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與金庸的“互粉”:每天睡前看武俠

賴晨

2015年01月05日14:35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鄧小平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也會帶上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提出想見鄧小平,鄧小平在報告上批示:願意見見查良鏞先生。在此次會見之后不久,金庸小說在內地“開禁”,並很快成為暢銷書。

鄧小平會見金庸及其家屬

鄧小平愛看武俠小說,尤其愛看金庸的武俠小說﹔而金庸在鄧小平“落難”時,曾撰文盛贊鄧小平。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接見了金庸,相見甚歡。不久,金庸武俠小說在大陸“開禁”,成為暢銷書……

鄧小平睡覺前愛看金庸的武俠小說

鄧小平曾坦言:“我讀的書並不多。”他沒看過馬恩全集,看的是選集。鄧小平和毛澤東相似,最喜歡古代史書,他熟讀過《資治通鑒》,通讀《二十四史》,特別愛看《三國志》。

鄧小平還是金庸(查良鏞)的武俠小說在中國大陸最早的讀者之一。當金庸小說在內地尚為“禁書”之時,1973年3月,恢復工作的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並且對其愛不釋手。

鄧小平的護士郭勤英曾說:鄧小平喜歡看的武俠小說,都是港台作家寫的,像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的,鄧小平都看過,看得較多的是《射雕英雄傳》。

鄧小平習慣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時,津津有味地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他也會帶上武俠小說。他睡前愛看武俠小說,是貪它不用動腦筋,看得輕鬆、不累,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一次,鄧楠見到金庸,告訴他說:“爸爸很喜歡看你的小說,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看幾頁。”鄧小平讀武俠小說並非完全是為催眠和消遣,他能夠將自己的命運聯系書中人物的命運思考人生,獲取人生的精神力量。

幾十年了,我最想見的就是鄧小平

金庸的《明報》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以反“文革”而著稱的。他曾被香港的左派罵為“反共反華”、“親英崇美”,甚至上了極左派的暗殺名單。

他在《明報》執筆寫社論,鄧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新建縣,金庸曾在《明報》社論中為他打抱不平,強烈抨擊“文革”的種種悖逆之處。他反對林彪、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成了他們眼中香港的頭號“反動文人”。

他還在社論中不斷地贊揚和支持彭德懷、鄧小平等人,贊揚周恩來大力提倡的經濟建設藍圖———“四個現代化”。1976年春天,“四人幫”刮起“反擊右傾翻案風”,鄧小平第三次被逐出政壇。

對此,他在社論中不僅表示堅定地支持鄧小平,而且預言鄧小平不久就會東山再起,重返權力中心。此預言一年后即得到証實。對此,他曾對記者說:“可以說,我的想法實際上代表多數中國人民的願望,既然是眾望,大概事情就可以做到。”

金庸還聽說,“四人幫”在政治局會議上圍攻鄧小平,而鄧小平不動聲色,不予理睬,使“四人幫”一次又一次氣急敗壞、無可奈何。“鄧小平如此剛強不屈,又有著如此豐富的斗爭經驗和駕馭能力,真令人敬佩!”他說。

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主張搞經濟建設。此主張得到了金庸的極大擁護,他在《明報》熱烈支持鄧小平主張的改革開放政策。

他認為:“鄧小平有魄力,有遠見,在中國推行改革開放路線,改革了以前不合理的制度,令人佩服。真正的英雄,並不取決於他打下多少江山,而要看他能不能為百姓帶來幸福。”

金庸對中國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多少個不眠的夜晚,他激動難眠,有鄧小平領航,他相信中國這艘巨輪一定能夠駛向輝煌的明天。因此,在中共領導人中,他最想見的就是鄧小平。

他不無感慨地說,幾十年了,我最想見的就是鄧小平。我一直佩服他的風骨。這樣剛強不屈的性格,真像我武俠小說中描寫的英雄人物。

鄧小平批示願意見見查良鏞先生

金庸《明報》的社論,鄧小平是知道的。1981年6月27日舉行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的中心工作已調整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了,和平統一祖國也成了正式議題。

