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五到商丘

2013年12月03日14:09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圖為位於商丘市睢陽區閻集鄉張菜園村的淮海戰役總前委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

河南商丘位於中國中原東部,簡稱商或宋,擁有1500余年建都史、5000余年建城史,為六朝古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因商人、商品、商業發源於商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新中國建立前,在解放戰爭那段戎馬倥傯的歲月裡,鄧小平同志曾經5次來到商丘,在50多年前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人民解放戰爭中,鄧小平和他的戰友們在商丘大地上,運籌帷幄、指揮作戰,展現了非凡的政治軍事才能,取得了彪炳史冊的決戰勝利,也留下了平凡而偉大的故事。

10月22日,採訪組一行來到商丘市,詳細了解鄧小平五到商丘的故事。商丘日報社社長劉道明向我們介紹說:“在基本上貫穿解放戰爭全過程的時間裡,從1946年至1949年3年間,鄧小平同志與商丘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據劉道明介紹,歷史文獻有記載的鄧小平第一次到商丘,是在1946年6月,蔣介石認為內戰條件已經成熟便尋找借口,向共產黨提出五項條件,其中第一條就是要求人民解放軍撤出隴海鐵路以南地區。1946年6月,蔣介石調集30萬兵力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從此爆發。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8月10日,為策應中原解放軍突圍,鄧小平同志來到商丘,和劉伯承同志奉中共中央指示率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隴海戰役,反擊駐在隴海鐵路沿線碭山至徐州和開封至民權的國民黨部隊。8月10日至22日,13天共殲敵1.6萬余人,攻克商丘虞城等5座縣城和夏邑劉堤圈火車站,迫使追堵中原解放軍的國民黨軍3個師回援開封,減輕了中原野戰軍的壓力,調動了進攻中原野戰軍的敵軍。

小平同志第二次到商丘,是1947年1月27日夜,他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第七縱隊從寧陵縣柳河鎮來到商丘縣。第二天,在寧柘商支隊配合下,野戰軍拔除了寧陵縣張弓鎮的敵據點,殲敵300余人。1月29日,鄧小平到達商丘柘城張橋一帶,指揮第六、第七縱隊和豫皖蘇軍區武裝向國民黨軍隊進攻。至2月8日,先后攻克柘城、鹿邑、杞縣、亳縣、睢縣、寧陵6座縣城,殲敵9800余人,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當時,鄧小平所在的司令部就設在商丘柘城縣王金門花園。

解放戰爭進入第二年,從1947年3月起,國民黨軍隊已經開始由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敵強我弱的形勢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黨中央和毛澤東便決定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命令劉鄧大軍突破敵人的中原戰略防線,轉入外線作戰。5月,組建了中共中央中原局,鄧小平同志任第一書記。

8月11日至13日,劉鄧大軍從民權至商丘間跨越隴海鐵路。劉鄧大軍跨越隴海線時,在商丘張閣

車站附近炸橋梁、炸鐵軌,致使蔣介石用於內戰的這條大動脈嚴重癱瘓,重創了敵軍的供給線。因為在跨越這道屏障時敵我雙方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地面戰役,所以一場小戰斗,使張閣站這個小車站幸運地成為歷史的見証。13日夜,鄧小平來到當時商丘縣南的十字河村。14日,鄧小平接見了豫皖蘇三分區商亳鹿柘縣縣長兼武裝大隊隊長孫清淮,聽取了該縣工作情況和大軍南下沿途敵情的匯報,要求進一步貫徹好黨的土改政策,充分發動群眾,並鼓勵該縣軍民要堅持斗爭,敢於勝利。15日,劉鄧大軍離開商丘,繞道渡過渦河,繼續向大別山挺進。這是鄧小平第三次來到商丘。

鄧小平第四次到商丘是1948年10月31日。鄧小平住在商丘柘城縣城西北6公裡的崗王鄉劉樓村的劉寶善家。其間還在這裡指揮了在虞城縣張公店殲滅國民黨軍6000余人的戰斗,揭開了淮海戰役的序幕。

1948年12月31日,鄧小平率領淮海戰役總前委,從安徽省宿縣來到商丘城南的張菜園村,其間在商丘城內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擴大會議,一直到1949年3月24日總前委遷往安徽省六安縣,鄧小平在商丘居住前后歷時83天。這是鄧小平最后一次到商丘,也是他在商丘居住時間最長的一次。

(責編:石國慶、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