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南方談話

一脈相承的馬克思主義觀──從《共產黨宣言》到鄧小平南方談話

庄福齡 

2013年08月19日15:01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作為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之作《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以它深邃的唯物史觀揭示了資本主義必亡和共產主義必勝的歷史必然性,在當時一統天下的資本主義世界發出了震撼人心的春雷,成為解放思想、創造新時代的綱領性宣言。而人類在經歷了近一個半世紀的風雨歷程之后,馬克思主義又在當代中國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大地上結下了舉世公認的豐碩成果。鄧小平理論以它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對中國國情的透徹把握,在社會主義面臨嚴峻挑戰的重大時刻,為我們留下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總結新經驗的南方談話,成為當代中國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的宣言書。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宣言,道出了一個真理:馬克思主義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不可戰勝的。
  一
  《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形成后有深遠意義的代表作,兩位作者在《宣言》問世后反復地以極其鮮明的語言向全世界昭示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這種態度就是既要肯定《宣言》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是完全正確的,是應當堅持的﹔也要看到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要承認它在實踐的發展中有過時的地方,也可以有不同的寫法。
  哪些思想是《宣言》所要堅持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和1888年曾先后在《宣言》的德文版和英文版序言中指出,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主要是:第一,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而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隻有從這一基礎出發,才能正確地說明歷史。這就是說,隻有從社會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上分析歷史,才能科學地說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滅亡都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也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第二,階級社會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都是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統治階級和被壓迫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就資本主義社會來說,貫穿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斗爭。第三,就人類歷史發展的全過程來看,資本主義社會下的無產階級,如果不努力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資產階級的奴役下解放出來。也就是說,無產階級隻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上述三個方面,構成了《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對於分析社會歷史,分析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分析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對於堅持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都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確的,是馬克思主義應當堅持的。
  堅持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並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一成不變。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它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根據《宣言》所闡述的內容曾列舉過這樣幾種情況來說明馬克思主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修改:其一是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實際運用,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對於《宣言》第二章末尾提出的十條革命措施,他們早在1872年就明確提出不應停留在起草《宣言》時的歷史條件上,而應當根據二十五年來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採取不同於先前的那些寫法,力求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上有時代的特色﹔其二是隨著大工業和工人階級政黨的發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革命經驗,必然使《宣言》的某些地方已經過時,某些論斷如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需要用巴黎公社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新經驗來加以補充和豐富﹔其三是隨著社會思潮的演變和政治形勢的變化,不論是第三章對於社會主義文獻的批判,還是第四章對於各種反對黨派的論述,有些需要根據新出現的思潮作出補充分析,有些則要根據歷史淘汰的情況而刪除那些過時的內容。可見,馬克思恩格斯在堅持《宣言》─般原理的時候,就十分注意隨著時代的變化,隨著實踐發展提供的新經驗,隨著社會政治形勢的演變,馬克思主義也一定要發展變化的。《宣言》的某些地方也需要改寫、補充和發展,絕不能一成不變地對待它。《宣言》的問世既為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又為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運用留下了廣闊的天地,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開辟了寬廣的道路,為后代解放思想、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典范。
  二
  作為《宣言》的繼承者和開拓者,列寧和毛澤東分別在他們的理論和實踐活動中作出了偉大的歷史性貢獻。列寧在本世紀初期結合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和俄國國情,創造性地把《宣言》的一般原理運用於俄國的革命實踐,提出了一條不同於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十月革命道路﹔毛澤東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結合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面臨的形勢,創造性地運用《宣言》的一般原理,找到了一條不同於西歐和俄國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並且在全國勝利的基礎上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對中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如何運用《宣言》的基本思想,進行了長期的艱辛的探索,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思想財富和經驗教訓。
  當我們重溫《宣言》后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深感一百多年的發展始終是圍繞著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而展開的。中國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就在於它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在於它最堅決地反對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在於它─貫地反對各種形式的主觀主義,沖破教條主義的束縛,解放人們的思想。總之,在於它有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更使我們感到親切的是,毛澤東在致力於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事業中,善於從哲學高度提出實事求是的思想,提出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提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立場觀點方法,使我們從毛澤東思想的諸多貢獻中看到貫穿一切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是實事求是,貫穿一切的根本經驗也是實事求是。毛澤東成功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是由於實事求是,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也是由於實事求是,而他晚年所犯的錯誤,歸根到底也是違背了實事求是的結果。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從中國革命長期實踐和解決無數復雜問題的經驗中概括出來的一條辯証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是以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深刻的哲學內涵闡述的最平凡、最根本的真理。實事求是是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和活的靈魂,作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可離開的法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留給我們、需要我們永遠堅持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
