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考察遵義花茂村
習近平惦念著鄉親們。他來到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這裡近年統籌推進精准扶貧,實現了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陶藝文化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他看智能溫控大棚、黨員群眾之家,進土特產服務中心,訪村民王治強經營的農家樂“紅色之家”,還考察了制陶工坊,深入了解一個鄉村的發展變化。
背景: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貧困荒蕪,后改名花茂,寓意花繁葉茂。近年該村統籌推進精准扶貧,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引導村民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推進農旅一體化。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8元,全面小康實現程度97.62%。
習近平考察智能溫控大棚:“我到這裡來,主要就是看中你們對農民的帶動作用”
寬敞高大的大棚裡,架子上、地上,挂著、長著各種果蔬……習近平走進楓香蔬菜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的智能溫控展示大棚,拿起展台上的聖女果、辣椒、扁豆等蔬菜和脫水的胡蘿卜干察看。看到一盆盆一碰就手有留香的“碰碰香”,他碰了碰,說“還真沒見過”。他和一位正在勞動的村民親切交流,了解土地流轉、家庭收入等情況,聽村民說“既掙了工錢,又學了技術,還照顧了老人和孩子”,總書記笑著說:“那就安居樂業了。”看到這裡採取“公司加專業合作社加農戶”的方式,通過土地入股、平時務工、年終分紅,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總書記十分高興。臨別時,他對來自山東壽光的企業負責人說:“我到這裡來,主要就是看中你們對農民的帶動作用。大棚不錯,希望繼續努力。”
背景:遵義縣楓香蔬菜現代高效農業園區
是當地2014年引進山東省壽光市九豐集團公司建設的,目前建成大棚近15萬平方米,解決71人就近就業。園區目標是建成“蔬菜基地的‘心臟’,農民增收的保障,風險防范的屏障,城市餐桌的依仗”,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輻射帶動2萬多農戶。
習近平關心偏遠地區兒童上學遠不遠
總書記來到貴州遵義的花茂村,在該村白泥組的黨員群眾之家門口,幾個孩子在打乒乓球,總書記走上前去觀看。得知孩子們是放學了在這裡玩,他問大家學校遠不遠、放學怎麼回家。孩子們說,隻有一公裡的路,走10多分鐘就到家了,總書記聽了微笑著點點頭。
習近平考察花茂村:“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路旁田裡,連片的向日葵花開得正艷,習近平下車駐足欣賞。當地干部告訴總書記,伴隨美麗鄉村建設,山花繁茂的花茂村成了婚紗拍照地,不少附近的市民結婚都到這來。沿著土牆和木欄相伴的鄉村小徑,習近平邊走邊詢問當地脫貧致富情況。看到鮮花盛開,道路兩旁的房子干淨整潔,他有感而發地說:“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聽說水電路都解決了,他又關切地詢問衛生情況。看到幾位村民正在路邊房子裡編藤椅,他走進去問:“編一個多長時間?”聽說一個三人座藤椅隻要編4天,能賣1200塊錢,他說:“如果銷路好,那收入還挺高。”
習近平: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
花茂村近年來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推動農旅一體化,開辦了42家鄉村旅館、10個農家樂,村民生活有了顯著變化。習近平走進村民王治強經營的農家樂,房前屋后看得十分仔細,“家裡種什麼?”“土地經營情況怎麼樣?”“農家樂搞得怎麼樣?”習近平同村民們圍坐在院子裡聊起家常,村民們紛紛向總書記介紹自家生活情況,贊賞黨和政府的政策好。總書記對大家說,這是我第三次來遵義,特別想了解老百姓尤其是農民的生活。我們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這次來貴州調研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了解貧困人口如何脫貧致富。通過你們剛才講的,看到每個人洋溢在臉上的愉悅表情,知道你們過得不錯,這裡的脫貧致富是比較成功的,你們對黨和政府是擁護的。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准。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新華網北京6月16日電 文字記者:李斌﹔攝影記者:李學仁、黃敬文)
![]() |
相關專題 |
· 習近平活動報道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