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外媒:8月22日把中國帶進“鄧小平時間”

2014年08月22日19:21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 今天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從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到中國最新熱播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引起了外國領導人和國外及港台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熱議。BBC網站評論稱,8月22日的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把中國帶進“鄧小平時間”。有媒體稱,這是要突出中國定調2014年是深化改革元年的傳承意義。

  追憶鄧小平:關鍵詞“改革”、“最偉大”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最負盛名的鄧小平研究者之一、哈佛大學學者傅高義曾說,“20世紀的領導人中沒有人比鄧小平的影響更大”,因為“他使3億人得以擺脫貧困”。

  印度前總理、印度全國民主聯盟主席瓦杰帕伊21日在新德裡接受採訪時說:“8月22日是鄧小平先生百年誕辰,我謹借此時機向他表達敬意。他不僅是現代中國的設計師,也是20世紀后期重新塑造國際關系格局的一位最為重要的人物。”

  “鄧小平將作為中國最偉大的領導人之一而載入史冊。他的改革開放政策在中國和世界之間架起了互相了解的橋梁,使人們認識到一個富強的中國可以為世界作出巨大貢獻。”贊比亞前總統卡翁達日前接受採訪時稱。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說:“我也見過許多其他的改革家,但鄧小平絕對是這些改革家中最偉大的之一。”

  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評論文章,把鄧小平稱做“主張改革的中國領導人”,稱他的經濟政策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持續了數十年的經濟增長。

  香港《星島日報》稱,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前夕,內地顯示出對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尊崇。

  近日,環球輿情調查中心針對“鄧小平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麼”在全國7個城市的公眾中開展了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受訪者對鄧小平同志的態度是“崇敬”或“尊敬”。

  關注座談會:習近平高度評價鄧小平

  中共中央2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BBC當天報道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回顧鄧小平一生的豐功偉績,並重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

  韓聯社報道指出,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在整個講話過程中,使用“偉大”這一詞匯近30次,高度評價這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贊揚他“留下了史無前例的歷史偉業”。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報道稱,習近平在講話中總結了鄧小平為革命、建設、改革作出的卓越貢獻,強調鄧小平為中華民族獨立、繁榮、振興和中國人民解放、自由、幸福奮斗的輝煌人生和偉大貢獻,將永遠書寫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之上。鄧小平始終在人民中間,也始終在人民心間。

  聚焦未來發展:定調2014年深化改革元年的傳承意義

  台灣“中央社”8月20日報道稱,大陸官方近來高調紀念中共領導人鄧小平110周年誕辰,這是要突出中國定調2014年是深化改革元年的傳承意義。

  《釜山日報》報道說,在中國,有太多稱頌鄧小平的理由,他讓曾經貧窮的中國步入了世界主要國家之列,在1978年的改革開放之路確定后,中國人的國民收入也因此得以增長,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也迅速增長。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繼承和發展改革路線,使得中國有了更快速的發展,對外貿易額等進一步猛增。

  印度《經濟時報》表示,中國仍然要經歷漫長而嚴峻的改革之路,開放和現代化、創造力都應該得到尊重,並且毫不猶豫地推進改革開放。

  BBC網站報道稱,的確,紀念鄧小平改革政策與對習近平推進改革的評價交織在一起。

  香港《星島日報》報道稱,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領導集體,如何利用重新認識鄧小平路線的契機,對解決當前的難題提出應對之策,將釋放重要的政治意涵 。其中一些關鍵思路,從近期官媒的密集刊文中已經有所透露,如反腐、改革、外交等,都有可能成為體現高層意志的重點。

  熱評電視劇:這些時期此前很少被公開提及

  英國《衛報》網站8月16日發表題為《鄧小平題材電視劇符合中國領導人的計劃》的報道稱,《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這部電視劇並不完全像美劇《紙牌屋》,這部最新的電視劇講述了一段動蕩歲月。它是為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推出的,講述了鄧小平從政治荒野回歸后,推行改革讓中國變為經濟巨人的故事。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稱,當國家電視台開始播放關於中國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生平的48集紀實電視劇,其中講述了政治動蕩時期的故事時,中國觀眾感到震驚。這些時期此前很少被公開提及。

  據俄羅斯《獨立報》報道,《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這部電視劇正在中國熱播。正是改革開放政策令北京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無論是電視還是報刊,對鄧小平的豐功偉績均給予了高度評價。毛澤東去世后,鄧小平雖然既不是國家主席也非中共中央總書記,卻在重大歷史關頭力挽狂瀾,在黨內享有崇高威望。

  (人民網記者 常紅 實習記者 李警銳)

(責編:張湘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