  崛起和形成於本世紀后期的鄧小平理論,在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劇烈而深刻的變動中,緊緊把握住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既堅定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又創造性地大膽地拋棄已經過時的論斷,提出新理論,開拓新境界,為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典范,為深化和發展《宣言》的思想開辟著通向新世紀的道路。
  鄧小平理論作為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成果,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上有過許多精辟的論述。它始終堅持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上,不能丟馬克思,不能丟列寧,也不能丟毛澤東,老祖宗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就迷失方向,就不是搞社會主義﹔同時,它又主張結合社會主義建設新的實踐經驗和新的時代要求,用新的思想觀點發展馬克思主義,說出一些老祖宗沒有說過的符合客觀實際的新話,使馬克思主義不是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而是不斷地進入新境界、達到新高度,不如此,馬克思主義就會喪失生機和活力,就會變成僵死的教條,也就不會有生氣勃勃的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就是在本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發揚上述馬克思主義觀的優良傳統,把繼承、堅持同發展、創新辯証地統一起來,成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可以說,鄧小平關於馬克思主義觀的精辟論斷,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一個最鮮明的特色,是貫穿於他的所有著作的一根紅線。特別是他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作為20世紀90年代把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新階段的宣言書,作為他在社會主義實踐中留給我們最深刻的經驗總結、最全面的建設綱領,更加突出地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體現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也體現了它從社會主義高度,對一個半世紀前的《宣言》作出的回應和發展。
  南方談話首先回應和發展了《宣言》提出的第一個基本思想,創造性地運用社會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一般原理,肯定了如同過去的革命是解放生產力一樣,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改革作為一場深刻的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隻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生產力問題始終是社會統治的極其重要的問題。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多次強調生產力的重要性,強調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滅亡、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都必須從生產力上去考察。他們通過資產階級統治所創造的巨大生產力,來論証資本主義產生和封建制度滅亡的歷史必然性﹔他們認為資產階級在發展中必趨滅亡,也正是由於它力圖用消滅大量生產力的辦法來克服危機的必然后果﹔他們甚至還預言無產階級奪取統治權也是為了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因此,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把社會主義的本質歸結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他始終把發展經濟作為關鍵問題來抓,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台階”,要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他進一步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問題同發展生產力聯系起來,認為隻要我們生產力發展,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堅持兩手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可以搞上去。
  南方談話也回應和發展了《宣言》提出的第二個基本思想,根據中國變化了的新情況,創造性地用新的思想觀點來分析和運用階級斗爭理論。鄧小平既果斷地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又要求全黨正視國內外階級矛盾依然存在的情況。他早在新時期之初面對階級狀況和階級斗爭的變化,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目前和今后的階級斗爭,顯然不同於過去歷史上階級社會的階級斗爭。他充分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現歷史性轉折的必要性和經驗,肯定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必要性。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是特區還是其他地方,實現這種歷史性轉變都取得了很快的發展和巨大的成就,証明了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鄧小平認為,革命是要搞階級斗爭,但革命不只是搞階級斗爭。生產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從歷史的發展來講是最根本的革命。他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他斷言:“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同時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又根據國內外階級斗爭並未完全消失的情況指出:“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他告誡說:“資產階級自由化泛濫,后果極其嚴重。特區搞建設,花了十幾年時間才有這個樣子,垮起來可是一夜之間啊。垮起來容易,建設就很難。在苗頭出現時不注意,就會出事。”他還強調依靠無產階級專政保衛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他針對國內外對我國政權的一些誹謗指出,“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鞏固人民的政權,是正義的事情,沒有什麼輸理的地方。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
  南方談話還回應和發展了《宣言》提出的第三個基本思想,根據中國的實際和歷史發展的需要,創造性地提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歷史使命。大家知道,《宣言》還在資本主義表現出巨大發展的時候,鮮明地提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這是無產階級任重而道遠的歷史使命。而當今正在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國,在國內外面臨如何理解社會主義的分歧和困惑下,鄧小平善於從根本上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揭示無產階級為實現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歷史任務和歷史道路,指出要在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實踐中去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其根本目的是要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深刻的理論概括,從現時代的高度,從總結《宣言》后社會主義運動長期歷史經驗的高度,對《宣言》消滅私有制的理論概括作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闡明了它的前提、過程和目的,為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指明了長期奮斗的目標、方向和道路。當前階級的使命和黨的使命,同《宣言》提出的要求相比有了根本的變化,那時要求無產階級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實現無產者及其政黨的團結和協調,而今天的中國則要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集中全力搞好社會主義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而實現這一重任,用鄧小平的話說,“關鍵在人”,“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不出事”。他極其深刻地指出:“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因此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加強黨的建設,聚精會神地抓好黨的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需要,是實現共產黨人最終目的的需要,這是鄧小平一貫強調和堅持的思想。
  從《宣言》到南方談話,反映著一個半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同具體實踐日益結合、不斷深化的歷史,反映著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在兩個世紀的歷程中不斷排除障礙、取得勝利的歷史。其中雖然有曲折、反復,甚至暫時的后退。但是正如鄧小平所總結的那樣: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不要從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嚴重曲折中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千百萬志士仁人已經從《宣言》所昭告的無產者的前途中得到鼓舞,為共產主義理想貢獻出一切﹔我們也將從南方談話的上述論斷中充滿信心,端正學風,更自覺地靠實踐,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真正學好、用好,不斷加強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更好地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地推向21世紀。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滬)1998年第3期

(責編:張湘憶、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