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四個重大課題

龍平平

2014年05月21日16:14    來源:《黨的文獻》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要著眼於今天的實踐。鄧小平同志在主持編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時說過一句話:這本書講的都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這反映了鄧小平理論對實踐的依賴性和指導性。因此,今天我們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要把重點放在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與我們今天的實踐息息相關的重大理論問題上,也就是我們今天所做的事情上,隻有這樣,鄧小平理論研究才能不斷深化下去。

  鄧小平理論中的思想觀點,大概可以分三種情況。一種是鄧小平同志經過長期觀察思考、論証,已經成為全黨共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改革是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三個有利於”﹔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問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等等。這些是我們的基本理論,是我們的命根子。它之所以是真理,是在實踐中提出,在實踐中不斷修改、逐漸完善,又經過實踐反復檢驗是正確的。第二種是鄧小平同志生前提出,進行過初步論証,並試圖進行進一步論証以求完善的理論觀點。比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觀點提出較晚,是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提出的。提出的時候,沒有下很肯定的斷語,用過“恐怕是”、“應該是”等等這樣的詞語。后來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反復求証。這樣的問題事關重大,他非常慎重。第三種是鄧小平同志已經破了題,但當時實踐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還不能夠展開充分論述的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比如,如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問題。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並對這方面問題作了十幾次論述,而且都是在關鍵的時候作了論述。但畢竟因為實踐還沒有走到那一步,因此他只是破了題,對社會主義怎樣搞市場經濟他沒有論述,這就要靠后人來解決。再一個就是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他提出達到小康水平之后就要突出地解決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這是需要用今天的實踐來回答的問題。我認為,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就是要結合新的實際,花大氣力,下大功夫對后兩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這是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意義重大的理論課題。

  第一,深化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論的研究,這是根據今日和未來社會的新特征,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情況,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一個中樞問題。

  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的核心理論,其他的一切理論觀點都是由此而展開的。我們今天認識的馬克思主義,是以生產力理論為基礎的,但它不是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觀點為基礎的,因此,當鄧小平同志提出這樣的觀點之后,我們觀察事物立足點就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深化了。這是鄧小平同志為什麼會對這樣一個觀點的提出如此慎重,以至到晚年依然念念不忘,孜孜以求,反復論証的根本原因。應該看到,人類對於現代科學技術地位、作用的正確認識一定是在科學技術產生了巨大作用之后才能獲得的,現代科技發展一日千裡,突飛猛進,究竟這個第一生產力的決定性作用有多大,我們還要觀察、探討。但是,無論如何,第一生產力確實是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社會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社會結構,改變著我們的文化,以至最終要改變過去的一切。它要求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乃至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認識,都要轉變到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根本出發點上。比如,今天我們實行的科教興國戰略,把它當作最基本的國策,把國家的發展、興旺寄托在科學、教育上,這是根據第一生產力理論來的,是把真理轉化為國策的重要成果。21世紀,隨著越來越快的高科技的新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將越來越顯示出深遠的意義,實踐的發展也越來越要求我們對這一論斷有更深層次的、更廣泛方位的認識。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涵義究竟是什麼?誰代表第一生產力?對今天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如何認識?對我國當前現實的階級、階層狀況及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如何認識?怎樣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聯系起來,等等。這些都要求我們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地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

  第二,深化對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的研究。小康社會,是鄧小平晚年希望看到的一個理想社會。他在世時就曾表達過一個願望:國家發展了,我做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了。

  小康社會,是中國傳統所追求的豐衣足食的社會。鄧小平同志開始提出這個目標的時候,也是以豐衣足食為標准的,即經過20年奮斗,從人均隻有250美元到1000美元。當時就這一個標准,豐衣足食的標准。但就這樣一個標准當時的誘惑力就太大了,因為,為這個目標,中國人追求了幾千年了。五千年文明,物質上的目標就是這個。小康目標最早是對日本人說的,翻譯在翻給大平正芳時,用的就是日本人的“小康”概念,是人身體康復的意思。因此,最初它是一個很單純、很簡單的目標,並不構成一個社會理論。在小平同志那裡,小康目標、小康標准的內涵是逐漸豐富的,最后形成了小康社會的理論。從單純的生活指標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從小康社會到全面小康,隨著我們對現代化認識的逐步深入,小康社會理論的研究范圍越來越寬,內涵也越來越多,因為這是今天和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我們的現實生活,我們就必須深入地進行研究。深化小康社會理論研究,包括小康社會的階段、時長﹔小康社會的標准、內容﹔簡單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區別和聯系﹔小康社會與現代化的銜接,等等。

