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傾聽,鄧小平的上海聲音

2014年08月19日09:19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作者 鄧建輝



  【談發展】

“上海這麼大,不搞幾座大橋不行……能早上的就集中資金早上,早上一年早得利一年,不然要拖到下個世紀去了。”

——1991年2月,鄧小平視察南浦大橋工地時說。

“我看上海一年會有一個變化,三年會有大的變化。”

——1992年春,鄧小平在與上海負責同志談話時說。

【談開放】

“如果不是開放,我們生產汽車還會像過去一樣用錘子敲敲打打,現在大不相同了,這是質的變化。質的變化反映在各個領域,不只是汽車這個行業。”

——1991年春,在視察上海大眾汽車公司時,鄧小平詳細詢問桑塔納轎車的型號、性能、原材料是否國產化、出口到東南亞地區的價格。

“這麼大的房子,這麼大的花園,管理它要花多少錢喲!專門為我們幾個大老爺……一年又能住幾天?”

“我這次來‘414’住了十來天,天天都在談生意經。這麼大的花園別墅,給外國人住,可以收外匯嘛!”

——1979年,鄧小平在上海視察時提出將隻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414”招待所(今西郊賓館)對外開放。

【談姓“資”姓“社”】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1992年初,鄧小平在上海指出。

“這台設備原來姓‘資’,因為是資本主義國家生產的,現在它姓‘社’,因為在為社會主義服務。‘資’可以轉化為‘社’,‘社’也可能轉化為‘資’。”

——1992年2月10日,鄧小平視察貝嶺微電子制造有限公司時說。

“到本世紀末,上海浦東和深圳要回答一個問題,姓‘社’不姓‘資’,兩個地方都要做標兵……姓‘社’還是姓‘資’?現在不是爭論得很多嘛。這是個大原則,要用事實來回答。”

——1992年2月,鄧小平在視察閔行開發區時說。

【談干部】

“我們這些老人關鍵是不管事,讓新上來的人放手干,看著現在的同志成熟起來。老年人自覺讓位,在旁邊可以幫助一下,但不要作障礙人的事。對於辦得不妥當的事,也要好心好意地幫,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養。”

“要選人,人選好了,幫助培養,讓更多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他們成長起來,我們就放心了。現在還不放心啊!說到底,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覺。”

——1992年,鄧小平在上海視察時說。

“21世紀是年輕人的,要搞干部年輕化,干部培養體制上要后繼有人,各個梯次上都要有。用人也要解放思想,這是解放思想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膽子要大一點。人無完人,年輕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老同志就沒有缺點?老同志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1992年2月8日晚,在黃浦江游船上鄧小平談到干部培養問題。

【談浦東】

“深圳是面對著香港的,珠海是面對著澳門的,廈門是面對著台灣的,而浦東是面向世界的。”

“那一年確定四個經濟特區,主要是從地理條件考慮的……但是沒有考慮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優勢。上海人聰明,素質好,如果當時就確定在上海也設經濟特區,現在就不是這個樣子了……浦東如果像深圳經濟特區那樣,早幾年開發就好了。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系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隻要守信用,按照國際慣例辦事,人家首先會把資金投到上海,競爭就要靠這個競爭。”

——1991年初,鄧小平在視察上海時指出。

“浦東開發晚了,是件壞事,但也是好事。可以借鑒廣東的經驗,可以搞得好一點,搞得現代化一點,起點可以高一點。起點高,關鍵是思想起點要高,后來居上,我相信這一點。”

——1992年2月17日,鄧小平在西郊賓館聽取了關於浦東發展規劃的匯報后說。

【談金融】

“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后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

——1991年春,鄧小平在上海考察期間說。

“証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社會主義要贏得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

【談科技】

“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

——1984年2月16日,鄧小平在上海參觀微電子技術及其應用匯報展覽,觀看計算機表演時,意味深長地提出。

“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不斷推進,我們再也不能閉目塞聽,故步自封了。在‘文革’中,我們閉關自守搞‘風慶輪’,才搞到1萬噸級的。這算什麼!我在法國留學時,人家就已經搞5萬噸級的。”

——1991年,在上海飛機制造廠大場分廠視察時鄧小平說。

【談民生】

“隻要群眾生活好,我就高興。”

“你家裡衛生間有嗎?是獨戶嗎?……你帶我去看看。廁所間太小,最起碼要裝一個洗手池。你們(陪同人員)要考慮考慮,在造房子的時候,在設計方面要研究研究。”

——1983年2月,鄧小平視察剛建成不久的虹口區曲陽新村,與群眾交流。

“閔行這麼多人,遠離市區,沒有宿舍怎麼行!這麼多廠,運輸的物資很多,沒有像樣的公路,那怎麼行!”

——1959年,在視察“閔行一條街”時,鄧小平提出了上述問題。

【談勇氣】

“上海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說。

“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麼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試第一個就要准備失敗,失敗也不要緊。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20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在與上海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談話時說。

【談上海】

“上海目前完全有條件搞得更快一點。上海在人才、技術和管理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輻射面寬。回過頭看,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時沒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現在長江三角洲,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局面,都會不一樣。”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這樣說。

“上海工人階級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帶頭羊。希望你們不要喪失機遇。”

——1993年春,鄧小平反復告誡上海的黨政領導,改革開放為上海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上海的工作做得很好,上海有特殊的素質、特殊的品格。上海完全有條件上得快一點。”

——1994年,鄧小平最后一次在上海過春節時說。(記者 許沁 整理)

(責編:張湘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