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珍貴影像

《春天的故事》的故事

2014年02月18日14: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動者和總設計師。歌曲《春天的故事》就歌頌了鄧小平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功績。

懷揣2000元,隻身闖深圳

1992年春天,一篇報道鄧小平南方談話的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被多家報紙轉載。在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木林縣,剛剛退居二線的縣政協副主席蔣開儒讀著報紙,對深圳的變化感到震驚。深圳,1979年去香港探親時他曾路過的那個邊境小鎮,真的在十年間變成了現代化的大都市麼?他拿上家裡僅有的2000元的積蓄揣在懷裡,揣上希望,也揣上不安,登上南下深圳的火車,他要去看個究竟。一出站口,蔣開儒就愣住了。

這也難怪,1979年蔣開儒到香港探親,香港的繁華讓蔣開儒大開眼界,與路過深圳時看到的漁民低矮破舊的草房,深一腳、淺一腳的泥土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的深圳,稍有點親戚關系的,都要想方設法死乞白賴地投親靠友到香港,實在沒辦法的,在水裡游8個小時,冒著生命危險,偷偷往香港跑,就因為香港經濟生活好。蔣開儒的心情很沉重,社會主義的大陸和一河之隔的資本主義的香港,在生活上的反差,讓蔣開儒有說不出的滋味。此時此刻,站在深圳火車站的蔣開儒不由得再一次睜大了眼,盯著鄧小平為深圳火車站題寫的“深圳”二字,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鬆感。正是因為鄧小平的解放思想,深圳才變了樣。蔣開儒的腦子裡頓時閃出了啥時候為鄧小平寫點兒什麼的念頭。

蔣開儒一方面開始關注深圳的發展歷史,一方面開始了創作的醞釀。1992年12月的一天,蔣開儒想起1979年小平同志說過的一句話:“先在你們廣東找一個地方,辦一個經濟特區,殺出條血路來!”蔣開儒是當兵出身,知道殺出一條血路的分量。南方談話時,鄧小平又講了“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蔣開儒覺得大腦一下被揭起了籠布,思想像蒸饅頭的箅子開了孔、開了竅。一個個鏡頭從腦子裡跳了出來:小平同志站在中國的大地圖前思考,尋找著中國經濟騰飛的突破點,在中國的南海邊找到了深圳,就在這個地方劃了一個圈……這個感覺一出來,詞如江水般滔滔涌流。很快《春天的故事》的詩稿就寫好了。蔣開儒把詩稿投到《深圳特區報》,於1993年1月7日發表出來了。蔣開儒看著樣報,激動得心都要跳出來,因為這首詩的發表是對鄧小平功績的肯定。

作曲家很久都找不到調

興奮的蔣開儒拿著復印放大了的報紙,來到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作曲家王佑貴的家中,王佑貴看了后,說歌詞寫得很好。蔣開儒聽了很受用。此后每隔一段時間,蔣開儒就給王佑貴送一次放大了的歌詞復印件,但卻遲遲不見王佑貴動筆譜曲。蔣開儒急了,朝王佑貴直嚷嚷,王佑貴拖著湖南腔,開玩笑說:“我找不到調啊!”說話時,舉著詩稿的手臂還在空中舞動,有節奏地打著拍子:“你看這散文不像散文,詩不像詩,短的呢一句就是一個字,長的呢有十七個字。”就聽他說著說著,空中舞動的手臂突然靜止:“感覺來了!感覺來了!得趕快記下來!”蔣開儒順著他的視線所指,趕緊從桌子上把五線譜遞給他。過了會,王佑貴終於停了筆,抬起頭盯著蔣開儒,半天說了一句:“隻有春風和春雨不夠。”蔣開儒拿過詩稿,沒說話,低頭刷刷畫了兩個三角,把“春暉”和“春雷”加進去了,這樣就把春天展開了。這一次,語言和旋律終於碰撞出了火花。

凌晨3點,晚上睡夢中的王佑貴醒了,就再也睡不著了,總感覺還不是很合適,但一時半晌又說不出這種感覺,想起戲曲中表現大人物的進場,都要有個鳴鑼開道的開場,何況是一個這麼偉大的人物。王佑貴趕快跑到樓下去把鋼琴打開,可還沒“鳴鑼開道”的詞呢?重復題目吧,唱到結尾,再“啊”了兩下,效果還真不錯!