  我們現在所要建設的全面小康社會,是一個獨特的、過渡性的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於過去以解決溫飽為目標的小康階段,也不同於現代化的階段。按照鄧小平的預想,這個階段大概需要50年的時間。在這個階段,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觀念等各個領域已經發生了、並且繼續發生著極大的變化。這個階段如果搞得好,可以更好、更順利地進入向現代化發展的階段﹔如果搞不好,就會使一些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嚴重化,甚至發生社會動蕩,延緩我們的發展進程,在迅速發展的全球化浪潮中喪失重要的發展機遇。這個階段的重要性、獨特性對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來自經濟、政治、文化、思想觀念等各個方面,概括起來說就是:作為綜合發展的全面小康社會應該是什麼樣的,怎樣建設這樣的全面小康社會?包括小康文化這樣的概念可不可以提,等等。比如,深化小康社會理論的研究,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要在理論上弄清楚小康社會對人的生活、人的發展提出了什麼新要求?衣食住行解決了,基本生存無憂了,短缺經濟消失了,在這樣條件下,人應該怎樣生活,追求什麼?這都是新問題,是傳統文化中找不到答案的。小康生活需要一種什麼樣的科學生活方式,在小康社會中人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這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新問題。

  第三,深化對鄧小平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理論的研究。

  這是當前很迫切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也是小平同志晚年最為牽挂的一個大問題。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的一條基本政策。事實証明,這條政策是正確的。不這樣做,就沒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同時,鄧小平也充分重視差距拉大的問題,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區先較快地發展起來,內地要服從這個大局﹔到一定時候沿海地區更要多幫助內地發展,沿海地區要服從這個大局)。先富、共富的政策和兩個大局思想,是鄧小平針對我國現實情況提出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發展戰略。新近出版的《鄧小平年譜(1975-1997)》發表了1993年鄧小平同志與他的弟弟鄧墾的一段談話,反映他晚年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認為,過去強調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12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后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這說明小平同志看得很深很遠也很透徹。南方談話時他就提出,實現小康以后,要著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今天進行的西部大開發,就是在實踐鄧小平這個重大的戰略構想。

  應該承認,現階段中國的發展,確實出現一定的分配不公、貧富不均現象。從發展的角度看,這是難以避免的,甚至是必然會出現的。這一點也是鄧小平生前所預計到的。全社會共同富裕,是個美好理想,更是個天大的難題。古今中外還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的先例。社會主義能不能實現共同富裕,過去是理想,現在是實實在在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能不能處理好,可以說是對共產黨的執政能力的歷史性的考驗。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既要破除平均主義,摒棄普遍貧窮的老路,實現分階段、分局部的發展,又要避免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可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兩極分化在社會主義國家卻是任何時候都不允許發生的。

  深化對鄧小平共同富裕理論的研究,理論上、政策上都是高難度的問題,社會主義正在過程中,完整形態幾十年后才能浮出水面,因此,首先是怎樣看待鄧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應該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問題的症結是怎樣與實際相聯系,現階段怎樣看待傳統意義上的剝削現象的問題。這涉及到許多方面。一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而且發展不平衡。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必須進行生產關系領域的改革和調整,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存在,也就是說,允許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剝削現象。這一點理論上似乎沒有疑義,廣大勞動者也能夠理解和接受。人民不能容忍的是,用比過去資本家還要殘酷的剝削手段榨取勞動者,或者依靠權勢,以不正當手段暴富,瘋狂攫取社會財富。對於這類非法所得,我們一定要有得力的約束、懲治辦法。另一方面的問題是,今天,什麼是剝削?理論上,政策上界線很難把握。在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的情況下,勞動形式、各種勞動形式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機器工業時代判斷剝削的標准是否依然可以沿用?或者說在今天的具體環境條件下對剝削問題的認識應該有哪些變化?這是一個需要研究解決的大問題。第三,怎樣實現共同富裕,是均貧富,是“殺富濟貧”,還是繼續鼓勵先富,鼓勵先富幫后富,這依然需要有兩方面正確認識。一方面現在就要有政策,有手段防止兩極分化。另一方面要反對以狹隘的、小生產者的心態來看待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的貧富差距,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

  第四,深化對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研究。

  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由鄧小平同志破題的。嚴格地講,他的貢獻就是破題。之后怎樣搞,是今天的實踐要解決的問題,不可能也不應該從鄧小平的論述中找藥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今天和今后中國最大的實際,需要我們在實踐的發展中不斷提出和解決的問題太多了。要真正形成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這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需要不斷地深化理論的研究。這是不言而喻的。

  實踐在發展,理論上的問題越來越多,這是必然的。但是,我認為,當前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最迫切的是在這四個重大課題上。現實的發展要求我們在這些問題上必須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原載《黨的文獻》2004年第5期)

(責編:張湘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