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共富思想是鄧小平經濟思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充滿著辯証法。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分配領域大鍋飯和平均主義現象嚴重,這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何打破大鍋飯,選擇何種分配方式,是改革所不可避免要回答的問題。對此,鄧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事實証明,讓部分地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思想和政策,是非常有效的。因為我國不同地區之間的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差異明顯,不同人群之間的人力資本水平、工作投入程度差別也很大,如果強調同步富裕,結果隻能是共同貧窮。讓那些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人先富裕起來,對於整個社會的財富涌現,具有非常強的激勵效應。我國近30多年經濟能夠持續高速增長,先富政策及其導致的企業家精神迸發,是一個重要原因。
但先富本身不是目的,先富的目的是要以點帶面,使更多的地區、更多的人逐漸富裕起來,從而實現共同富裕。對此,鄧小平同志一開始就有著清醒的認識,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他對於共同富裕有著更多更明確的強調。比如,他指出,我們提倡“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為了使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幫助落后的地區更好地發展起來,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是同樣的道理,要一部分先富裕的人幫助沒有富裕的人,共同富裕,而不是兩極分化。
在新的發展階段,處理好先富共富的關系,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先富就要激發效率,要讓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的活力得到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共富就要追求公平,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顯然,就這個意義說,我們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特別是要健全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由要素市場決定的報酬機制,使這些要素各得其所、各盡所能,從而使經濟有比較好的增長,人均收入有比較快的增加。事實上,繼續把蛋糕做大,也是共同富裕的前提。
但是增長的好處並不會自動地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若要實現共富,必須主動積極地採取措施,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對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努力實現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說,不僅再分配要注意公平,初次分配也要注意公平。同時,要完善再分配調節機制,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即“兩頭小,中間大”,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比例都比較小,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比較大。為此,要加大稅收調節力度,加強社會保障建設和轉移支付力度,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低收入人群能夠更好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果實。
總之,先富共富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富有哲理。如果說改革開放前30多年我們通過鼓勵一部分人“先富”,推動更多的人創造更多財富,使我國從低收入國家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那麼,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則應該更有智慧踐行共富的理念,以更好地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