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追尋小平足跡:鄧小平指導冀魯豫邊區開展減租減息

2015年01月05日15: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圖為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

1945年3月,中共“七大”召開在即,鄧小平沒有奔赴延安,而是進入冀魯豫根據地的中心——濮陽地區,一待就是3個月。

當時,鄧小平正擔任北方局代理書記和129師政委,並主持八路軍前方總部的工作,身擔重任,他因何前往冀魯豫邊區呢?10月15日,採訪組一行來到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找尋答案。

“小平同志是來開展減租減息工作的。”在單拐村的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我們見到了館長庫留鎖,他一語道出了小平同志來冀魯豫根據地的原委。當時,冀魯豫人口將近兩千萬,超過太行、太岳數倍,為敵后最大的根據地,但減租減息大半地區尚未實行,各種政策尚未完全正規,群眾基礎也尚不鞏固。194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給北方局發出了《關於加強冀魯豫根據地工作的指示》的電報,要求北方局及時進駐冀魯豫根據地,並從太行、太岳抽調了一批有減租減息工作經驗、群眾工作作風好的干部到冀魯豫,發動群眾進行徹底的減租減息,求得根據地的進一步鞏固。

庫留鎖分析,當時正處於抗日戰爭即將轉入戰略反攻的關鍵階段,在這個時候讓鄧小平同志脫離前方軍事斗爭、不去參加黨的“七大”,而帶領北方局進駐冀魯豫親自指導該區的減租減息工作,深入開展民主民生運動,其意義非同尋常。

1945年3月中旬,小平同志率北方局機關干部進入冀魯豫根據地的中心——濮陽地區。“一到濮陽,小平同志就著重指出,要研究解決如何在不同地區普遍發動群眾進行徹底的減租減息的問題,要注意團結中農,保護中農利益。”庫留鎖介紹說,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小平同志確定北方局機關的干部分三個組,分別到老區濮縣、滑縣和新區濮陽三個縣的農村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 在庫留鎖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位於單拐村的鄧小平舊室。“當時小平同志住在地主陳學修家的北院,南院住著雇工栗明山。”庫留鎖講起了一件在當地廣為人知的往事:

一天傍晚,鄧小平走出房門,與雇工栗明山拉起了家常。當聽到栗明山一年掙不到30塊錢、母親還得討飯糊口時,鄧小平沉思了一下,熱情地鼓勵栗明山說:“不夠,就得要求增加工錢,要和地主斗爭。你們要組織起來,全區、全縣的長工都聯合起來,不增加工錢就不干,他們就沒有辦法了。隻要大家團結起來,開展增加工資的斗爭,肯定能取得勝利。”

鄧小平的話語使栗明山豁然開朗,堅定了斗爭的信心,他提出請首長給幾個窮哥們開導開導,鄧小平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在鄧小平的住室裡,來了十幾個本村的佃雇農骨干分子,他們七言八語地談了各自的生活狀況及減租減息的情況。

鄧小平最后說,你們講的情況很重要,讓我了解了一些文件上看不到的東西。你們是雇工和佃農,是革命的依靠力量,現在生活都很苦。我們實行的是增資斗爭,搞減租減息,改善你們的生活。將來我們還要土地改革,使大家都有地種、有飯吃,這就要靠我們團結起來進行斗爭。

座談之后,根據鄧小平的講話精神,邊區各地組織雇佃農舉行紀念大會,成立單獨組織,提出了“為改善生活而奮斗”的口號,有力地推動了減租減息和增資斗爭的開展。在單拐村東頭大場裡舉行的紀念大會,周圍十幾個村子的4000余名干部群眾都參加了。雇工代表栗明山、農民代表陳慶行和婦女代表翟翠蓮先后發了言,大會開得圓滿成功,鄧小平非常高興。

經過兩個半月的調查研究,鄧小平對全區的民主民生運動有了全面的了解,認為召開全區群眾工作會議的條件已經成熟。

1945年6月6日,由北方局召開的冀魯豫邊區群眾工作會議在單拐村舉行。鄧小平同志對邊區民主民生運動作了充分評價,指出這次運動是在中央正確路線領導下進行的,並且獲得很大成績。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鄧小平也指出了運動中存在的弱點和問題,如傷害了中農、對地主和富農打擊過重等。鄧小平要求全區仍以發動群眾為中心,務求把減租減息的政策貫徹到底。

邊區群眾工作會議之后,按照北方局和鄧小平講話的指示精神,冀魯豫邊區各地進一步深入開展民主民生運動。庫留鎖說,在鄧小平的指導下,邊區廣大農民群眾以空前高漲的革命熱情投入了參軍、支前和發展生產的各項工作中,使邊區建設事業得到蓬勃發展,抗日根據地獲得空前鞏固,對敵斗爭的力量大大增強。

1945年6月10日,黨的“七大”閉幕的前一天,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鄧小平雖未參加會議,仍被選為中央委員。當天晚上,鄧小平收到了毛主席發來的電報,要求小平同志前往延安參加黨的七屆一中全會。接到電報后,鄧小平當即向北方局、冀魯豫分局、行署和軍區的領導同志安排和交代工作,要求北方局機關繼續留駐單拐村指導邊區的減租減息和民主民生運動,完成中央交付的政治使命。不久,鄧小平告別駐單拐村的黨政軍領導和單拐村的父老鄉親,趕赴延安參加黨的七屆一中全會。

來源:廣安在線

(責編:張湘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