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3 公共文化服務應有標准。有哪些項目,有多少人,有多少經費都需要標准
記者:全會提出“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請問應該如何理解這兩個“現代”?有哪些具體措施確保這兩項任務得到落實?
蔡武:我理解,“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現代”有四個特點。一是要符合市場規律,二是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三是要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四是要更加開放。
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一方面政府要減少行政審批,不再過度干預市場行為,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健全文化市場法規體系,完善文化市場運行基本規則﹔一方面市場競爭環境必須公平、寬鬆,要降低門檻、放寬市場准入條件,對國有和民營一視同仁,公平競爭,要給市場主體鬆綁,實行優勝劣汰。要使人才、資本、土地、技術、信息這些文化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使參與競爭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多樣化,這就需要破除地方保護主義,破除部門利益的羈絆。
全會提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我理解,“現代”二字可以從均等化、標准化、多元化等方面去理解。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我們做得很不夠,現在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漢族地區和民族地區之間、不同階層之間存在很大差別,需要通過發展把公共文化服務這塊蛋糕做大,合理分配。
對於公共文化服務,我們要有自己的標准。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縣圖書館、縣群藝館、文化館,應該有哪些項目,應該有多少人,一年應該有多少經費,都需要有標准。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個特征是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志願者制度、企業贊助制度等都需要建立。國外演藝團體,特別是像交響樂、芭蕾舞、歌劇院這些高雅藝術,經費構成基本上是“1/3格局”,就是政府撥款佔1/3,社會贊助佔1/3,票房收入佔1/3。我國現在是以政府投入為主,票房收入還比較低,全國一年演藝市場票房到現在還不到100億元,比電影票房還少。更重要是社會贊助這部分基本上沒有。
亮點4 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創作不是為評獎,而是為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數
記者:《決定》裡提出健全文化產品評價體系,改革評價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在具體操作上如何體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蔡武: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文化工作必須要堅持的一個原則,從創作主體藝術家來講,要引導他們深入生活、接地氣,鼓勵創作反映現實生活、充滿生活氣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而不是閉門造車。
其次要鼓勵人民群眾的創作。普及和提高兩者並重,不能隻把眼睛盯在已經成名的名家身上,要看到人民群眾的創造力,要給群眾創造條件創造機會,讓這種創造力量充分展現出來。
第三,評判一個作品不能隻以專家標准為標准,要看老百姓反應。
第四,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要為人民真正共享。創作本身不是為了孤芳自賞,不是為了隻給少數人看,不是為了評獎,而是要真正愉悅老百姓、教育老百姓、引導老百姓,使老百姓感覺到提高了他的幸福指數才行。(記者 張 賀)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22日 0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