三刀剪出個金獎來

1994年3月,《春天的故事》參加廣東省歌曲創作大賽的選拔,結果在深圳分賽區的初選就被刷下。王佑貴和蔣開儒兩位老兄憤憤不平,自我感覺自己的作品是個“寶”,不甘心就此為止。他們找到廣東省青聯常委又是這次比賽評委的葉旭全。作為本次評委的葉旭全,有直接推薦作品入選省賽區的資格,而且葉旭全時任廣東省東深供水管理局副局長,是“儒官”不說,還有一個業余歌詞作家的美名,讓葉旭全這個高手看看,還有沒有救。葉旭全聽了他們的說詞,看了初稿,考慮良久后,他對歌詞做了一些修改。他后來回憶說,他“剪了三刀”。一是精簡結構,就是把原歌詞的三段改成兩段,將歷史性的兩個時刻凸顯出來。二是擴大視野,讓歌曲跳出唱深圳而唱全國,比如:將原歌詞“啊,深圳深圳,你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剪了,貼上“中國,中國,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這樣就放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和大好形勢中,磅礡氣勢就有了﹔將原歌詞“崛起一座城”剪了,貼上“崛起座座城”。三是將原歌詞中一些政治上容易引起歧義的詞語,用了擬人、比喻的手法。比如,將原歌詞中“在南中國的海邊寫下宣言”剪了,貼上“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中國是一個整體,人為的分為“南中國”“北中國”肯定要引起歧義。又比如,原歌詞中用“你掙脫一窮二白的鐵鎖鏈,走進了乍暖還寒的春天”來描述當時的改革開放的態勢,但“鐵鎖鏈”“乍暖還寒”等詞很容易使人產生歧義,引起錯誤的聯想,於是葉旭全毫不猶豫全剪了,貼上“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葉旭全最為得意的是用“一位老人”“畫了一個圈”來形容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點了主題。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時參賽的多數評委認為,用“畫了一個圈”和“一位老人”這樣通俗的語句來寫改革開放、寫國家領導人不夠嚴肅,不能選用。但好在另有兩位評委卻堅持,群眾歌曲需要的正是這種通俗有生活氣息的東西,是真正的百姓心聲。在兩位評委的據理力爭之下,其他評委也轉變了看法,最后這首歌在這次廣東青春歌曲創作大賽上被評為金獎。

聽說拍改革開放,八方支持

《春天的故事》獲獎了,這讓葉旭全三人很受鼓舞,他們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就是讓《春天的故事》走得更遠、走向全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MTV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剛剛起步,拍攝一部MTV至少也要10多萬元,葉旭全三人合起來也拿不出這麼多的錢。關鍵時刻,葉旭全想起他家鄉東莞一個富裕起來的雷姓同學。他立即啟程直奔家鄉東莞,找到那個同學。事情出乎葉旭全預料,老板同學聽了歌,聽了葉旭全要錢的意思,葉旭全准備了一堆的道理還沒怎麼充分發揮,同學就說:“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改革開放,我也不可能從一個機修工變成擁有電梯廠的老板!”當場拿出15萬元支持拍攝。后來也沒有要求任何回報。

有了經費,還需有好的演唱者、導演、策劃,他們瞄上了當時剛拍過《長城長》MTV的董文華。董文華的演唱,素以抒情細膩、表達豐富、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著稱,她的歌音質純淨、音色甜美,融通俗、民族和美聲於一體。這首歌請董文華來演唱最合適不過了。《長城長》MTV的導演是演員張國立,策劃是中央電視台的孟欣,董文華理所當然地推薦了他們兩位。難得的是,這三位都表示無償服務。於是張國立親力親為,隻帶了一個助手,自己又當導演又當拍攝﹔孟欣策劃也毫不含糊,兩次南下,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他們一行到深圳小梅沙、深南大道、世界之窗等標志性的地方拍攝時,人家一看是來拍改革開放的MTV,連門票、場租都全免了。攝制組能省則省,群眾演員就在沙頭角小學找了一些孩子。MTV當中的第一個鏡頭是有人吹響了一把圓號,這把號是從深圳交響樂團借來的舊圓號。吹號的不是演員,是后來擔任過廣東省團省委副書記的張春生,他還將燈光、道具一並攬在身上。葉旭全、王佑貴則負責給大家買礦泉水、買盒飯、拉電線,當勤雜工。就這樣,一個星期時間,《春天的故事》MTV拍好了。這首被葉旭全稱為“屬於時代的、將政治和抒情結合得非常完美的歌曲”,就這樣隨著MTV的播出,走向了全國,走進了千家萬戶。

《春天的故事》手稿已被深圳博物館收藏,這份薄薄的手稿上一個個音符,一個個漢字,都凝聚著中國人民對鄧小平的深厚感情,也表達了人民對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的衷心贊美,它像一座豐碑永遠屹立在中國人民的心裡。

(責編:張湘憶、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