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光明日報:怎樣理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新要求?

——二談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2013年11月26日09:18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怎樣理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新要求?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不平衡因素、拖后腿因素、攔路虎因素。所謂不確定因素,比如存在社會風險、社會失范。所謂不平衡因素,比如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所謂拖后腿因素,比如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不強、社會誠信與企業社會責任不充分、體制機制掣肘。所謂攔路虎因素,比如資源供給緊張、環境承載力弱。所有這些因素,對中國發展形成根本挑戰,不突破這些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全面深化改革難以順利推進。隻有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獲得足夠的支持,贏得民心、贏得未來﹔才能有效化解發展風險、滿足社會訴求,形成良好的改革生態﹔才能激發改革積極性主動性、釋放人民創造活力。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以分好“蛋糕”為目標做大“蛋糕”,“蛋糕”才能越做越大、越分越好。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邏輯。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堅定不移通過改革謀求發展,一以貫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謀求更大發展,不斷促進和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精神要義。我們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政治發展成就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保障。要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社會發展成就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具體體現。要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文化發展成就、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等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也十分重要,要切實推進這方面的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對外開放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要更好更快發展,必須進一步擴大開放,特別要創新開放機制,進一步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中國發展的全球布局。開放對公正問題有深遠影響。很多不公正現象往往是在封閉環境中形成和固化的,開放意味著機遇,某種程度上還意味著機會平等。創新開放機制、提升開放水平,有助於打破國內有形無形的市場壁壘,建設真正統一的國內大市場,有助於打破區域間、城鄉間、行業間的不平衡,提升社會公正水平。(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李良棟)

(責編:姜萍萍、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