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邢賁思

2013年12月02日09:30    來源:《邢賁思自選集》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社會主義社會的優越性不僅表現在物質文明上,而且也表現在精神文明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在一系列文章、講話中,在強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始終把精神文明放在一個重要地位。鄧小平同志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也是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人。

  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能沒有精神文明

  鄧小平同志在講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為社會主義社會所必需時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於發展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建設物質文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忽視了發展生產力,所以現在我們要特別注意建設物質文明。與此同時,還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國際主義、愛國主義都屬於精神文明的范疇。”(《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8頁)這段話說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個事業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黨對物質文明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搞清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因而在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基本完成后,沒有及時地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仍然把階級斗爭當作黨的中心工作,致使我國喪失了經濟發展的大好機遇,導致了我國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時指出,以往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之所以成效不夠顯著,主要原因是由於我們在理論上走人了一個誤區,在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上產生了迷惘。因此,要糾正我們以往的失誤,就必須從糾正我們的理論上的失誤開始。這就是為什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反復教育全黨,要重新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強調要使我們的同志懂得,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必須時刻牢記實現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自己應盡的天職﹔必須時刻牢記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經濟建設始終是黨的工作中心﹔必須時刻牢記,經濟的落后,人民的貧窮,決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而是社會主義的恥辱。  當全黨對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形成共識,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蓬勃開展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后,也出現了另外一種值得注意的情況,這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對滯后,黨風、社會風氣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由於市場經濟的某些負面效應和對外開放的某些消極影響帶來的結果,另一方面是由於某些地方、部門的領導重物質文明,輕精神文明,認為前者是硬任務,后者是軟任務,因而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所放鬆,也就是出現了鄧小平同志所說的一手硬、一手軟。這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的反差,如果長期不能克服,不僅會影響社會的進步,而且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也會造成嚴重后果。當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處於迷離彷徨,率先帶領我們走出困境,走上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康庄大道的是鄧小平,當我國的精神文明面臨挑戰,第一個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大聲疾呼,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也是鄧小平。正是鄧小平同志尖銳地指出:10年來“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向”﹔正是他反復強調,隻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是他諄諄告誡我們:“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風氣如果壞下去,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正是他明確地提出,必須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堅論述擲地有聲,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重視,同時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布局中佔有什麼地位必須明確。這個整體布局的基本架構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就決定了現階段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圍繞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這就是黨的基本路線所要求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指導方針”(《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1995年版第63頁)。

  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它的根本任務是適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民族素質的提高要通過個人素質的提高,社會的進步要通過社會成員的進步來實現。試想,知果社會成員的科學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思想道德素質普遍較差,那麼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社會的全面進步又何從談起?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提高社會成員的素質。鄧小平同志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確定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就是抓住了根本。  在“四有”當中,鄧小平同志認為有理想最重要。因為隻有當全體社會成員有了共同的理想,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實現我們預定的宏偉目標。鄧小平同志說:“現在中國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其中我們最強調的,是有理想。根據我長期從事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經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90頁)可見,理想和信念要解決的是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的問題。過去毛澤東同志講過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指的也正是理想和信念。社會成員有沒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對於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都是重要的,而對於像我們這樣一個有12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來說尤其重要。  我們的理想是什麼?共產黨人的最終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這是我們的黨綱上規定了的。但是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要經過若干個依次發展的階段。因此,在不同歷史階段,我們又有代表那個階段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奮斗綱領,這是我們的階段性理想。在現階段,我們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為完成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任務而共同奮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現階段的共同理想。在當前我們要做的是首先實現黨提出的“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這是實現現階段共同理想的關鍵一步。現階段的共同理想把國家的前途、民族的未來和每個社會成員的長遠利益結合了起來,為這個理想而奮斗,既是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而奮斗,也是各族人民為實現自己的長遠利益而奮斗。因此,這一理想能夠起到空前的精神動員作用,具有高度的凝聚力。當前,重要的問題是要讓所有的社會成員、特別是其中的先進分子,明確地認識應當有什麼樣的理想。為了幫助廣大干部和群眾排除各種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樹立正確的理想,就要為他們提供科學的思想武器,這個武器就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因此,用鄧小平的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教育廣大群眾,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樹立正確理想的關鍵所在,也是當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頭等重要的任務。  有了共同的理想,就能解決思想統一的問題,而要使思想的統一轉化為行動的統一,沒有紀律不行。紀律是一種行為規范,它不僅約束人們不該做什麼,而且提倡人們應該做什麼,它的作用是雙向的。紀律是實現社會成員共同理想的組織保証。因此,鄧小平同志在講到“四有”時,除了強調有理想的特殊重要性以外,也很重視紀律的作用。他說:“一靠理想,二靠紀律。組織起來就有力量。沒有理想,沒有紀律,就會像舊中國那樣一盤散沙,那我們的革命怎麼能夠成功?我們的建設怎麼能夠成功?”(《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11頁)又說:“要搞四個現代化,使中國發展起來,就要有紀律、有秩序地進行建設。”(《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09頁)沒有共同的理想,會造成思想上的混亂,沒有共同的紀律,會出現行動上的無序,都會給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帶來嚴重危害。  其他如“四有”中的有道德、有文化也是很重要的。黨中央十分關心提高廣大干部和群眾的道德水平,認為這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中央還提出要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道德以及改進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狀況,這說明道德問題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絕不是無足輕重的。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江澤民同志提出的要把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轉移到利用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以及不久前黨中央提出的科教興國的戰略,都說明黨中央對於培養有文化的新人也很重視。

