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今日廣安

追憶小平 感受偉人故裡獨特魅力

——“全國百家黨報看廣安”採風活動側記

2014年07月11日13:51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採訪團在觀看"華蓥山滑竿抬幺妹"表演。

追憶小平,感受偉人故裡獨特魅力。7月10日,在第三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暨鄧小平群眾路線觀與新聞思想研討會召開之際,“全國百家黨報看廣安”採風活動如期舉行,中國報業協會副會長、新華社副社長路建平,中國報業協會駐會副會長石國雄,中國報業協會秘書長羅會文,中國報業協會副秘書長胡懷福,人民日報社機關黨委紀委副書記閆旺與來自全國近100家報社的黨委書記、總編輯和黨務工作者及記者,先后到鄧小平故裡、華蓥山游擊隊活動遺址,我市工業、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重點工程現場以及紅色文化影視旅游城等地開展採訪活動,感受偉人故裡的獨特魅力,宣傳報道“中國夢廣安篇章”的生動實踐。

參觀:

感受紅色文化 感悟革命精神

10日上午9時,“全國百家黨報看廣安”採訪團一行來到華蓥山紅色旅游景區,此時的華蓥山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更為雄壯與美麗。一到華蓥山廣場,大家立刻被“雙槍老太婆”的巨型雕像吸引,紛紛拿出相機、手機拍照留影。“華蓥山游擊隊和雙槍老太婆的形象經過小說《紅岩》的傳播,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來自內蒙古電力報社的李克信告訴記者,他從小就聽說華蓥山游擊隊的傳奇故事,此次能來到華蓥山身臨其境地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品質和可貴精神,感到十分高興。

“華蓥山的幺妹真漂亮!”在華蓥山石林景區,採訪團首先觀看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華蓥山滑竿抬幺妹”表演,一個個俊俏的幺妹,身穿紅色綢衣褲,腳穿花布鞋,打著花布傘,引得大家目不轉睛。隨后,大家沿著華蓥山“游擊小道”,走進游擊隊員的棲身處,感受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感悟不朽的革命精神。在採訪途中,採訪團還參觀了“千佛雲游”、“千年一吻”等著名景點,欣賞了華蓥山獨特的自然風光。

“華蓥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孕育了雙槍老太婆的傳奇故事,充分表現了廣安人民敢於向黑暗勢力作斗爭的英雄氣概﹔華蓥山也是一座秀美的山,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同時還是一座多情的山,幺妹清純秀麗,熱情大方,展現了華蓥山的獨特民俗文化。”一路走來,採訪團的成員連連贊嘆。

感受:

追尋小平足跡 緬懷偉人風採

“如果沒有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10日下午,“全國百家黨報看廣安”採訪團懷著對鄧小平同志的無限崇敬之情,來到鄧小平故裡,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深切緬懷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表達對小平同志的無限懷念和感恩之情。

在主持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儀式時,胡懷福說,小平同志一生高風亮節、心懷人民,用行動詮釋了“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的深刻內涵。鄧小平新聞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繼承和發展。大家要切實領會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努力推動鄧小平理論不斷創新實踐,不斷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為譜寫好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在小平銅像前真是百感交集,雖然小平離開了我們,但他一直活在我們心中。”《深圳特區報》綜合辦公室副主任袁糧鋼一臉庄重,肅立在小平銅像前。他說,深圳人民對小平同志有著特殊的情感,能在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來臨前夕,到小平故裡緬懷偉人風採,使他倍感榮幸。

獻花籃儀式結束后,採訪團還參觀了鄧小平故居,並在故居前參加了“廣安日報社‘追尋小平足跡’大型採訪活動總結暨捐贈儀式”。儀式結束時,路建平與石國雄用“採訪組”在追尋小平足跡所到之處取回的水和土澆培了小平故居前的紀念樹。

在捐贈儀式上,當鄧小平故裡管理局局長錢奇從何春顯姐弟手中接過小平的塑像時,現場掌聲經久不息。採訪團的代表們見証了這一重要時刻,並連連用相機記錄下來。

溫州東方打火機公司總經理、鄧小平扮演者李中堅也為鄧小平故裡管理局捐贈了其主演的電視劇《鄧小平在會昌》光碟、鄧小平家人簽名的劇照及海報。此外,他還現場為到小平故居的游客簽名贈送電視劇《鄧小平在會昌》光碟、畫冊及海報。

寄語:

宣傳改革創新精神 使“廣安”名字更響亮

10日下午,採訪團沿著小平故裡路到廣安佛手山風景區參觀之時,途經了市民廣場、小平故裡旅游景區游客接待中心、協興生態文化旅游園區騎游步道、牌坊新村等地,沿途風景令採訪團代表無不發出由衷的贊嘆。

“廣安的城市旅游規劃和旅游項目建設都做得很好,值得推廣和借鑒。”《井岡山旅游報》主任編輯徐瑞平說,廣安是一個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參加完此次活動,他將在《井岡山旅游報》開辟專欄,宣傳廣安旅游發展的特色、特點和經驗,讓更多井岡山人了解廣安,前來廣安觀光旅游。

藍天白雲,小橋流水,廣安紅色文化影視旅游城猶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海門日報》副總編輯陳新龍在參觀過程中不停地拿起相機按下快門。“廣安真是塊寶地,地靈人杰,風景秀美,是值得多來的城市。”陳新龍稱贊說。《中國化工報》的朱永賓也說:“相信廣安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朱繼東說,廣安有著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應該著力打好紅色牌和綠色牌,把“紅”和“綠”兩大旅游特色相結合,充分挖掘紅色旅游的文化底蘊,開發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讓更多游客多來廣安。

採風活動結束時,閆旺對《廣安日報》深切寄語:“作為小平同志家鄉的地方黨報,肩負著宣傳小平的豐功偉績和宣傳鄧小平理論在家鄉的偉大實踐的任務,要努力辦一張具有小平元素和鮮明地方特色的報紙,繼續把改革創新的精神宣傳好,讓‘廣安’的名字更加響亮。”(實習生 周盼 本報記者 楊雪蓮/文 詹高軍/圖)

(責編:樂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