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積累了大量豐富的著述。其中最主要的部分集中在《鄧小平文選》。三卷本的文選反映了鄧小平從20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初長達半個多世紀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同時代特征相結合,形成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政策策略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尤其是第二卷、第三卷在內容上相互貫通,匯集了鄧小平在形成和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富有獨創性的重要著作,是我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和科學指南,是中華民族振興的精神支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鄧小平留給我們的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了解一些鄧小平著作特別是《鄧小平文選》的編輯背景情況,對鄧小平著作的編輯出版與鄧小平理論的研究之間的內在聯系,作些思考,對於深入學好鄧小平著作,把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引向深入,無疑是會有幫助的。
一、關於鄧小平著作的編輯
鄧小平著作,主要指文選、專題文集、論述摘編、講話單行本和文章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200多種不同版本的鄧小平著作。在這裡,我隻就中央文獻研究室參與的一些鄧小平著作的編輯工作,作些回顧,發點議論。
《鄧小平文選》的編輯工作是從1981年上半年開始的。當時即考慮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形勢需要,計劃由近及遠,先編輯出版鄧小平第二次復出到20世紀80年代初的重要文章和講話,然后出建國以后的,再出建國以前的。后來,《鄧小平文選》的編輯出版,基本是按照這個計劃進行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后,黨內外要求出版鄧小平著作的來信多了起來。例如,一位山東的同志在來信中講,出版發行鄧小平同志的著作,對於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黨的歷史,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理論建設,對改變黨的領導的渙散軟弱狀態,根治“文化大革命”的后遺症,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編輯工作開始后,編者在1982年初給中央書記處和鄧小平寫的報告中講,這本文選收入的文稿時間近,現實針對性強,出版后將產生很大政治影響,因此對文稿中某些政治性、政策性的內容提法和文字用語,需作反復斟酌。文稿力求精選精編,使之與《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精神保持一致。這個報告鄧小平看后表示同意。在編輯《鄧小平文選》的同時,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重要文獻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在十二大召開前夕先行內部出版,在黨內產生很大的影響。經鄧小平同意,這本書收入了他自1978年12月至1982年7月的16篇文稿。
1982年9月,十二大召開后,編者根據十二大精神和有關負責同志的意見,將鄧小平在十二大上致的開幕詞收入文選,作為全書的結束篇。到1983年2月,《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的編輯工作全部完成。同年7月1日,《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出版發行,在黨內外、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7月12日,中共中央發出學習《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的通知。這本文選收入的47篇文稿,反映了鄧小平在1975年針對“四人幫”的破壞,領導進行的全面整頓﹔粉碎“四人幫”后,為糾正“兩個凡是”的錯誤,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而進行的斗爭﹔為正確總結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正確評價毛澤東和肯定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所作出的歷史性的偉大貢獻﹔為開啟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而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這本文選的出版,為把全黨的思想統一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路線上來,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在短時間內形成了一個學習和宣傳《鄧小平文選》的熱潮。
十二大以后,中央文獻研究室繼續按預定的計劃先著手收集、整理鄧小平在建國前和建國后17年這兩個時期的文稿。鄧小平對歷史文獻的編輯出版,態度非常嚴肅。有些文稿和電報,是鄧小平和其他同志聯合署名,一時難以確定作者,於是,文獻研究室向鄧小平報告,請他回憶一下,以便確定選目。他就在上報的文稿目錄旁邊,用鉛筆注明哪篇是他寫的,哪篇不是他寫的,哪篇多半是他寫的,哪篇記不清了,哪篇是其他同志寫的,交待得清清楚楚。這一時期的文稿編輯歷經數年,在數千件文稿中精選了39篇,於1989年5月交付出版社出版。8月,新華社播發了《鄧小平文選(1938—1965年)》出版發行的消息﹔中宣部發出做好《鄧小平文選(1938—1965年)》發行、宣傳工作的通知。這本文選的出版,為研究鄧小平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后17年這幾個歷史時期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和黨建等方面的思想理論,提供了重要文獻,而且文選中一些富有創造性的思想和見解,對於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也有重要的借鑒和啟迪作用。
中央文獻研究室在編輯《鄧小平文選(1938—1965年)》的同時,一直沒有停止對鄧小平在十二大以后發表的講話、談話等文稿的編輯。
鄧小平在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命題之后,思想非常活躍,連續發表新的思想觀點。1984年6月30日,他在同外賓談話時明確闡述了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這個重大的理論問題。這篇談話一經報道,就引起社會廣泛注意。《ND062望》周刊1984年第34期發表了《鄧小平談什麼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后,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認為這篇文章很重要,責成宣傳部發出通知,要求旗、縣以上的領導干部學習。這之后,中央有關負責同志批示,要求把鄧小平有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述匯編成冊。根據領導同志的批示,中央文獻研究室立即從鄧小平在十二大以后發表的數十篇講話、談話稿中進行挑選並作文字整理。最后選定22篇,文稿起止時間從1982年9月至1984年12月﹔書名定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本小冊子在1984年底出版,發行了幾百萬冊,引起很大反響。