  三、維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兩個重要手段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非一日之功,而是要經過一個逐步積累、逐步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維系要靠全社會共同努力,通過多種渠道,採取各種手段,形成綜合效應。在各種維系精神文明的手段中,鄧小平同志尤其強調教育和法律這兩種手段。  鄧小平同志這裡所講的教育是指思想道德教育,或者從更加廣泛的意義上講,就是指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們黨歷來重視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是我們戰勝困難、克敵制勝的精神武器。當前,對廣大干部和群眾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具有緊迫性,這是因為這些年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某些消極負面的因素在社會上有所孳生、蔓延,一些干部經不起腐朽生活方式的誘惑,開始腐化變質,黨風、社會風氣方面出現了許多令人焦慮的情況,一句話,我國的精神文明遇到了嚴重的挑戰。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要通過教育,正如鄧小平同志說的,根本的問題在於教育人。要開展持久的、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進行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黨的優良傳統教育全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使他們逐步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要通過向雷鋒、焦裕祿以及現在的孔繁森、李潤五、李國安等先進典型的學習,使廣大干部和群眾提高自覺性,增強免疫力,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於廣大干部還要開展反腐倡廉的教育,要求他們對照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的宗旨,進行嚴格的自律。總之,開展對大多數人的內容廣泛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堅持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大計。  對干部和群眾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不能限於課堂宣講。當然,課堂宣講也是一種重要形式,但決不是唯一形式。要動用各種宣傳文化手段,特別是那些傳播范圍廣、傳播頻率高的傳媒手段,為思想道德建設服務,為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我們的文藝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它擔負著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崇高使命。“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兩為”方針的具體體現。實現這一任務,是我國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在充分發揮文藝的審美作用的同時,更加充分地發揮文藝的教育作用,使文藝能夠給予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更多的支持。  除了動用多種手段外,還必須開展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形式,寓教於樂,達到群眾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此外,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也是進行思想道德建設所必須的。我們要下力氣改進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市場文化、農村文化、城市社區文化等,積極引導這些不同類型的文化沿著健康向上的軌道前進,使社會上各種消極腐敗乃至丑惡的東西,各種精神垃圾沒有立足之地,還社會一個相對淨化的精神環境,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各種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不致因為受環境的影響被抵消,而切實發揮出應有的效應。  按照鄧小平同志的觀點,維系精神文明的第一個手段是教育,但教育不是萬能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通過教育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對於少數人來說,教育並不能解決問題,這就要通過各種強制的辦法對他們進行約束,直至採用法律手段予以制裁,這也是維系精神文明所不可或缺的。對那些從事丑惡行為、腐蝕人們心靈、毒化社會環境、屢教不改並且觸犯刑律的人,就必須採用法律的手段予以打擊,決不稍加寬貸。對那些貪污腐化、違法亂紀的干部,不管是誰,該繩之以法的堅決繩之以法,決不姑息養奸。隻有教育和法律兩種手段並用,才能有效地遏制黨風、社會風氣的繼續下滑,才能扶正祛邪,使那些健康的文明的東西不斷佔領陣地,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開創出新的局面。鄧小平同志說:“我們現在搞兩個文明建設,一是物質文明,一是精神文明。實行開放政策必然會帶來一些壞的東西,影響我們的人民。要說有風險,這是最大的風險。我們用法律和教育這兩個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隻要不放鬆,認真抓,就會有辦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56頁)

