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盧周來: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和任務
2013年12月03日09:41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35年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人類現代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然而,作為經濟大國,中國距離世界經濟強國卻還很遠。這種距離絕不僅表現在人均水平上,更表現在經濟發展方式總體落后以及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上。對此,《決定》提出,要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更有效率。追求更有效率的經濟增長,必須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在宏觀層面,就是要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克服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進一步發展要素市場,克服要素閑置和需求得不到滿足並存的現象﹔建立統一的市場規則,克服保護主義現象﹔使市場競爭更加充分,真正實現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在中微觀層面,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與管理進步,而不是拼資源拼消耗。特別是建立恰當的激勵機制讓勞動者爭相提高技能、讓科技工作者爭相創新成果、讓企業有機結合研發與生產,使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更加公平。近年來,黨和政府在縮小收入差距、改善民生方面出了不少實招好招,但是,分配不公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少數官員利用權力索租現象並沒有得到遏止﹔少數暴富群體窮奢極欲與少數弱勢群體的生活境地反差突破社會底線。長此以往,將扭曲市場激勵機制,影響經濟實現內需拉動,進而威脅社會穩定、惡化投資環境。必須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創造真正公平的競爭環境、建構體現公平的分配秩序,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更可持續。過去35年,經濟高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很大。空氣與水受到污染,土地與礦產被掠奪性使用。環境事件頻繁出現,人與自然之間關系愈發緊張﹔環境問題引發群體性事件也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這一切都表明,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已不可持續。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讓環境與資源都能體現價值,讓污染者與資源使用者付出代價,從而推動全社會懂得愛護環境、珍惜資源,推動經濟向綠色與低碳轉型,實現永續發展。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改革必須要有針對性。《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認真吸取歷史經驗教訓作出的科學結論,符合市場經濟一般規律,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一大突破。

  從一般經濟規律角度看,劃分經濟體制的標准是看政府與市場孰輕孰重。政府主導下的計劃經濟體制有利於集中資源辦大事,但長期執行可能扭曲價格機制,降低資源配置效率。而市場經濟是使經濟活動適應供求變化,通過價格杠杆和競爭機制,把資源配置到效益最高環節中去,增強全社會的發展活力。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要體現社會主義的優勢,也要遵循市場經濟一般規律。《決定》把市場地位從此前“基礎性作用”上升到“決定性作用”,兩字之變,凸顯黨對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必將進一步釋放出各種要素活力,必將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向著更加完善的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謬誤。《決定》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不能將其片面理解成新自由主義主張的“市場萬能論”。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發揮黨對經濟改革和發展全局的核心領導作用,也必須發揮好政府的積極作用。實際上,《決定》始終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通過政府簡政放權解放市場“無形之手”的同時,還要通過轉換職能更好發揮政府“有形之手”作用,使之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公共服務、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更為有效,二者不可偏廢。

(責編:王金雪、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