鄧小平決定通過金庸向海內外傳遞中央新的對台工作思路。為何一定要通過金庸?鄧小平認為:金庸具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在華人世界有號召力。他多年和林彪、江青筆斗,在海外有忠厚正直的好名聲,台灣對他也有好感。

1973年春,金庸到台灣,蔣介石因為重病在身,未見他,但蔣經國就各種國是與他進行了深談。金庸也主張和平統一,曾在視察殺氣騰騰的金門之后感嘆道:“我一生如能親眼看見一個統一的中國政府,實在是畢生最大的願望。”

金庸發出的愛國心聲得到了回應。1981年夏,北京邀請金庸到大陸訪問。金庸提出想見鄧小平,報告很快送到了鄧小平那裡,他在報告上批示:願意見見查良鏞先生。

1981年7月18日上午,鄧小平會見了香港《明報》社的創辦人和社長金庸。7月流火,北京天氣炎熱。要見心儀已久的鄧小平,金庸當然十分興奮。

金庸鄭重其事,早早起床,梳洗一番,穿好西裝,打好領帶,帶著妻子林樂怡和一對子女,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的陪同下,驅車來到人民大會堂。鄧小平穿著短袖襯衫,已站在福建廳門口迎接。

一見到金庸,鄧小平就立即走上前去握著他的手,滿臉笑容地說:“歡迎查先生回來看看。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說我讀過,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歷經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律。”

金庸滿面春風,對鄧小平微微躬身行禮,握住他的手說:“我一直對您很仰慕,今天能夠見到您,感到榮幸。”

一番寒暄之后,金庸將家人一一介紹給鄧小平,鄧小平連說:“歡迎!歡迎!”並問孩子們多大了,叫什麼名字,在哪裡讀書等。兩個孩子分別作了回答。

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鄧小平和金庸全家在迎客鬆的巨幅畫像下合影留念,然后在福建廳坐下會談。鄧小平見金庸穿著西裝,便說:“今天北京天氣很熱,你脫了外衣吧,咱們不必拘禮。”

一位是飽經憂患、三落三起的中共領導人,一位是寫了20多年社論的政論家,兩人坦誠交談,涉及不少尖銳的問題。

鄧小平談查父被“鎮壓”事

鄧小平對金庸說,中國以后的三大任務是:在國際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完成祖國統一﹔搞好經濟建設。金庸表示經濟建設、民生發展最為重要。鄧小平表示贊同,認為經濟建設是其他兩大任務的基礎。

兩人談到十一屆六中全會的人事變動,鄧小平向金庸解釋了自己因年事已高、無法勝任繁重的外交應酬,而不擔任國家主席的原因。

鄧小平說,六中全會召開時間之所以延遲,是因為《決議》還未寫好,寫《決議》經過反復討論,最大的一次討論會有4000多人參加。寫《決議》的目的是為了總結經驗,統一認識,團結一致向前看。

鄧小平還表示,世界上有100多種社會主義,中國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還談到金庸父親查民卿當年在“鎮反”中被錯殺一事,金庸連連點頭:“人入黃泉不能復生,算了吧!”並表示父親的命運只是改朝換代之際的悲劇,自己已淡然不記“前仇”了。

會談持續了一個小時,金庸起身告辭,鄧小平親自送他離開。兩人邊走邊談,到了大廳外,還站著談了一會兒,鄧小平握著金庸的手說:“查先生以后可以時常回來,到處看看,最好每年來一次。”

當晚,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中播放了鄧小平與金庸會談的消息,港澳及世界各地的新聞媒介紛紛予以報道,轟動一時。

當年9月,《明報月刊》同時發表了金庸和鄧小平談話記錄及《中國之旅:查良鏞先生訪問記》,此書出版后,一時間洛陽紙貴,出版3天后就告罄,連續加印了兩次。

金庸在鄧小平接見回到香港后,立即給鄧小平專寄了一套《金庸小說全集》。也就是在鄧小平會見金庸后不久,金庸小說在內地“開禁”,並很快成為暢銷書。

對金庸而言,這次會見影響巨大,他說:“訪問大陸回來,我心裡很樂觀,對大陸樂觀,對台灣樂觀,對香港樂觀,也就是對整個中國樂觀!”

(責編:張湘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