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政策給了自由選擇 上海未來“人口負債”或減輕

2013年11月25日14:33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政策給了自由選擇,上海未來“人口負債”或減輕

復旦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陸銘:

“二孩”延長“人口紅利”?沒那麼簡單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正在進入一個拐點:盡管國家總人口數量還在增長,但老齡人口比重上升,青壯年的勞動供給開始下降。此時推出“單獨二孩”的政策,目標應該是想緩解中國勞動力人口即將下降的壓力。不過,指望兩個孩子來延長“人口紅利”,沒那麼簡單。因為,“人口紅利”並不僅僅在於勞動力的數量。

中國是城鄉二元結構,勞動年齡人口下降,但中國第二、第三產業勞動力可能還在上升,不斷由農村向城市轉移。假如未來,青壯年勞動力數量不足,那麼也可以從提高勞動生產率上入手,簡單說,就是一個人頂原來的幾個人,勞動的產出效率提高,同樣也能延長人口紅利。

進一步說,單純放開生育,增加人口數量,並不意味著人均生活質量就能提高。生活質量好壞基本取決於收入,而決定收入的關鍵因素,還是勞動生產率。再者,把一個人從小孩教育成大學生,人力資本的投入很大,人口素養也影響著勞動生產率和收入水平。簡單增加數量,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所以,“人口紅利”的長期改善至少涉及三個方面:生育放鬆、結構轉型、素質提高。而后兩者起到的作用,比第一個更加重要。我們不可能僅靠生孩子來實現經濟總量增長,不能過度夸大生育政策的放開對中國勞動力的影響。在農業社會,由於沒有技術進步,人口數量或許是最重要的問題。然而進入工業和服務業的時代后,勞動生產率、人力資本等因素越來越重要。發達國家也能為這方面提供案例。比如日本,經濟總量增長緩慢,老齡化明顯,人口增長已經轉為負值,但他們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機械化程度很高,生活質量仍可不斷提高。

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風笑天:

孩子多了,或可緩解教育焦慮

對普通年輕人來說,也許不會從人口發展、勞動力等宏觀角度想太多,僅僅是從自己的感受、生活狀況來考慮。政策允許是一方面,當事人會怎麼選擇又是另一方面,兩件事情不能混為一談。

我所做的獨生子女研究發現,改革開放以后這一代,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並沒有太大不同,比如一直被詬病的自我、任性等特點,非獨生子女同樣如此。這是相同的時代背景裡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的共性。有些獨生子女對家庭的責任感甚至比“非獨”更高。

當然,一個人長大,比起一群人一塊兒長大,難免還是會有些差異。比如說獨生子女可能更加懶惰,從小被保護得太好,安全性要求較高。即使長大后工作在外地,父母依然很擔心,不讓子女從事危險職業,對個人的期望值遠遠高於“非獨”家庭。除此之外,整個一代人依然是共性更多。指望小孩多了以后,年輕人的習性和性格來個大逆轉,不太可能。

從父母的角度說,獨生子女的父母們潛意識裡總是想著——一輩子隻有這一個孩子。無論他們有沒有意識到,行為選擇都會深受這條影響,做不到多子女父母的平常心。什麼東西唯一了,心態就不同了。如果孩子多了,或許可以緩解目前的教育焦慮,“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種種教育怪相也許會緩解一點,父母的心態會放平一點。(記者 龔丹韻)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