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5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是改革開放35周年,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從“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重要論斷,到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的生動實踐,改革又一次吹響集結號。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湖北考察改革發展工作時強調,要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腳踏實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各地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矢志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釋放改革紅利,以扎實有效的工作描繪著“中國夢”。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深化改革進行時”系列報道,介紹部分省、直轄市、自治區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成效,展現其進一步改革攻堅的新舉措新思考。
本報上海8月4日電 日前,上海試點向張江高新技術開發區下放市級審批權限,涉及土地出讓、規劃參數調整、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審批、環境影響評價、企業登記等13類20項。這些權限下放后,開發區內試點分園可對多個關鍵事項實現園內審批。
與此同時,一場產業項目審批“競速”正在上海區縣間展開,各區紛紛將原本500多天的法定審批時限砍掉2/3,實現審批流程標准化。
下放審批權限、審批標准化“競速”,經過6輪審批權限清理,上海進入標准化行政審批權的階段。從2000年起“瘦身”瘦權力——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到今天“塑形”塑效能——開展行政審批標准化試點,今年,上海行政審批將全部實現標准化。
“再不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就有可能‘審’倒一些干部,‘審’歪市場經濟,甚至‘審’沒了黨和政府的威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說。
標准化行政審批權,上海的第一個藥方是制度創新,用剛性效應約束自由裁量權。2011年、2012年,上海先后啟動兩批15個部門標准化管理試點,從市,到區縣,到鎮(鄉),都有行政審批目錄。未進目錄擅自增加行政審批,一律問責。翻開200多項業務手冊、300多項辦事指南,申請人對目錄、要求、流程、標准、時限和投訴渠道一清二楚。並聯審批、一門式審批、告知承諾、備案等創新舉措,更是讓企業感到方便快捷。
標准化行政審批權,第二個藥方是科技護航,用信息技術再造、固化流程,減少人為干擾。上海力推網上審批,外網受理,內網辦理,平台監督。15個部門的84項行政審批,通過網上預審做到當場受理﹔11個部門的50項行政審批,通過網上預審做到當場發証。截至目前,已經通過網上預審當場受理、當場發証9萬多件。同時,市、區(縣)兩級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開始建立,對行政審批行為進行實時監控、預警糾錯、績效評估、責任追究。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為上海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該減的減,6輪清理取消調整審批事項2237項,取消和停征368項收費項目,成為行政事業性收費佔地方財政收入比重最小的省市之一﹔該並的並,上海專項清理行政審批評估,完成了所有分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供建設單位免費使用,近100個建設項目審批時不用再單獨評估﹔該放的放,上海下放了不少“含金量”高的審批權,除少數市級權限重點項目外,審批權限原則上下放區縣﹔該轉的轉,上海目前已有72項行政審批事項逐步改變管理方式,移交給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效釋放了上海經濟活力: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突破60%,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經濟發展對投資拉動、房地產業、重化工業、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依賴正在減弱。(相關報道見第六版)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05日 01 版)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