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南方談話

一筆偉大遺產:重溫鄧小平南巡談話

2013年08月19日15:01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以88歲的高齡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了重要談話。
  南方日報載文重溫了鄧小平南巡的談話。文章說,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光輝、標志著鄧小平理論成熟的南方談話,無疑是當代中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思想文本之一,是鄧小平留給后人最重要的精神遺產之一。15年來波瀾壯闊的實踐,以及正在展開的偉大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証明南方談話之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極端重要性。
  文章說,15年間,中國經濟社會諸多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這種全方位、立體式變化正沿著歷史和現實的邏輯繼續向前發展。時隔15年重溫南方談話,我們依然能感受其質朴言辭的溫度,觸摸其深邃思想的質感。顯然,今天的重溫,不僅是表達對鄧小平歷史功績的深切緬懷,以及對繼承這份偉大遺產的再次強調。鄧小平曾說:“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列寧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后50年、100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的任務。”這個經典表述,同樣適用於鄧小平本人。在先驅的澤被下,現時的人們應當有所創造、有所發明,繼續自覺擔負起鄧小平去世之后的歷史使命。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隻有在歷史的、具體的語境中才能獲得強大生命力
  南方談話通篇貫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一思想路線同樣始終貫穿於鄧小平理論體系。
  從學理上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可以自成命題。但這個命題不能自証其正確性,而須經實踐豐富其內涵,增強其說服力。而實踐的展開,從來就離不開具體的、歷史的條件。
  如果拋開歷史語境,從文本主義的解讀路徑出發,我們就很難理解南方談話中很多體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實踐與論述。在今天看來,建特區、開股市、辦証券、搞市場經濟,仿佛是理應如此之事﹔“發展才是硬道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道理,則是連中學生都知道的常識﹔而姓“社”姓“資”一類的爭論,簡直就是毫無意義的空談。但倘若置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歷史語境中,我們就會發現,南方談話中對上述關於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社會主義本質、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要論述,非有巨大理論勇氣者不能為,非有巨大政治勇氣者更不能為。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同時具有實踐性品格。而狹隘的文本主義者由於與生動具體的實踐相懸隔,既不能開掘出思想文本的真實價值,也不能使思想文本所蘊涵的重要思想獲得新的生命力。換言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其生命力不僅需要過往的實踐以支援,更需要嶄新的實踐以接續。否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很可能淪為抽象的教條和空洞的言說。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絕不是一個歷史存在物或抽象存在物,而是一個具體生動的、感應時代要求的現時物。這一思想路線的檢驗標准,就是南方談話中說到的“三個有利於”標准。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思想尺規,以“三個有利於”為實踐尺規,我們完全有理由、有信心來檢討小平逝世十年來具體改革舉措的得失,明確未來改革的著力點。社會事業領域裡的一些改革,是否有過度市場化之弊?是否符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要求?是否符合“三個有利於標准?改革行進到今天,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政府改革業已成為改革的中心環節,那麼,推進政府改革,是否已成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目標物件與現時課題?怎樣推進政府改革,才有可能被實踐証明是合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
  二、以生動有力的持續實踐,不斷激發與彰顯社會主義的本質力量
  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是南方談話的核心思想。可以說,南方談話是圍繞社會主義本質以及如何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展開的。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對社會主義本質作如此精辟闡述者,迄今並無第二人。
  和諧社會理論以社會和諧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無疑豐富深化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認識,同時也為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既是基於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和社會實踐的高度概括,也為現時乃至未來的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社會主義”四個大字,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首碼,而是一切社會實踐展開的質的規定和價值指向。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這些認識與實踐都是為了激發與彰顯社會主義的本質力量。而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后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更是為了激發與彰顯社會主義的本質力量。
  從生產力的角度看,我們已經破除了不少形態不一的障礙,生產力獲得了極大解放和發展,創造了世界矚目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奇跡。我們也可以說,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發展起來的目標已基本實現。然而,我們的人均GDP世界排名在第100多位,現實中還有一些體制、機制性障礙有待破除,甚至出現了既得利益者成為改革阻力的跡象,具體改革舉措搖擺反復、進退失據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因此,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任務遠未完成。
  從生產關系的角度看,共同富裕之路還很漫長。鄧小平設想在上世紀末突出提出和解決地區差距的問題,我們也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一系列戰略,但實際效果與良好預期還有不小差距。在收入分配、社會福利、權利享有等諸多方面,不僅有地區間差異,也有城鄉間差距、行業間差距、群體間差距,個別差距甚至呈現繼續拉大的態勢。從先富到共富的社會主義之路,愈見其任重而道遠。
  社會主義的本質,其力量不源自其高自標樹或言辭魅惑,而源自其生動有力的實踐和有說服力的實踐成果。鄧小平堅信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能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信社會主義制度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更以生動具體的實踐成果使廣大人民感到不是離社會主義越遠而是越近,普遍建立起對社會主義的信心。繼續以生動有力的實踐,激發廣大人民投身改革發展實踐的熱情並公平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社會主義制度就會在不斷完善的歷史進程中煥發出巨大的本質力量。
  三、成敗得失系於兩個“關鍵”
  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用較大篇幅論述了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的極端重要性。他指出:“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
  概括起來,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敗得失,系於兩個“關鍵”,一個是“關鍵在黨”,一個是“關鍵在人”。這裡所說的“關鍵在人”,應是特指共產黨人。對於一個有著70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來說,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選人用人機制更好地貫徹一切權力來源於人民的理念﹔如何把反腐倡廉工作進一步引向深入,從而有效地改善人民對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繼續好轉的預期,無疑都是極端重要的現實課題。
  近些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但面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反腐要保持高壓態勢,反腐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一些方面,比如領導干部的作風特別是生活作風等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頗為嚴重。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不是小事,更不是“小節”,而是“關鍵在黨”與“關鍵在人”的重要內涵與有機構成,關乎領導干部究竟以什麼樣的形象發揮什麼樣的“關鍵”作用,關乎世道人心和社會風氣。
  南方談話中也指出了一種與領導干部作風相關的現象,“就是形式主義多。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並不很多”:“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
  我們在反對形式主義方面,有些做得比較好,有些成效不顯著,更有甚者,形式主義的幽靈找到了新的載體,得以花樣翻新,“形象工程”(這是工程的形式主義)、“官出數位、數位出官”(這是政績的形式主義)便是其著例。實踐証明,形式主義是個大禍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不可能建立在形式主義之上。有效解決鄧小平15年前提出的形式主義問題,應當成為現時人們的緊迫使命﹔否則,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不可能取得明顯進步,甚至將成為瓦解兩個“關鍵”正面效應的隱患。
  來源: 南方日報

(責編:張湘憶、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