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堅持·發展·創新——學習鄧小平同志關於文藝的論述

張炯

2014年04月15日10:36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對鄧小平同志的逝世,我國文藝工作者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感到無限的悲痛!繼承和發揚鄧小平同志的遺志,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包括文藝事業推向前進,這是廣大人民和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心願。

  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他的文藝思想是十分重要的構成部分。鄧小平文藝思想不僅對於指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和文化的建設具有偉大的導向意義,而且對於發展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建設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具有偉大的導向意義。認真學習和貫徹鄧小平文藝思想,正是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沿著正確軌道不斷獲得健康發展和繁榮的最重要的保証。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他的文藝思想同樣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理論和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同志經歷了20世紀空前深刻和廣闊的風雲變幻,而他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則誕生於世界進入和平與發展的新時代。鄧小平文藝思想的鮮明特點是,他始終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去觀察新的歷史條件下文藝的發展,總結我國革命文藝發展的經驗與教訓,揭示作為社會審美意識形態的文藝的規律,特別是社會主義文藝的規律,並且從世界的寬闊視野和歷史斗爭的高度,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去考慮黨的文藝方針和政策,從而繼毛澤東之后,為我們指出一條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更加寬廣的道路。

  鄧小平文藝思想的核心內容是文藝必須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因為從辯証唯物史觀看來,人民在任何時代都是創造歷史的主體,而社會主義更必須保証人民享有歷史創造的全部成果。文藝雖然是審美意識形態,從整體上考察,它仍然屬於一定社會的上層建筑,社會主義文藝理所當然要反映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並為鞏固和發展整個社會主義制度作出自己特殊的貢獻。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要繼續堅持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文藝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強調文藝工作者跟各條戰線的干部和群眾一樣都要做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建設的促進派”。社會主義事業即是人民的事業,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所在。因此,鄧小平同志是把文藝為人民、為社會主義服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看待的。他說,“我們的文藝屬於人民。我們的人民勤勞勇敢,堅韌不拔,有智慧,有理想,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顧大局,守紀律。……文藝創作必須充分表現我們人民的優秀品質,贊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在同各種敵人和各種困難的斗爭中所取得的偉大勝利。我們的文藝,應當在描寫和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豐碩的成果。”他不但要求“對人民負責的文藝工作者,要始終不渝地面向廣大群眾,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濫造,認真嚴肅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糧貢獻給人民”,而且指出,“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一切進步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就在於他們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系。”他說:“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自覺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題材、主題、情節、語言、詩情和畫意,用人民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來哺育自己,這就是我們社會主義文藝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道路。”

  在堅持為人民、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藝方向時,鄧小平同志又十分重視文藝的規律,包括社會主義文藝的特殊規律,主張文藝工作者和黨的領導都要遵循文藝的規律。他強調文藝的社會意識形態性,強調我們的文藝應該“努力用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民”。但他又深知作為審美意識形態的文藝在整個社會意識形態中的特殊性。他援引列寧的話,強調文藝事業“絕對必須保証有個人創造性和個人愛好的廣闊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內容的廣闊天地”。他指出“文藝這種復雜的精神勞動,非常需要文藝家發揮個人的創造精神。寫什麼和怎樣寫,隻能由文藝家在藝術實踐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決。在這方面,不要橫加干涉。”他以巨大的理論勇氣放棄了流行多年的“文藝從屬於政治”的提法,全面地闡明了文藝與政治的關系。他說:“我們堅持‘雙百’方針和‘三不主義’,不繼續提文藝從屬於政治這樣的口號,因為這個口號容易成為對文藝橫加干涉的理論根據,長期的實踐証明它對文藝的發展利少害多。但是,這當然不是說文藝可以脫離政治。文藝是不可能脫離政治的。任何進步的、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不能不考慮作品的社會影響,不能不考慮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黨的利益。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就是政治。”這些論斷,毫無疑問都正是基於對革命文藝發展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基於對文藝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所必然具有的特性的深刻理解而作出的,因而閃耀著無可辯駁的真理的光輝!

  鄧小平同志不僅繼承毛澤東同志關於文學藝術創作的源與流、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等重要問題的理論見解以及據此制定的方針政策,而且在新的歷史時期,根據國內外的新的歷史條件,非常重視開展與剝削階級腐朽思想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想傾向的斗爭,既反“左”,也反右,既反對教條主義、庸俗社會學的錯誤觀點,也堅定不移地反對封建主義殘余意識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潮,從而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又捍衛了馬克思主義及其文藝理論的純潔性。

  鄧小平同志總是從社會主義的整體建設、特別是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來考察社會主義文藝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的。因此,他必然不能容忍一切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各種思想傾向。他首先肯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以共產主義思想為導向。他說:“要教育全黨同志發揚大公無私、服從大局、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精神,堅持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他還針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對共產主義思想的攻擊,指出,“我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已經堅持用共產主義思想的體系指導整個工作﹔用共產主義道德約束共產黨員和先進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個人服從組織’,‘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時期,有人居然對這些庄嚴的革命口號進行‘批判’,而這種荒唐的‘批判’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抵制,居然還得到我們隊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每一個有黨性、有革命性的共產黨員,難道能夠容忍這種狀況繼續下去嗎?”他說:“‘左’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勢力。現在中國反對改革的人不多,但在制定和實行具體政策的時候,總容易出現有一點留戀過去的情況,習慣的東西就起作用,就冒出來了。同時也有右的干擾,概括起來就是全盤西化,打著擁護開放、改革的旗幟,想把中國引導到搞資本主義。”針對剝削階級腐朽思想,他教導我們“必須把肅清封建主義殘余影響的工作,同對於資產階級損人利己、唯利是圖思想和其他腐化思想的批判結合起來”。他認為,我們應當向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學習一切先進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以及一切對我們有用的文化和知識,但是決不能“讓資本主義文化中對我們有害的東西暢行無阻”。他特別批評文藝界“一些人對黨中央提出的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口號表示淡漠,對文藝的社會主義方向表示淡漠,對黨和人民的革命歷史和他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英雄業績,缺少加以表現和歌頌的熱忱,對社會主義事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少站在黨的積極的革命的立場上提高群眾的認識,激發他們的熱情,堅定他們的信心。相反,他們卻熱心於寫陰暗的、灰色的,以至胡編亂造、歪曲革命的歷史和現實的東西。有些人大肆鼓吹西方的所謂‘現代派’思潮,公開宣揚文學藝術的最高目的就是‘表現自我’,或者宣傳抽象的人性論、人道主義,認為所謂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人的異化應當成為創作的主題,個別的作品還宣傳色情。”這些諄諄囑咐和批評,可謂語重心長,令人記憶猶新,永遠值得我們引為前進道路上的鑒戒。

  總之,鄧小平文藝思想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實踐表明,當我們遵循鄧小平同志指引的文藝方向前進時,我們的文藝就獲得健康的發展,欣欣向榮﹔反之,當偏離他指引的方向時我們的文藝便受到損害,甚至走到斜路上去。今天,我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迎向世紀之交,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強國更加雄姿英發、斗志昂揚地前進。我國文藝工作者理所當然地應當更加認真學習鄧小平文藝思想,並在它的真理照耀下,如江澤民同志所號召,去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的輝煌,迎接“中國社會主義文藝更加群星燦爛、百花爭艷的世紀”而努力奮斗!

(原載《人民日報》1997年3月13日)

(責編:張湘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