此后,中央文獻研究室對鄧小平不斷發表的講話、談話都及時地進行研究,並對有的文稿及時作了整理。1985年7月,根據形勢的需要,經鄧小平同意,將他當年3月至6月的五篇談話匯編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內部出版。1987年初,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書進行增補,將鄧小平1983年10月在十二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和1984年12月至1987年2月發表的21篇文稿收入這本書,篇目由22篇增加到44篇,報經鄧小平同意后,出版了這本書的增訂本。增訂本的出版,為穩定學潮和中央重大人事變動剛剛過后的國內局勢,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全面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發揮了重要作用。1987年上半年,鄧小平提出我國經濟發展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要求改革的步伐要加快,闡明我國的方針政策有兩個基本點,即堅持改革開放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兩個基本點相互依存。他還提出社會主義首先要擺脫貧窮等重要觀點。鑒於這些思想觀點對於將要召開的十三大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中央文獻研究室將含有這些思想內容的九篇文稿整理匯編成《鄧小平同志重要談話(1987年2月—7月)》,報經鄧小平同意后於8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內部出版。這本書出版后,受到黨內同志高度重視。到10月十三大召開前夕,又改由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和《鄧小平同志重要談話(1987年2月—7月)》,是在《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出版后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前,反映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關重要論述的最重要的兩個版本。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編輯工作,是從1990年4月開始著手准備的。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同年召開的十四大,把鄧小平理論歸納為九個方面,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在這種形勢下,編輯出版《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成為一項緊迫的政治任務。同年11月,鄧小平同志辦公室正式通知,決定編輯出版《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從12月起,編輯組便開始了緊張的編輯工作。1993年2月,中央辦公廳轉發的中宣部《1993年宣傳工作要點》特別指出,要編輯新一卷鄧小平文選,爭取年內出版,並把這列為1993年宣傳工作要著重做好的首要工作。鄧小平非常重視這本書的編輯工作,親自主持編輯和逐篇審定了擬收入這本著作的119篇文稿。在審完全部文稿后,他又指示將文選清樣本,分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其他有關的同志征求意見。已經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和《鄧小平同志重要談話(1987年2月—7月)》這兩本書中發表的文稿,在收入第三卷時,又做了文字整理。1993年11月,《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發行。這本著作以鄧小平在十二大上致的開幕詞為開卷篇,以南方談話為終卷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書的主題。這本著作的出版,為進一步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教育干部和人民,統一思想,堅定信念,積極、全面、正確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提供了最好最有力的教材。
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后,經鄧小平同意,中央文獻研究室對《鄧小平文選(1938—1965年)》和《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進行了修訂增補。這兩卷修訂增補后,改稱《鄧小平文選》第一卷、第二卷,於1994年11月出版發行。修訂增補的原因,筆者覺得,最主要的是經過十余年學習和研究,編者對一些未收入《鄧小平文選》的文稿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有新的感悟。經過篩選和再三斟酌,第一卷增補了四篇文稿,其中三篇是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期間的講話。這卷文選經過增補后,更清晰地反映了他的思想發展軌跡﹔第二卷增補了14篇文稿,絕大部分是第一次公開發表,這卷文選經增補后,比較充分地反映了作者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就已經提出的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某些重要思想。包括: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理論問題的提出﹔關於社會主義首先要發展生產力﹔關於在20世紀末實現小康﹔關於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關於利用外資是一個很大的政策﹔關於要以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關於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關於民主和法制兩手都不能削弱﹔關於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關於中國永遠不稱霸,等等。其次是鄧小平在十二大上致的開幕詞移入第三卷后,第二卷的篇目自然要調整。這兩卷文選對全書正文的文字、標點和題解作了少量校訂和統一體例的工作,同時增補了一些新的注釋。第二卷有的文稿根據原記錄對個別地方作了必要的修訂和增補。如鄧小平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一文中,有一句在第一版的表述是:“在計劃經濟指導下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第二版根據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出版的單行本,恢復了作者當時的說法:“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
《鄧小平文選》第一、第二、第三卷的出版,為學習和研究鄧小平理論,提供了最權威的版本,進一步推動了從20世紀90年代初興起的編輯鄧小平專題文集和有關論述摘編的熱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出版的各種鄧小平專題文集和摘編共有40多種,大多數是中央有關部委編輯的。如,論人事、論行政管理、論工會、論財經、論青年工作、論精神文明、論旅游、論僑務、論黨風廉政建設等﹔在這些著作集中,也陸續發表了不少未收入《鄧小平文選》的重要論述。出版鄧小平專題文集和論述摘編,不僅是理論研究的需要,更多的是從指導實際工作需要出發。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按專題合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有關論述,到90年代進一步升溫。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論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毛澤東鄧小平論黨的民主集中制、論實事求是、論中國國情等。1997年起,又轉入主要按專題編輯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有關論述。如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論為人民服務、論教育、論黨的作風建設、論思想政治工作、論干部監督、論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等。合編著作集的出版,為指導當前工作,研究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研究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的思想理論一脈相承與不斷創新發展的關系,提供了文獻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在《鄧小平文選》三卷本出齊后,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了兩本重要圖書,一本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述專題摘編》(新編本)。這本書把鄧小平有關論述分20個專題作了集納,既有助於全面把握鄧小平理論體系,又為讀者學習和查閱提供了方便。另一本是《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這本書雖然不是文獻集,但它公布了許多未公開發表的論述,是對《鄧小平文選》的重要補充,也是研究鄧小平理論必不可少的重要讀物。
