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業興 家富 人和 村美

——出席全省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現場會的代表在廣安市參觀側記

2015年05月27日11:02    來源:www.garb.cn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圖為魏宏(前中)帶領與會代表在侯曉春、羅增斌等的陪同下在武勝縣白坪鄉白坪村紅梅新村園區和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參觀。

業興、家富、人和、村美,既有“桃源”般的田園美景,又有現代化的產業根基﹔既有傳統耕作體系下雞犬相聞的濃厚親情,又有和諧安定的社區氛圍——這是廣安在全域鄉村勾勒出的動人畫卷。

5月26日,出席全省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現場會的代表,在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的帶領下蒞臨廣安市,並在市委書記侯曉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增斌等的陪同下,參觀了武勝白坪——飛龍新農村示范區和岳池縣石埡鎮梨子園新村。

一座座小洋樓鱗次櫛比,村民們有的在公共書屋查看最新的書籍,有的在廣場練習太極拳,生活悠然而閑適。走進依托紅岩英雄文化新建的武勝縣白坪鄉白坪村紅梅新村,與會代表頓時被新村美景所吸引。聽介紹、看規劃,武勝白坪——飛龍新農村示范區規劃、布局和建設情況盡收眼底。大手筆的規劃,先進的建設理念,讓代表們贊嘆不已。魏宏點評說,武勝的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不是一個單體的規劃建設,而是一個全域規劃,整體打造的新農村示范區,體量大、示范輻射帶動力強,值得大家學習、借鑒和推廣。

綠色的田野、枝繁葉茂的果園、波光粼粼的池塘,行進在名副其實的全國宜居村庄——白坪鄉高洞村,代表們心情特別舒爽。

遵從地方文化習俗,因地制宜建設的生養、成年、婚嫁、孝道等風俗禮儀文化區,高家院子濃郁的傳統農耕文化氣息,將代表們帶進了逝去的年代,勾起了美好的回憶﹔恢復整修不同時期的建筑,還原當時生產生活場景的下壩院子,讓代表們穿過時空隧道,觸摸到農村發展的歷史變遷。

懷揣“讓新村在田間自由生長”的秘訣,不挖山、不填塘、不毀林、不改變道路渠系機理,拔地而起的新村與山水風光充分融合,與自然相互映襯為風景。廣安成功走出了“農民生產生活得到便利、川東田園風貌得到保持、農村和城鎮功能性差別不被消除”的幸福美麗新農村建設模式。

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變了,但濃厚的鄉村氣息沒有變。一大片“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在廣安廣袤的土地上自然生長。代表們稱贊說,廣安的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既有創新,更有傳承,既找到傳統村落的感覺,又不乏現代化的生活氣息。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成為保持農村特色、傳承耕讀文明的重要載體。

魏宏深有感觸地說,廣安新村由內而外散發的濃濃鄉土氣息,讓人深深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那句熟悉的話——“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

文化活動室、衛生服務站、垃圾收集房、幼兒園、綜合性便民服務中心、全民健身廣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特別是地埋式污水處理站讓代表們耳目一新。水竹、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蒼翠欲滴,紅色觀賞魚在清澈見底的水中嬉戲,採用太陽能、微動力、人工濕地等技術,建設地埋式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避免污水在地面處理,形成二次污染,為幸福美麗新村錦上添花。得知污水經過處理后達到了國家一級A類標准時,魏宏高興地說,這種先進的地埋式污水處理技術,不僅解決了過去污水處理廠難聞的臭氣,而且美化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形成了新農村的一大亮點,值得學習和大力推廣。

如果沒有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新村終將成為“一次性盆景”,新村建設也會成為一場“趕農民上樓”的鬧劇。因此,培育支柱產業,成為廣安新村建設中的“重頭戲”。

穿甜橙林海、看竹絲帘畫、訪農家客棧……產村相融、農旅結合,多業態競相發展的新農村產業發展格局,讓魏宏一行越看越高興,越看越欣喜。

走進飛龍鎮盧山村張家院子養豬大戶肖書碧如同別墅一般的家中,問生產、話收入,得知肖書碧一家收入頗豐,魏宏風趣地說,“你的‘豬家樂’比農家樂更來錢,幸福指數很高喲。”

“是喲,現在安逸得很,坐在家裡就可以在電視上與在外地工作的孫女兒視頻通話。”肖書碧隨即撥通電話,邀請魏宏與她和孫女在電視上視頻通話,賓主雙方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從紅梅新村到岳池縣石埡鎮梨子園新村,產業環線將一個個一望無垠的產業基地連成一片,產業基地將一個個靚麗新村擁入懷中。廣安的新村,都融入了現代化產業版圖,踏出產村相融的歡快舞步。

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動人畫卷,讓代表們一路驚喜,百看不厭。

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討論、一路思考,代表暢談觀摩感受,交流心得體會:廣安堅持一張藍圖畫到底,堅持整合各類資源,堅持產村相融、農旅結合,連片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將果園打造成為公園、產業基地變成景區、特色農產品成了旅游商品,優質高效農業帶旺旅游業,旅游業促進農業提檔升級,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很有示范意義。

在參觀中,魏宏不時即興點評,對廣安市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廣安堅持科學規劃先行,分步推進,以點成線,以線連片,全域整體推進新村建設。而不是單一地進行村容村貌的改善,而是堅持產村相融、農旅結合、整村推進,培育助農增收的支柱產業。同時,持續整合土地等資源、資產,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市場法則,通過公司化動作,招商引資開發經營性項目,帶動村民興辦農家樂、農家客棧,改變了過去復制城區、政府大包大攬、片面標新立異、缺乏持續發展動力等問題,保持鄉村自然、質朴、親切、清新的內涵,走出了具有廣安特色的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實現了“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協同推進。

肖雷、楊利民、鐘志榮等市領導陪同參觀。(記者 張啟富 文/圖)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秦晶、徐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