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春風裡的隨想

——小平逝世十周年祭

2014年02月18日13:36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97年,我在鄧小平就讀過的廣安中學工作。

這年2月20日的清晨是一個寒風颼颼的清晨。天還沒有亮,一個朋友給我打來電話說:小平同志昨晚去世了!正沉浸在睡夢中的我被這突如其來的噩耗驚呆了,翻身起床,打開電視,悲傷的訃告果然從電視機裡傳了出來——一位慈祥的老人靜靜地走了,享受著改革開放成果的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終於變成了殘酷的現實,令人無比悲痛的時刻真的來了。宿舍院內,家家戶戶的電視都在播送著同一條消息。低回的哀樂給整個校園罩上了一層濃濃的憂傷。天雖然亮了,但我的四周卻是草木肅殺,愁雲低垂。廣播裡一遍又一遍地播送著訃告與哀樂,人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教學樓外面的空地上,靜靜地聽著,又不時談論著對這位偉人的感受。

我獨自來到渠江邊,默默地望著緩緩東去的江水,想象著當年少年小平從前面的東門碼頭乘一隻小木船,揚帆遠航,離開廣安的情景,在心中追尋著我所熟悉的這位偉人的漫漫人生之路。廣播裡,低緩的哀樂與我的思緒交織融合在了一起。我突然想到,一個人的偉大之處是否就在於他讓這個世界為他產生了不盡的思念呢?

我曾經歷過新中國幾位偉人去世的歷史時刻,那是我念中學時的1976年。這一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去世,這一位位當代中國歷史上的風雲人物的去世,在我們那批青少年的心裡留下深深的震撼。

最讓人難忘的是那年9月9日的午后,我在學校的球場上漫步,突然廣播裡傳來了令人心碎的哀樂,隨之而來的訃告聲驚呆了大家:毛主席逝世了!喧鬧的球場頓時安靜下來,隻有播音員的聲音在天地間回蕩。我感覺所有在場的人的大腦似乎都已經成了一片空白。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毛主席怎麼會去世?!他老人家怎麼會離開我們?!我想,有這種念頭的絕對不止我一個人。如果要用一個什麼詞句來形容當時的真切感受的話,那隻能是:仿佛一瞬間天塌地陷。我從球場快步來到校辦公室前,隻見教室、老師辦公室裡的人們紛紛跑出,集聚到校園裡那高音喇叭下,張大著嘴傾聽這突然而來的噩耗。一位姓劉的老師聽著聽著,突然失聲痛哭起來,人們被他的情緒感染,一臉驚惶也隨即化為悲痛。那幾天,學校的禮堂便成了老師、同學祭奠毛主席的場所。我們每天都去那裡向他的遺像鞠躬致哀,為他守靈。那時,我常常望著主席的畫像默默地想,主席走了,誰能駕馭中國這艘還行駛在文革風浪中的航船繼續前進呢?未來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今后又將面臨什麼樣的命運?茫然的感覺彌漫於心中。這種擔憂在今天的人們看來似乎有些好笑,但在那個特定的動亂年代裡卻十分正常,非常合理。

時光轉眼又過去了二十余年,中國這艘航船歷經曲折艱難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而此刻,開辟中國改革開放航道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卻離我們而去了,人們又會怎樣來看待他的離去呢?此刻的我更多的是將自己的歷史感受與眼前的實際聯系在一起來想象。為了驗証我的思考,在悼念小平的日子裡,我到過小平故居、到過鄉間、到過工廠,與不少的人進行了接觸。從人們真實自然的表情上,從他們朴實誠摯的言談中,我感覺到了一種變化,那是一種讓我吃驚的社會變化,人們對偉人的哀悼與二十年前我所感受到的情形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們不再有當年那種對社會前途的強烈擔憂,悲傷是有的,但那種天塌地陷的痛苦失落場面已不多見,個人崇拜的色彩明顯淡化,即使大家緬懷歌頌這位老人的偉大功績時, 也更多的是“翻身不忘毛澤東,致富更思鄧小平”這類朴實無華的肺腑之言。總之,大家對待小平的離去更多的是一種平靜理性的態度,在這種平靜理性的態度中,蘊含著人們對他開辟的社會發展道路的深深信賴。形成這種社會變化的根源就在於小平本人不是將自己的個人威望變成一種不可高攀的神聖,而是讓自己偉大的人格精神化為一種與人民共同的理性的信心與力量,並使這種信心與力量深入到每一位崇敬他、熱愛他、擁護他的人的心中。人們完全能憑借這種信心和力量在他所開創的道路上沖破一切阻礙奮勇前進,不會因為他的去世而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改變。這正是我們的社會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特征。

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收錄了 1986年9月2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著名主持人邁克•華萊士與鄧小平的一段文字,邁克•華萊士在採訪小平同志時曾問他:在你以后的情況會怎樣?是否會回到以前的狀況?小平說:肯定不會。因為確定現行政策會不會變化的標志是,現行政策對不對,對國家對不對?對人民對不對?人民的日子是不是逐步好過一些?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現行政策隻要一改變,人民生活肯定會下降。如果人民認為現行政策是正確的,誰要改變現行政策,誰就要被打倒。

凡是讀過這段充滿理性色彩文字的人,都能強烈地感覺到小平對他身后人民未來前進方向的堅定自信。是的,一個偉人的威望,毫無疑問是令人欽佩的,人們對他濃烈的感情確實也能反映出對他人格魅力的敬仰,但是,這些都可能隨時光的流逝而逐漸淡去,唯有偉人的理性思想指導下構建而成的社會機制與事業,才會長久不衰,才會成為真正改變世界、推動社會前進的無窮力量。在我看來,這才是偉人流芳千古、為我們深深敬仰緬懷的根本所在。

又是一年東風暖,桃紅柳綠滿目春。在小平逝世十周年即將來臨的日子裡,在和煦的春陽下,望著窗前熙熙攘攘的人們那快樂的神情,我想起了我在小平百年誕辰時寫下的一段文字,我一直喜歡這段文字,覺得它較好地概括了我對小平人格魅力的真切感受,最能表達我對這位世紀偉人的緬懷之情:“偉人,偉大在何處?偉大在他有一顆包容世界的博大胸懷﹔偉大在他有一顆體察民情無微不至的慈愛之心﹔偉大在驚濤扑面卻能有磐石般的冷靜自若﹔偉大在他也和常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偉人更偉大在當他告別自己的人民而遠去時,能對自己身后的事業充滿自信。”(邱秋)

來源:地方供稿

(責編:石國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