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
黨的十八大把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要求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証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標,標志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新的重要時期,改革的重點任務有以下幾項。
加快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一是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確保參保人權益,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堅持精算平衡原則。穩定統賬結合的基本制度模式並逐漸定型。以健全機制、明確責任、確保參保人權益為主要內容,進一步完善個人賬戶制度。逐步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以更高層次的社會統籌來更充分地體現社會公平,更有效地利用社會保障資金造福人民群眾。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進行精算預測,為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穩定運行提供可靠依據。二是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按照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破除養老保險“雙軌制”,同時建立體現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職業年金制度。三是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把現行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整合為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把現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為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居民在制度上的公平和公共資源上的共享。四是完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適應勞動者就業流動性增強的需要,以統籌城鄉和異地就醫結算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在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增強基金平衡能力的前提下,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有效平衡國家、單位和個人的負擔。
加快建立健全保証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健全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預算制度。明確政府所承擔的社會保障責任,更好發揮公共財政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通過實施預算管理,增強社會保障資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和約束力。二是建立健全合理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以職工和居民收入為基礎合理確定社會保障水平,建立綜合考慮收入增長、物價變動等主要因素的正常調整機制,實現社會保障待遇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聯系的持續、有序、合理增長。三是加強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和監督,推進基金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在確保當期養老金發放和保証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穩妥推進基金的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健全基金監管體制,實現保值增值。加強對社保基金的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社會監督,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使用。四是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綜合考慮我國人口結構、就業結構變化趨勢和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要求,採取與此相適應的漸進式調整延遲退休年齡辦法,逐步完善職工退休年齡政策。五是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經辦服務體系。根據社會保障制度新的改革發展變化,及時調整社會保障行政管理體制,著力整合行政管理職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強社會保障經辦管理服務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建設,優化經辦服務流程,建立標准統一、全國聯網的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精確管理和便捷服務。
加快推進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一是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在不斷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時,把著力點逐步轉向城鄉統籌,推進城鄉制度整合和待遇銜接。二是改革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國情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積極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分配的有效方式,更加公平有效地解決住房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建立公開規范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進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監管機制,著力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三是積極發展補充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制定實施免稅、延期征稅等優惠政策,加快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補充社會保險和各類商業保險,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四是健全特殊群體的服務保障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更好滿足老年人特殊的服務保障需求。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重點圍繞留守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業、衛生健康、思想情感等方面實施有效的關愛服務。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大力營造尊重殘疾人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殘疾人平等享有各種社會權益。健全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和監管機制,加強政策制度創新和服務體系建設。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20日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