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堅持把小平同志開創的改革開放事業推向深入、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對小平同志最好的紀念。4月28日,由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鄧小平故裡管理局聯合建設的鄧小平研究中心在西南交通大學揭牌成立,該中心主任由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何雲庵擔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鋼、鄧小平故裡管理局局長錢奇任副主任。在隨后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中央黨史研究室巡視員趙勇民,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研究員蔣永清,鄧小平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楊金海、王炳林、秦宣、楊先農、蘇志宏等專家學者就該中心的建設方向、當前鄧小平研究的熱點與難點等問題作了精彩發言。
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論支撐
徐飛
鄧小平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70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同祖國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歷史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鄧小平故裡管理局聯合成立的鄧小平研究中心具有重要意義。鄧小平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第一,深化理論與戰略研究,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論支撐。以鄧小平研究中心建設為平台,組織申報重大科研項目,促進理論研究,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前進新方向,贏得發展新優勢,以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為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建言獻策,促進四川省民主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奪取四川省“兩個跨越”的新勝利。
第二,進行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促進學科建設與發展。通過對該研究中心的建設,引進、培養和凝聚從事鄧小平生平、鄧小平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領域研究的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干,以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等博士學位授權點為依托,培養從事鄧小平研究的高層次人才,形成一支在省內外享有盛譽的高水平科研團隊和人才梯隊,促進四川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第三,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與發展。以該研究中心為平台,強化與全國鄧小平研究基地的交流與合作,舉辦全省、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建立鄧小平研究網站,接受訪問學者,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研究成果的集成、傳播與推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繁榮大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四,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高水平研究平台,凝聚和培養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端智庫人才和咨政研究團隊,圍繞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和應用研究,為各級地方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鄧小平研究中心將進一步發揮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與人才優勢,整合研究力量,優化社會科學資源配置,促進科研體制和機制創新,做好科研課題申報和管理工作,凝練重點研究方向,突出基地的科研優勢與特色,推動四川省鄧小平生平、鄧小平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領域的研究,力爭到2021年使該中心成為鄧小平研究的學術重地。
整合資源 共創未來
楊先農
四川省作為鄧小平同志的故鄉,具有研究鄧小平同志及其理論的獨特優勢。為讓全世界人民更深刻全面地了解鄧小平同志,服務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迫切需要我們整合各方資源,成立專門的研究中心,以便更好地研究和宣傳鄧小平及其理論。
鄧小平研究中心的成立,有利於整合四川省乃至全國相關資源,把對鄧小平以及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引向深入。我認為,該中心可以圍繞以下課題展開重點研究:一是鄧小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原理的奠定﹔二是鄧小平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奠基性作用﹔三是鄧小平與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四是鄧小平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五是鄧小平與改革開放理論﹔六是鄧小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七是鄧小平與“一國兩制”理論﹔八是鄧小平與國防軍隊建設理論﹔九是鄧小平與黨的建設理論﹔十是鄧小平與中國共產黨強國之路﹔十一是鄧小平與中國夢。
鄧小平社會主義文明觀意義深遠
楊金海
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道路。時間的壓縮必然使得各種社會問題空前集中。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要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揚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社會主義文明觀。
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社會主義文明觀為我們建構新文明觀指明了方向。這種社會主義文明觀就是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結合的文明觀。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糾正了在很長時間內堅持的 “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方針。這一決定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激發起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1979年夏,鄧小平同志指導起草的“慶祝新中國成立30周年”講話文稿提出了“兩個文明”建設思想。1979年10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大會上進一步明確指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鄧小平同志還在不同場合,對“兩個文明”建設進行過多方面的闡述,使這一思想不斷豐富。這樣,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前進的兩個輪子。物質文明建設是驅動輪,精神文明建設是方向輪。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面對未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社會主義文明觀不僅對我們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有重要指導意義,對建構當今人類的新型文明觀也有重大價值。
對鄧小平研究的幾點展望
秦宣
作為鄧小平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我想對中心下一階段的工作提一些建議。
