的村民們興高採烈,早早就扶老攜幼,等待在村口。習近平的車子一到,人們擁上前熱烈鼓掌,並向習近平一行獻哈達,敬青稞酒。

在村主任的帶領下,習近平參觀了這個藏族村落,然后來到村民次仁平措家。

次仁平措從部隊復員回鄉后開汽車搞運輸,勤勞致富,1997年花38萬蓋起了兩層高的新樓房——

一進門,酥油燈亮著,藏香燃著,新家具描繪著蓮花、水鳥、仙女、祥雲,金光閃閃,喜氣洋洋……

“福建先富起來的地方也不過如此呀!”習近平贊嘆。

他細細地參觀了次仁平措的臥室、客廳、廚房、糧倉,看著滿倉的青稞大米面粉,習近平笑了,接著問圍在身邊的村民:“現在日子過得怎麼樣?”

“這幾年光景最好啦!”村民們爭著回答。

巴吉村的歷史,歷盡滄桑——

解放前的西藏是黑暗的農奴社會,巴吉村3家農奴主剝削、壓迫著100多戶農奴,一不高興就辱罵、吊打、刀砍……村支書大龍的父親被農奴主打瞎一隻眼睛,女村民江雅拉孟的父親被農奴主剁掉一隻手掌。

是共產黨領導百萬農奴站起來,巴吉村村民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1959年,原西藏地方上層反動集團發動武裝叛亂,巴吉村全村動員,為解放軍送去80多隻牛皮筏,支持金珠瑪米渡過雅魯藏布江平叛。解放軍洒血流汗修建川藏公路,村民們自發為親人送水送飯送建材,有一回,全村180個男人靠兩條腿走了四天四夜,硬是把鋼筋、水泥、食品等背到墨脫,送到筑路的解放軍面前。

改革開放以前,由於生產模式單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村民一年辛苦到頭剛能填飽肚子,村裡泥巴路坑坑窪窪,村戶間以荊棘、樹枝當“圍牆”……

在各級有關部門熱情的支持、援藏工作有力的推動下,村黨支部帶領大家利用地緣優勢,抓住發展機遇,組織運輸隊、創辦預制板廠、興建大棚蔬菜基地……巴吉村逐漸富裕起來,短短幾年間,“刺圍牆”換成了木板和樹皮勾連的“板皮圍牆”,接著水泥勾縫的“石頭圍牆”又取代了“板皮圍牆”,1998年巴吉新村全面建成,“石頭圍牆”被推倒,村裡統一設計、統一修建了“磚頭圍牆”!

習近平和村民促膝談心,大家七嘴八舌,掏出心裡話,有的說藏語,有的說漢語,村主任在一邊忙不迭地翻譯。

當了解到巴吉村1997年人均收入逾2000元,大家過上好日子時,習近平十分高興。他說:“祝賀你們!你們靠黨的好政策富起來,應該向你們學習。希望你們繼續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女主人捧著青稞酒笑盈盈地走來,習近平雙手接過酒杯,輕啜一口,說:“謝謝您的熱情款待,藏族和漢族是一家人。”

話音剛落,人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小學生高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出了次仁平措家,習近平又進了一戶村民家。這戶人家屋裡有一位藏族老大爺,習近平連忙上前噓寒問暖。聽說老大爺身體不太好時,他像親人一樣握住老人的手說:“您可千萬多保重啊!祝您長壽。”

見習近平這樣平易近人,村民們說:“真是一家人啊!” 大家難舍難分。這時不知誰提議:“咱們在一起留個影吧?”

於是,次仁平措的新房前,留下了藏漢一家親的又一珍貴鏡頭。

相關新聞


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 研究進一步推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工作

西藏自治區舉行紀念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周年大會

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砥礪奮進促和諧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