  四、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靈魂工程師的歷史使命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還有一個十分廣闊、非常重要的領域,這就是社會主義文化領域。廣義的文化領域包括理論、教育、科學、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廣播影視、衛生體育、圖書博物等。這些領域通過各種形式,直接間接地向人民群眾提供精神食糧。這些領域工作的好壞,不僅會影響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而且會影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因此,搞好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包含很多內容,為了完成這方面的任務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明確我國文化建設的方向和我國文化的性質。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國的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它必須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為廣大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江澤民同志說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決定著我國文化事業的性質和方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我國文化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它具有區別於其他文化不同的思想內容。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當然不能脫離人類文明的大道,它必然要從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吸取養料。但這必須是一個揚棄過程,是一個批判繼承過程,應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而不能照抄照搬。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立足當代,回顧過去,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同時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必須弘揚主旋律,同時提倡多樣化,從多方面向人民群眾提供優秀的精神食糧,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  在思想文化戰線各部門工作的同志,應當通過各自的工作,千方百計地提高精神產品的質量,把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務落到實處。我們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就是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年來,思想文化戰線各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出現了不少好的或比較好的精神產品。但是,同黨和人民的期望,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關鍵在於思想水平、文化水平、藝術水平都高的各類作品還比較少,精品還比較少。精神產品的生產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一部精品的誕生更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單靠著作者有良好的主觀願望還不夠。從長遠看,精神產品質量的提高,歸根到底取決於精神產品生產者自身素質的提高。各類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可以說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他們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脫離了正確的坐標,如果他們缺乏歷史責任感,缺乏正確的創作思想和嚴肅的創作態度,缺乏必要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又怎麼能夠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精神產品呢?鄧小平同志關於靈魂工程師的使命的論述,值得我們每一個在思想文化戰線工作的同志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中鄧小平同志說:“文藝工作者要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提高自己認識生活、分析生活、透過現象抓住事物本質的能力。我們希望,文藝工作者中間有越來越多的同志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要教育人民,必須自己先受教育。要給人民以營養,必須自己先吸收營養。由誰來教育文藝工作者,給他們以營養呢?馬克思主義的回答隻能是:人民。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一切進步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就在於他們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系。忘記、忽略或是割斷這種聯系,藝術生命就會枯竭。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自覺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題材、主題、情節、語言、詩情和畫意,用人民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來哺育自己,這就是我們社會主義文藝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道路。我們相信,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一定會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不斷前進。”如果說上一段話是專門針對文藝工作者說的,那麼,在十二屆二中全會的講話中,鄧小平同志面對整個思想文化戰線的同志,再一次提出了靈魂工程師的使命問題。他說:“思想戰線上的戰士,都應當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在當前這個轉變時期,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他們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責任尤其重大。……作為靈魂工程師,應當高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旗幟,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學、講演、表演,教育和引導人民正確地對待歷史,認識現實,堅信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鼓舞人民奮發努力,積極問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為偉大壯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而英勇奮斗。”鄧小平同志的這些話講得何等深刻啊!它為我們所有在文化思想戰線工作的同志,為所有精神產品的生產者指明了根本方向。每一個有歷史責任感的思想文化戰線的工作者,都應當按照鄧小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樣,力爭成為夠格的人類靈魂工程師,能夠真正做到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給人民以營養者必先從人民那裡吸收營養,不斷提高自己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和表現能力,創造出越來越多的各類文化精品,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做出新的重大貢獻!

(責編:張湘憶、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