第一,通過對鄧小平生平和理論的研究,來把握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今年有學者提到,鄧小平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有人片面判斷,我國現在之所以貧富差距這麼大,是因為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鄧小平講過社會主義的原則,一是公有制為主體,二是共同富裕。但是我們忘了共同富裕,隻講他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對於鄧小平理論的很多精髓,我們都還沒有完全把握。
第二,對鄧小平提出來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鄧小平曾經講過,社會發展起來以后,比沒有發展時問題更多。鄧小平也講過,貧富兩極分化“自然出現”,“小康”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可是,我們現在仍然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鄧小平提出來的問題需要深化研究。
第三,把鄧小平放到國際視野下研究。首先,要關注國外思潮對鄧小平提出的一系列觀點的影響,不能為了凸顯鄧小平理論創新的偉大,淡化國外思潮在相關問題上的看法。其次,要關注鄧小平理論對於世界各國所產生的影響,尤其是對發達國家所產生的影響。鄧小平在外交、國家統一、現代化建設等方面所提出的觀點,不僅影響了中國,而且影響了世界。最后,要關注國外學術界對鄧小平的研究。鄧小平是20世紀影響中國甚至影響世界的人物,需要關注國際上對鄧小平的研究。
加強合作交流 推動黨史研究
趙勇民
鄧小平同志對中華民族復興的貢獻、對國際共產主義事業的貢獻、對人類和平發展的貢獻是偉大的、卓越的、不朽的,有的貢獻是劃時代的、開創性的、不可替代的,甚至是無與倫比的。
鄧小平同志生於四川省,長於四川省。四川省成立一個全面研究鄧小平生平業績、思想體系、理論貢獻和深遠影響的機構,符合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符合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符合歷史演進和時代發展的需要。
中央黨史研究室與鄧小平研究中心有許多共同的研究課題。中央黨史研究室成立以來,編撰出版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二卷,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並獲得好評。目前,中央黨史研究室正在進行第三卷的編撰工作。該卷研究和表現的內容,是關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是黨創立鄧小平理論並在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開啟改革開放新時代,並不斷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新高度、新境界的重要歷史階段,是黨最為輝煌的一段歷史,蘊藏著中國歷史發展規律、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規律和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發展規律,也是鄧小平同志最為功勛卓著的一段歷史。希望鄧小平研究中心的成立為全國范圍的鄧小平研究提供一個新平台、創造一個新機制,更加有力地推動以鄧小平研究為核心的有關黨史人物、黨史事件的研究,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歷史的研究。
學習小平 做好宣傳、組織工作
蔣永清
1926年6月,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填寫一份 《黨員批評計劃案》時,在“做什麼工作最適合”一欄中填到:“能做宣傳及組織工作”。這是目前所知鄧小平最早的一份自我評價,而且,這個評價是實事求是的,這在他后來的革命生涯中得到了印証。
第一方面,能做宣傳工作。早在赴法勤工儉學期間,鄧小平參加《少年》雜志的編輯工作。在中山大學期間,他常作為共產黨的代表,同國民黨右派進行辯論。他在中央蘇區受錯誤打擊時,又主編《紅星》報。遵義會議后,鄧小平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后升任八路軍119師政治委員。從某種角度講,政治主官也是要做宣傳工作的,在千裡挺進大別山時這點表現得特別明顯。進城以后,他更加重視宣傳工作。比如,他提出了黨的思想路線撥亂反正的重大歷史任務,領導和推動真理標准問題的全國大討論等。更為典型的是新時期的兩個宣言書,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和1992年的南方談話。
第二方面,能做組織工作。組織工作是他的特長。1926年,黨組織對他的鑒定是:“該同志最適合做組織工作。”最能體現鄧小平組織工作能力的是他一生擔任過三次中共中央秘書長的職務。第一次是1927年底,協助周恩來等處理中央日常工作﹔第二次是遵義會議前后﹔第三次是由1954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任命,同時還兼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鄧小平同樣非常重視組織工作。鄧小平還特別重視制度建設的重要性,譬如在解決干部新老交替上,他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形式——設立顧問委員會。
鄧小平的領導方法與思想品格
王炳林
領導方法是門科學也是門藝術。
鄧小平的領導方法與思想品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理論自覺與大膽實踐。鄧小平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包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本質論、改革開放理論、“一國兩制”構想等理論成果,同時他又提倡大膽實踐。
第二,尊重群眾,實事求是。鄧小平非常尊重群眾,他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進行農村改革並辦特區。他在工作中切實維護群眾利益,贏得了群眾的支持。
第三,大局意識與戰略思維。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鄧小平強調大局意識,善於從戰略上思考問題,從對基本國情的認識、經濟體制的探索,到時代主題的轉化等,都體現了這一點。
第四,辯証思維與思想解放。鄧小平科學地評價毛澤東的功績與錯誤,在改革開放中提出了一系列“兩手抓”措施,創造性地提出了祖國統一的構想。
第五,注重制度,身體力行。鄧小平曾說過:“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他領導制定了很多影響深遠的制度,如換屆、退休、領導任期等。有了制度之后如何推行也是一項重要任務,鄧小平採取了“疏導”的方法,隻有想辦法引導人們自發地遵守制度,制度才能真正落地,同時他身體力行,堅決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
第六,樂觀豁達,堅韌不拔。鄧小平具有堅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撓的品質,他在原則問題上從不讓步,但是會採取靈活的策略。他能夠正確地看待個人的榮辱得失,並且工作生活態度樂觀,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傳統文化中的鄉規民約、社會自治與共識凝聚
蘇志宏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對我們提出了兩個方面的要求:第一個方面要求我們在發掘、梳理和提煉傳統文化中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和弘揚的資源基礎上,進行創新型發展轉換,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固有的文化根基和歷久彌新的精神源泉﹔第二個方面則強調價值觀要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扎根,使其成為當代中國公民內心認同、行為歸屬的准則和規范,就必須通過鄉規民約的制度化形式,將其具有時代特色的價值理念滲透進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行為規范之中,使其成為當代中國公民自覺自願遵循的安身立命的價值准則。
中國的鄉規民約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的《呂氏鄉約》,提倡者為呂大均,陝西藍田人,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個由民間自行約定的行為規范,后世學者王守仁、朱熹、梁漱溟都深受其影響並進行了自己的實踐,朱熹還有專門的考証。黃宗羲在《宋元學案》中專設《呂范諸儒學案》,記載了《呂氏鄉約》相關的內容。這種於生活實踐中相與為約、砥礪互勉、共同進步的道德素質培育模式,一直延續到現代,並以特殊的時代色彩體現於延安整風所型塑的“思想改造”運動之中。
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價值觀認同和相關教育資源——傳統鄉規民約的歷史發展過程,孕育了政府與地方對話協商的社會治理機制,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民間糾紛協商調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