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1979年12月,鄧小平首次闡述中國現代化建設實現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小康目標的提出,對於我們黨科學制定和完善現代化發展戰略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用“小康”定位一個時期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是把現代社會價值觀與傳統社會理想結合起來的睿智創造。它採用世界上通用的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一個本來很抽象的社會發展目標概念確定了一個具體的標准。這就使現代化的目標既易於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又便於與世界各國作比照,還能根據各種情況適時作出新的調整,從而成為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發展目標。
30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三步走”戰略目標一步步順利推進,絕大多數地區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一些地區向小康水平過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979年12月,鄧小平首次提出20世紀中國現代化建設目標達到小康。之后,鄧小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對小康目標進行過多次調研、論証、思索,使小康目標逐步明確、小康社會的輪廓逐步清晰,並設計出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步驟,完整地描繪出從新中國成立到21世紀中葉100年間中華民族百年圖強的宏偉藍圖。值此30年之際,回顧鄧小平關於小康目標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實踐,對於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一、小康目標的提出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改革開放為特征的新時期從此開始。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在會見英中文化協會會長馬爾科姆·麥克唐納為團長的英中文化協會執行委員會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他說:“我們定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做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現在我們的技術水平還是你們50年代的水平。如果本世紀末能達到你們70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就是達到這個水平,也還要做許多努力。由於缺乏經驗,實現四個現代化可能比想象的還要困難些。”(《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第496頁)兩天后,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又把“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表述為“中國式的現代化”(《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第497頁)。
“中國式的現代化”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同“四個現代化”相比,它新在哪裡?它是一種什麼樣的現代化?1979年7月28日鄧小平在接見山東省委和青島市委負責人的談話中的表述,可以視為他為20世紀末要實現的“中國式的現代化”定出的標准:“如果我們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就很不錯,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頁)在這裡,他第一次為“中國式的現代化”定出了1000美元的標准,同時,用“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這樣的家常話來描述現代化發展目標,使“現代化”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變得讓普通人民群眾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兩個多月后,10月4日,鄧小平在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上,把“中國式的現代化”目標中的“人均收入”,進一步修正為國際上通用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衡量標准,同時提醒人們,就是這個降低了的目標也需要艱苦努力才能完成。他說:“我們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能不能達到人均上千美元?”“現在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大概不到300美元,要提高兩三倍不容易。我們還是要艱苦奮斗。就是降低原來的設想,完成低的目標,也得很好地抓緊工作,要全力以赴,抓得很細,很具體,很有效。”(《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94—195頁)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會見來訪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大平正芳非常關心“中國將來會是什麼樣”、“整個現代化的藍圖是如何構思的”問題。這時,鄧小平的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他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1000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達到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后的。所以,我隻能說,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37頁)這是鄧小平第一次用“小康”來描述我國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