二、關於鄧小平理論的研究
從20多年來鄧小平著作的編輯出版歷程可以得出這樣的看法:一是《鄧小平文選》和其他種種鄧小平著作的編輯出版,都為把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向前推進一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同時,其本身又都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二是鄧小平著作的編輯出版與鄧小平理論的研究相互作用,並使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在這裡,我僅就其階段性,發點議論。
第一階段: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是鄧小平理論開始形成,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研究開始醞釀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始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這個階段,鄧小平就黨的思想路線、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改革開放方針、走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民主法制、統一戰線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所發表的講話,已經成為全黨實現偉大歷史轉折,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重要思想武器。雖然這個階段還沒有出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鄧小平理論”這樣的概念,但是要用鄧小平的這一系列重要講話的精神統一思想,是全黨大多數同志的共同認識。對鄧小平的思想觀點,要作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以及這種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意義,政治比較敏銳的思想理論界認識得就更比較清楚。因而在這階段,雖然隻公開出版了一本鄧小平著作的單行本,就是鄧小平1980年初發表的《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但對鄧小平一系列講話的學習研究文章還是有的。在黨內已經有了要求出版、學習和研究鄧小平著作的強烈呼聲。
第二階段:從十二大和《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的出版到十三大,是研究鄧小平理論的初始階段。鄧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了對鄧小平理論這個重大課題的研究。全黨在學習《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的過程中,進一步梳理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撥亂反正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探討什麼叫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全黨同志一樣,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隨著改革的全面鋪開,他考慮得更深,看得更遠。《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和《鄧小平重要談話(1987年2月—7月)》這兩本書,集中反映了鄧小平在這幾年對這個問題的理論思維。圍繞鄧小平的這三本著作,報刊發表了一批理論宣傳和研究的文章。在這個階段,緊緊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思想理論界及時學習和研究鄧小平不斷提出的新的思想觀點,就鄧小平關於農村改革,城市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兩個文明建設,培育四有新人,堅持兩手抓方針,“三步走”發展戰略,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國兩制”,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等論述,發表了不少文章,也開始出版了一些輔導讀物。雖然這個階段的理論研究,還是初步的、不夠系統的,但對於促進全黨不斷深化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課題的認識,還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十三大正式確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個概念,並將這個理論歸納出12個基本觀點,第一次勾畫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輪廓。雖然十三大沒有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同鄧小平的名字聯系起來,但畢竟這是這一階段鄧小平理論研究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第三階段:從十三大到十四大,是全黨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在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鄧小平理論認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國內發生了1989年政治風波,國際發生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而我們社會主義中國巋然不動。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有鄧小平理論作指導,我們黨有一條以這個理論為基礎的基本路線。認識到這一點,全黨學習和研究鄧小平理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大大提高。鄧小平有關論黨建、論統一戰線、論民主法制、論國防和軍隊建設、論教育、論四個堅持、論改革開放搞活等一系列專題文集和論述摘編紛紛出版。特別是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不僅把全黨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帶進一個新的思想境界,而且以其深邃的內涵標志著鄧小平理論已經形成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圍繞著鄧小平南方談話展開的學習和研究,開始系統化,發表的文章和出版的專著數量大大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到十四大召開前后,國內主要報刊發表的學習研究文章已達5000余篇。國防大學出版社組織編輯的《鄧小平的思想研究叢書》和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生平思想研究叢書》,收入的文章、論著比較多,影響比較大。從學習宣傳發展到召開一定規模的專題研討會,進行學術性交流,形成一些有社會影響的學術成果,是這個階段不同於前一階段的新特點。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關於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關於社會主義本質,關於發展是硬道理、經濟要隔幾年上一個台階,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關於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關於要聚精會神抓黨的建設、反對腐敗,關於要維護黨的領導核心,關於要解放思想、用新的觀點發展馬克思主義等一系列新的論斷,成為這個階段研究的熱點。十四大將鄧小平理論主要內容歸納為九個方面,指出這個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提出要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的戰略任務﹔明確肯定鄧小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十四大在作出這些論斷的同時,還明確了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表明我們黨對鄧小平理論的科學內涵和這個理論的指導意義取得了一致的認識。這也是這一階段鄧小平理論研究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
