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農家父子的“鄧小平民間紀念館”

2014年08月22日16:48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姚春輝向大家展示好心人捐贈的鄧小平頭像浮雕。

  各地慕名而來的參觀者題詞留念。

  “再過兩天就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日,我准備去廣安……”8月20日下午,位於湖南省益陽市金花坪社區的“鄧小平民間紀念館”裡熱鬧非凡,館長姚春輝邀請十余家當地媒體聚集於此,召開“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展室裡,布滿了有關鄧小平同志的書籍、照片、畫像等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看著這一件件來之不易的物品,勾起了姚春輝的回憶……

  7旬老農土磚房裡建“紀念館”

  “父親建鄧小平紀念館是出於對偉人的感恩與懷念。”姚春輝介紹說,他老家在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道林鎮富豪村(原名:清水村),父親姚壽衡自幼喪父,母親腿瘸,家境貧寒,一直以討米為生。1974年,40歲的姚壽衡與盲女周米糧成婚,生下了姚春輝。“父親時常說,‘如果不是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我們不可能有這樣的好日子!’”姚春輝說到此處,感慨萬千。

  實行改革開放后,允許農民進城務工。1994年,19歲的姚春輝被父親送往益陽市學習修鞋補傘技術。“有了技術,就有了經濟來源,一家人也能吃飽穿暖了。”技術學成后,姚春輝便在益陽市資陽區三益街擺攤,以修傘補鞋為生,原本貧病交集的一家,日子開始過得安穩起來,姚壽衡一家對鄧小平充滿了敬仰和感激。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同志與世長辭,姚春輝一家陷入悲痛之中。為了表達對這位世紀偉人的懷念之情,建一座民間紀念館的想法,在姚壽衡心裡萌生。

  “最初以為父親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他真的做了。2004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父親就想趕在那年把紀念館建好。”2003年年初,姚壽衡騰出家中最明亮、最寬敞的土黃色泥磚房作展室,並動用了准備給姚春輝娶媳婦的3000元積蓄來搞裝修、購買相關資料書籍。“當時父親已經70歲了,但所有事情他都是親力親為。”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籌備,2004年正月初一,“鄧小平民間紀念館”正式成立並免費開放,許多懷揣感恩之心的參觀者慕名而來。

  多方搜尋鄧小平相關文物史料

  《小平您好》大型畫冊、《偉人鄧小平》(上下套)、《鄧小平手跡選》……從最開始的十多件到如今上千件,每一件物品都是姚春輝父子的心頭寶。姚春輝告訴記者,為了支持辦“鄧小平民間紀念館”,這些年他們父子一直在搜集相關資料,有時到書攤上淘,有時到收藏者那裡買,想方設法得到更多的偉人鄧小平資料。

  “這套《鄧小平手跡選》是好心人贈送的﹔這套《鄧小平文選》是父親五次步行十幾裡路從別人那求來的﹔這套紀念鄧小平一百周年金銀幣當時要幾千塊,是我攢了大半年的錢才買到的……”姚春輝告訴記者,“紀念館內有一些資料、物品是社會好心人捐贈的,其余大部分是我們自己買的。”

  姚春輝的妻子早年出車禍造成殘疾,失去勞動力,每月收入2000多元的他,承擔著全家人的生活,但他卻從未停止過對紀念館的投入,至今已經累計投入4萬多元。

  欲將“紀念館”辦成紅色教育基地

  “開始是一間房,后來三間房全部成了展室,但即使這樣,我們收集的資料也無法全部展示出來。”隨著姚春輝父子倆收集的資料越來越多,原本的一間房早已不夠用。在2006年到2010年期間,姚春輝父子將剩下的兩間房全部改成了展室,全國各地到紀念館參觀的人也越來越多,但姚壽衡的身體狀況卻越來越差。

  2011年,77歲的姚壽衡疾病纏身,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成了問題,打理紀念館更是不可能,姚春暉於是決定將父母接來同住。“父母親很願意來,但又無法割舍紀念館。”就在姚春輝一家陷入兩難境地時,資陽區金花坪社區工作人員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感動,特地騰出社區一間80平方米的辦公室當展室,讓紀念館繼續辦下去。同年6月,姚春輝父子的“鄧小平民間紀念館”落戶金花坪社區,免費向市民開放。也是從那時起,姚春輝帶著感恩之情,正式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成為“鄧小平民間紀念館”的新館長。2012年,姚壽衡離開人世。姚春輝說,父親雖然離開了,但他時刻銘記著父親的囑托,要一直把紀念館辦下去。

  如今的紀念館寬敞明亮,走進展室,一尊一米高的鄧小平半身浮雕像立即映入眼帘,四周牆面則貼滿了父子倆從各地搜集而來的鄧小平在各個時期的照片和相關文獻資料。《鄧小平文選》、《鄧小平在江西的日子》、《鄧小平與深圳》、《中南海》、《我的父親鄧小平》等書籍整齊有序地擺放著,整個展室庄嚴整潔,氛圍濃厚。

  “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把紀念館辦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近年來,姚春輝一邊擺攤,一邊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同時還四處聯系求助,想要擴大場地。姚春輝說,他們現在已經收集了鄧小平相關書籍400余冊、圖片300余張、報紙雜志200余份、全國各地書法作品20幅,目前已有企業有意向提供更大的場所了。截至目前,“鄧小平民間紀念館”已經接待參觀者4萬余名。

  特殊遺照囑托兒子“永記小平恩”

  姚春輝珍藏著一封《告父老鄉親》書,是父親寫的,打開一看,姚壽衡的感恩之情躍然紙上。“……幸喜鄧公小平主政中央,實行改革開放,允許農民進城務工,除了開支,還略有結余,准備收媳婦之用。為人不能忘本,我家完全是搭幫鄧小平的好政策,不然哪來我的幸福生活啊……”

  簡單的言語表達出姚壽衡對小平同志最朴實無華的情感。“父親在世時,每天都要為小平同志上香。”姚春輝說,父親生前在用實際行動感恩小平,逝世后也用他自己的方式囑托下一代要牢記小平恩情。“這照片是2010年一位參觀者幫父親照的,他要求用這張照片作為遺像。”記者拿過照片,除了慈祥的姚壽衡躍然眼前,緊貼在姚壽衡左胸處鄧小平的畫像更是讓人感動,這是姚壽衡對小平同志最真摯、最特別的感恩。

  每每看到這張遺像,姚春輝就想起父親無聲的囑托。“我將帶著他的那份感恩與懷念,將紀念館辦好,不辜負父親的期望。”姚春輝堅定地說,即使生活再艱難,他也會守護紀念館,讓那些想要了解鄧小平的人,不一定要到四川去,在他們父子倆建立的“鄧小平民間紀念館”裡也能夠了解他老人家光輝燦爛的一生。

  “現在我主要是擺攤和收集資料,打理紀念館基本上是社區工作人員在幫忙。”姚春輝對於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忙非常感激。“我買了晚上七點過到廣安的火車票,這次去一方面是彌補十年前我和父親的遺憾,另一方面也是想去小平家鄉收集更多關於他的珍貴資料。”姚春輝說,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時,他和父親沒有機會到廣安,一直很遺憾。這次有機會了,他一定要去小平出生的地方看看。說著,姚春輝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廣安之行……

  (本稿所有圖片均由湖南省益陽市教育局干部寧黨保提供)

(責編:秦晶、徐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