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南方談話

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二十周年筆談

轉折時期的關鍵推動——鄧小平南方談話意義再認識

武  力

2013年08月19日15: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中共黨史研究》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逝世以后,鄧小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有兩件事情:一是啟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二是既平息了“六四風波”,又發表南方談話,保証了中國的改革和發展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快速推進。
  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發生在中國改革和發展向何處去、怎樣走的關鍵時刻,他不僅從思想理論的高度闡明了社會主義本質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問題,從政治的高度講了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問題,還深刻總結了歷史經驗,講了改革策略、黨的建設和工作方法問題。南方談話為中國共產黨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實際上成為新時期改革與發展的宣言書和路標。
  一、解放思想,突破“姓社姓資”的改革瓶頸
  1989年“六四風波”以及隨后發生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証明了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的確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不僅隨時面臨著國內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威脅,還面臨著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都處於強勢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和平演變”威脅。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從意識形態來講,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開始把斗爭的矛頭指向正在興起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而中國國內的多種經濟並存、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也確實帶來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價值觀念的沖擊。面對國內資產階級自由化導致的“六四風波”、國際上的東歐劇變和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大國轟然倒塌,中國怎樣繼續進行改革,怎樣發展非公經濟,怎樣繼續對外開放,都成為1989年至1991年國民經濟治理整頓期間沒有真正解決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又集中在如何區別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上,而其中分歧最大並與實際關系密切的就是如何認識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關系。這已經成為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瓶頸,不解決這個認識問題,中國的改革開放就可能停滯甚至倒退。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從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實際出發,回答和解決了這個問題。
  第一,針對黨內和社會上出現的將反對“和平演變”作為頭等大事的傾向,鄧小平強調:“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隻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
  第二,針對黨內和社會上存在的“姓社姓資”問題和不少人不敢大膽改革的現象,鄧小平尖銳地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他提出:“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回顧歷史說:“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使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獲得解放,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隻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
  鄧小平將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將“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作為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標准之一,既簡明扼要,又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實際,應該說是一錘定音,解決了改革以來莫衷一是的紛爭。
  第三,針對有關經濟改革方向的計劃與市場的關系這個焦點問題,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再次重申了他關於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的論斷,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頁。)
  鄧小平的以上論述,被隨后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接受。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鄧小平在突破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理論束縛的同時,還強調了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他說:“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間,發生過多少次王朝復辟?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1】 【2】 【3】

 

(責編:張湘憶、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