第四階段:從十四大到十六大。在這個階段,《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和經修訂增補后的第一、第二卷的出版,為學習研究鄧小平理論提供了最重要最權威的版本。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直接領導和組織對鄧小平著作的學習,把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推向高潮。特別是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肯定了鄧小平理論是繼毛澤東思想之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些論斷,標志著全黨對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1998年6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黨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通知》。《通知》指出,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要把全黨的理論學習提高到新水平,進一步加強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和宣傳。正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和推動下,這個階段的研究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一是研究隊伍大大加強。先后成立了七個鄧小平理論研究基地,全國各地的社科界、黨校和高校,許多也成立了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小組或學會組織,還出現了《鄧小平理論研究》、《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等專刊和許多社科刊物開辦的鄧小平理論研究專欄。從高級干部到大學生,從中央到基層,對鄧小平理論的學習表現為高度的組織性和廣泛的群眾性。二是全黨學習鄧小平著作的積極性極大提高,研究的空氣更加濃厚。不僅出版了許多不同版本的輔導讀物,而且論文和專著的數量也大大增加,質量大大提高,出現了一些很有造詣的鄧小平理論研究專家和學術帶頭人。三是研討會由地方、高校和部門舉辦,發展成全國性研討會。從1993年起,中宣部等部委已經聯合主辦了多次鄧小平理論研討會。這些研討會推動和引領鄧小平理論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四是編寫學習綱要。1995年中宣部編寫《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這個綱要分16個專題,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內容及其意義。這之后,中央有關部委分別編寫出了有關經濟、外交、科技、教育、人才人事、人口思想、后勤思想、黨的建設、軍隊和國防建設、統一戰線等方面的理論學習綱要。這些學習綱要,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強。江澤民為這些學習綱要寫了序言,指出這是把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引向深入的一項重要舉措。十五大之后,中宣部理論局又組織編寫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若干理論問題學習綱要》。這本綱要結合十五大報告提出的許多新論斷,分26專題對鄧小平理論的內容和指導意義作了闡述。五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新的研究熱點。根據我們黨在20世紀90年代面對世界格局發生大變化后的機遇和挑戰,在解決農業問題、國企改革、經濟過熱、亞洲金融危機、法輪功邪教組織鬧事、國際反恐斗爭、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等重大問題上,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應對政策,結合江澤民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執政黨的建設所作的一系列新的論斷,把研究重點移向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上,特別是江澤民在“七一”講話中系統深刻地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后,學習、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探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鄧小平理論的關系,成為鄧小平理論研究新的熱點。十六大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取得的成就,總結概括出了十條基本經驗。指出這十條基本經驗歸結起來就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無疑是對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這些新的認識,表明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與時俱進,在與實踐、時代和科學的結合過程中,堅持理論創新,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應該看到,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不僅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有世界影響的一件大事,引起其他一些國家的學者和政治家的關注,是很自然的﹔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討論和爭鳴也是很正常的。但就國內理論界和學術界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來說,決不可能是純學術性的,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強烈的政治性和實踐性。這是鄧小平理論研究的特性之一。因為,學習、研究和在實踐中貫徹鄧小平理論,在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下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意志,關系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是我們完成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目標的必然要求﹔是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總結和指導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回顧20多年來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可以發現,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與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發展,是相互作用、同步前進的。正是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際,為鄧小平理論提供了豐富和發展的土壤和養料﹔也正是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中,鄧小平理論研究對豐富鄧小平理論的內涵,作出了貢獻。鄧小平理論不僅體現了鄧小平高度的馬克思主義政治智慧,也是全黨集體智慧和中華民族政治智慧的結晶。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高度重視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為豐富和發展鄧小平理論,作出了偉大的歷史性貢獻。相信隨著全黨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研究,必然會使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原載《鄧小平研究述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