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准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我們黨自改革開放以來召開的第八個三中全會。在我國改革開放35年歷史進程中,我們黨的每一次三中全會推出的改革目標,總是牽動著人們的期待和憧憬,引動著國內外輿論的關切和評論。這次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覆蓋從現在起到2020年這8年的。這是我國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兩個翻一番”、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和創新型國家行列的關鍵的8年。因此,黨內外、國內外高度關注這次全會,特別是高度關注這次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因為,總目標不但關乎全面深化改革的前進方向,也是打贏這場攻堅戰的決定性因素。
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設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內容引人注目、內涵十分深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頂層設計,簡潔鮮明而又鼓舞人心,內涵深刻而又催人奮進。就其豐富內涵而言,包括兩句話的改革目標總概括、“三個性”的改革方法論、五位一體的具體改革目標、“三個讓”的改革根本目的這4個層次。
第一,兩句話的改革目標總概括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簡潔鮮明的總目標,同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相比,由於增加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至關重要的新目標,而格外耐人尋味、引人注目。
關於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已被實踐証明是唯一能夠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制度體系。我們應當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那種動輒就想拋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重起爐灶,或者依傍別的什麼主義、什麼制度的種種政治主張,就像魯迅先生辛辣諷刺的:這“恰如用自己的手拔著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實在也是一個心造的幻影”。
強調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不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些具體制度就不需要進一步完善了。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黨就強調指出:“黨和國家現行的一些具體制度中,還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礙甚至嚴重妨礙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如不認真改革,就很難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我們就要嚴重地脫離廣大群眾。”30多年來,經過幾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不懈奮斗,這樣的情況發生了很大改變。但是,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仍有很大距離。
由於制度問題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本次全會《決定》提出的五位一體的全面深化改革具體目標和各項重大改革措施,都是聚焦“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
比如,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各項制度建設方面,重申了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各項制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的各項制度﹔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的制度﹔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各項制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