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探訪拉薩江蘇中學:讓優質教學資源服務西藏發展

人民網記者 謝磊 王甲

2015年03月26日08:31   來源:人民網

拉薩江蘇中學佔地214畝,具備一流的教學硬件設施。(記者 謝磊 攝影)

拉薩江蘇中學佔地214畝,具備一流的教學硬件設施。(記者 謝磊 攝影)

佔地面積214畝的校園,一流的硬件設施,日益增強的師資力量。拉薩江蘇中學校長李明生向記者介紹:“即使在內地教育發達地區,像拉薩江蘇中學這樣的建設規模和硬件水平也不多見,是對口援藏政策讓學校2350名藏族學生享受了優質的教學資源。”

位於拉薩教育城的拉薩江蘇中學,建立於2014年8月,是在保留原拉薩市第三高級中學完整的高中辦學功能基礎上,由江蘇省委省政府投資2.63億元建設而成。該校生源主要來自於拉薩市七縣一區,全部為寄宿制。在2350名學生當中,有1473名是主要來自於拉薩農牧區家庭的三包生。

信息化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欲

“大家注意看鈉放在水裡后的反應,包括鈉的形態變化,以及水的顏色變化”,化學教師張銀平一邊播放高中化學實驗視頻,一邊在電子白板上空白處寫下“Na+H₂O”的化學式。張銀平對記者說,以往上化學實驗課,后排的學生看不清老師的演示,電子白板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看得更清晰,老師也可以邊播放視頻邊提示實驗重點。在我們的教學資源庫裡,很多實驗都有清晰的視頻展示。在另一間錄播教室裡的《現代生物科技專題》課堂上,生物老師一邊演示課件,一邊向學生講解“轉魚抗旱蛋白的番茄”是如何培育完成的。

李明生校長對記者說,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高了,特別是課堂上的討論氣氛更加濃烈。拉薩江蘇中學的信息化建設,是全區教育系統逐步推進信息化建設的縮影。

據記者了解,西藏自治區目前接入互聯網的學校有551所,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學校有968所﹔全區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有14個,服務學校246所,服務教師7611人,參加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教師有27161人。

教學理念在交流中潛移默化

除了包括校長、副校長等5位管理團隊來自江蘇外,拉薩江蘇中學有50位教師來自於江蘇省南通市和揚州市。這些教師在江蘇當地來說,也都是各學校的骨干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從去年8月到拉薩以來,他們為學校帶來了內地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和藏族教師一起互相借鑒學習,結合藏族學生的特點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讓藏族教師進一步拓寬眼界,消化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學校去年還組織2批近20位藏族教師到江蘇南通、揚州等地的知名中學交流學習。”拉薩江蘇中學主管教學副校長唐煒認為,在交流融合當中,學校的教學質量正在逐步發生著質的變化。派遣來藏的江蘇教師,逐漸克服了高原反應和生活習慣、文化習俗的不適應,越來越有信心把知識傳授給質朴可愛的藏族學生﹔藏族教師也從來藏的漢族同事身上,了解了不少先進的教育理念,為以后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讓每一位三包生后顧無憂”

“建校以來,拉薩江蘇中學嚴格執行自治區關於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的相關政策,確保國家給三包生的每一分錢補貼都用在實處。”李明生校長對記者說,除了改進教學質量外,讓食堂飯菜更有營養,讓學生住宿整潔溫馨,特別是能讓每一位三包生安心學習、后顧無憂,保証所有在校學生健康成長,是每一位老師最大的心願。

據記者了解,從1985年起,西藏農牧區中小學實施“三包”(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和助學金制度,目前義務教育“三包”政策已延伸擴大至15年,覆蓋學前三年幼兒教育至高中及中職階段的所有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2014年9月1日起,西藏農牧區各學校開始對學生執行新的“三包”標准,這是西藏近30年來,第14次提高“三包”標准,惠及52萬西藏農牧區中小學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