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一場革命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 李義平
2013年12月16日13: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一場革命

必須把凡是能由市場形成的價格都交給市場

當人類還沒有選擇或者說剛剛選擇計劃經濟體制的時候,經濟學家馮·米塞斯就斷言,離開了市場價格,你將不知道資源的稀缺程度,你將不知道資源怎樣分配才能效用最大。在市場經濟下,一切信息都通過價格來反映,一切利益關系也通過價格來表示和調整。當某種資源稀缺了,其市場價格就會上去。價格上去了,使用者要麼節約該資源,要麼尋找其他的替代品,要麼把更新的替代品創造出來。某種資源在哪種領域、哪種產業效用大、回報高,該種資源就自動流向那個行業,這就是市場對資源的配置。這種均衡不斷被打破,並不斷地再平衡,這個過程永遠不會完結。

通過市場價格來配置資源,產業和企業必須有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有吸引各種資源的能力。各種資源在選擇流向的時候,會自覺遵守比較優勢規律,從而達到自身效用的最大,也使整個社會充滿創新的活力。

我們往往喜歡干預價格,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干預價格通常會使價格反映的信息失真,造成資源的錯誤配置。例如,面對2008年由美國次貸引發的危機,我國採取的諸如家電補貼、汽車補貼等救市措施,造成了一定誤導,使本來過剩的產能更加過剩。又如,資本的價格,特別是銀行存款的利率,長期被人為地固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使得可以用人們的存款去支持那些效益並不見佳的企業和地方政府扶持的項目,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有,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沒有充分地計算資源和環境的真實價格。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個別領導,通常給一些企業特別是招商引資的項目特別優惠的政策。凡此種種,都是對價格所反映的經濟信息的扭曲,是對價格機制的破壞,是對市場經濟的無知。

當然,能反映真實經濟信息、反映供求關系的市場上真實價格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這就是前文論述過的市場經濟的制度載體,其中關鍵的是,健全的微觀主體和不受干預的健全的、可以自由進出的統一的市場體系。

必須轉變政府職能

我們是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基礎上推進旨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改革,由於路徑依賴,這比那些沒有經歷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向市場經濟轉型要難。最難的有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層面,我們總想把傳統體制最核心的東西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結果是國有企業過大的比例和壟斷,對市場頻繁的干預﹔二是繼承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強大的、可以左右一切的、無所不管的行政體制。

經典經濟學關於市場經濟下政府與市場關系定位的論述,和先行發展的國家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政府與市場功能的劃分,有其科學性。亞當·斯密明確指出,政府的職能一是公共安全,“在於保護本國社會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獨立社會的暴行與侵略”﹔二是法律秩序,“為保護人民,不使社會中的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辱或壓迫,換言之,就是設立一個嚴正的司法行政機構”﹔三是其他公共產品的提供,“建立並維持某些公共機關和公共工程。這類機關和工程,對於一個大社會當然是有很大利益的,但就其性質來說,若由個人或少數人辦理,那所得的利潤絕不能償其所費。所以這種事業,不能期望個人或少數人出來創辦或維持”。斯密這裡講的,實際上是現代經濟學所講的公共產品,除了上述國家安全、法律秩序外,還包括主要為便利社會商業、促進人民教育的公共設施和工程。在這些領域,政府具有比較優勢,才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在一定意義上,政府職能能否發生與市場經濟要求相一致的變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關鍵。換句話講,從計劃經濟向市場改革的轉換,重中之重在於轉換政府職能,這涉及行政體制改革,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重新還給市場,涉及權力的調整、利益的調整,我們應當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