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正在鄧小平故裡創作。
金秋九月,天朗氣清,廣安大地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9月11日至16日,深圳大芬油畫村的19名畫家來到這片金黃的大地,流連於廣安秀美的山川,沉迷於廣安的厚重歷史、紅色文化,紛紛表示要用畫筆把廣安的風採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廣安、認識廣安、熱愛廣安。
紅色熱土廣安歷史文化厚重
秋天的早晨微風徐徐吹過,吹走了天氣的炎熱。在廣安的6天裡,畫家們都是一早就帶著畫布出門,去感受最真實的廣安,去尋找創作的靈感。
“來到廣安,首先感受到廣安文明有序的城市氛圍,但經過這一天的了解,以及大家的介紹,更發現廣安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她的歷史文化積澱厚重。”12日上午,在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前的廣場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大芬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大芬畫院副院長李鐵香一邊談著初到廣安的感受,一邊擺畫架、架畫板、取景、落筆,動作幾乎一氣呵成,簡單的線條勾勒出陳列館大氣磅礡的外觀,引得路過的游客紛紛駐足觀看。“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畫筆,畫出美麗的廣安,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廣安。”李鐵香說出了自己的期許。
佛手山、思源廣場、牛尾寨、筆架山、肖溪古鎮……在廣安的這幾天,畫家們馬不停蹄地採風,他們走過的地方,都被他們用藝術的形式呈現在了畫布上。
巧遇“小平”川音川話倍親切
“沒想到,我的家鄉廣安建設得這麼漂亮!沒想到,我的父老鄉親生活得這樣快樂、安康!沒想到,在這裡碰到了你們這群來自深圳特區的藝術家!”當畫家們前往鄧小平銅像廣場敬獻花籃時,遇到了正在銅像前瞻仰的董曉軍。董曉軍曾在影視作品中扮演過小平同志,聽聞畫家們來自深圳大芬油畫村時,他十分激動,用“地道”的廣安話向畫家們表示熱烈歡迎。“廣安人民感謝你們,我感謝你們,歡迎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有機會都來廣安。”他還代表廣安人民向畫家們表示了謝意。
“1984年我來過廣東,當時,農村改革搞了幾年,城市改革剛開始,經濟特區才起步……”董曉軍引用的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片段,更是贏得現場掌聲不斷。董曉軍的一席話,仿佛把大家帶回了小平“南巡”時的場景中,也讓來自深圳的客人感慨連連,“我們來自深圳,是小平同志的改革開放政策,讓我們走上了小康之路。這一次,我們來到廣安,除了採風外,更是懷抱了感恩的心情。”大芬油畫村管理委員會副主席何彩萍充滿感情地說道。
贈畫感恩畫筆勾勒兩地情
“我們把對小平同志的懷念,化作我們的畫表現出來。我們捐出自己的畫,也是用行動感恩小平。”16日上午,在協興園區管委會會議室,大芬油畫村的畫家們向管委會贈送了《小平故居》、《紅色影視城》、《廣安萬春橋》等15幅畫作。畫家們紛紛表示,來到廣安之后,看到廣安紀念小平誕辰110周年的各項感恩活動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十分感動。
大芬油畫村管理辦公室藝術總監粱劍把自己覺得最好的一幅《遠眺筆架山》留給了廣安,“這次是我們第一次組織這麼大型的油畫採風活動,這也是一次產業發展的交流活動。”粱劍告訴記者,此次採風活動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促成的,也是深圳、廣安在文化產業發展上的一次交流。“回去之后,我們還會繼續甄選,把此次採風的畫作拿來辦一次展覽,讓更多外地人能夠領略到廣安的美景,能夠來廣安走走、看看。”粱劍說道。
鏈接:
深圳大芬油畫村位於深圳深惠公路和布沙公路交會處,是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布吉村民委員會下轄的一個村民小組,佔地面積0.4平方公裡,原本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客家聚居的村落,但由於油畫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世界油畫市場中80%的油畫來自中國,而這80%中大芬村就佔有60%的份額。所以,大芬油畫村已在國內外享有了較高的知名度。2004年11月,大芬油畫村被文化部命名為“文化產業示范單位”,成了全球繪畫者集中的油畫生產基地。(記者 張飛 徐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